2023年泉州市创新大会|泉州:激荡科技创新的澎湃力量

核心提示

泉州,一座创新驱动不断向纵深延展的制造之城,一座科技持续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城。

发射全国第一颗以茶叶冠名的遥感卫星“安溪铁观音一号”、落地全国第一个区域型时间中心“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中心”、建设全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泉州站”……回望这些年,泉州不断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肥沃土壤”,一批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昂首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林劲峰 摄)

在2023年泉州市产学研金对接峰会上,共签约引进25个孵化项目,总投资36.56亿元。(市科技局 供图)

安踏品牌展现运动科技(市科技局 供图)

在清源创新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显影液生产线上操作。(陈起拓 摄)

当时针指向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时,在泉州吹响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的集结号时,澎湃的新动力必将推动“泉州号”迎着开创“开放创新、智造未来”的新局面,加速驶向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本报记者 王树帆 通讯员 王燕双

全过程创新“生态圈”加速构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在位于安溪县的中科三安植物工厂,我们就看到了创新带来的未来世界。只见在四排高达十层的植物工厂生产层架上,各式蔬菜瓜果在没有阳光、雨露、土壤的全封闭空间内茁壮生长,机器人摇晃着机械臂自动进行播种、栽培、采收等作业。据悉,这是全球唯一一座全生产流程无人化的植物工厂。该公司董事、研究院副院长李阳介绍,所有过程依靠自动化营养液浇灌、LED光源技术以及自动化设备,单位面积产量比传统大田农业生产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且生长出的蔬菜无农药、无重金属污染、不用洗就可直接食用。

创新,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不竭动能。

在位于南安的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两台旋压机器人不停忙碌着。它们生产出来的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硬度汽车轮毂。“这种轮毂轻量化而且硬度非常高,适用于赛车、卡车等几十种车型。目前,我们是国内汽车细分赛道轮毂行业的‘小巨人’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黄河辉说。

2022年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来,全市超五成规上企业参与数字化改造,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超100间、数字化生产线近1000条,推广工业机器人超1万台。

企业对创新的遵从和自觉,源自城市良好的创新生态。近年来,泉州以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主线,深化抓创新促应用,加快推进研发投入、高新企业、高端研发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等“四个倍增”计划,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让企业更敢创新,也更容易创新。

一组组亮眼数字,描绘着泉州创新生态的美丽图景: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更是比增23.1%;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362家,比2020年的1037家实现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高企数量倍增目标;2022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两年翻一番以上……

锚定构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圈,泉州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再出发——

推动科技金融双向融合,设立全市首只科创天使基金,突出“投早、投小、投新”,100%投向具备核心技术、创新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和创业团队;

深化科技工作“放管服”改革,46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率100%、“最多跑一趟”100%;

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机制,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方式,不设门槛、充分赋权、限时攻关,以干成事论“英雄”;

提升科技服务质效,从推行科技创新券、奖励补助、加计扣除、科技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力度;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涉深水,《市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出台,向束缚创新的藩篱动真格。

……

传统产业打出创新“突围战”

创新赋能下,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如今的泉州,一双鞋、一个马桶、一片茶叶都走上了新舞台,纺织鞋服、建材家居、机械装备等传统制造业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不久前召开的安踏集团2023年创新大会上,“马赫家族”“微多孔速干之王”等4件作品获得金奖。其中,“马赫家族”系列跑鞋采用行业首创的GOZONE系统等技术,使鞋子整体更轻、鞋底更弹。这款跑步“神器”,总销量已接近百万双。

在九牧集团“灯塔工厂”,注塑全过程无人化,机器人精准抓取;遍布车间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显示订单进度、设备运行状态等情况;接入5G网络的AGV小车,满载生产物料灵活穿梭。这个“灯塔工厂”每年可生产450万套智能马桶,品质合格率达99%。

在八马茶业茶庄园内,分布着几十个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气压、光辐射总量、茶树长势等。“通过移动5G智慧茶园项目,坐在办公室就能看到茶园的一切。”八马茶业品牌中心福建区域负责人徐秋艳介绍,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应对异常气候、土壤生态变化等环境因素,开展驱虫防病等工作,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科技创新,是泉州企业的共识,而借力科研平台也成为它们的明智之选,产业链、创新链的“双向奔赴”在泉州每天都在上演。

在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晋江研究院的实验室里,400多台仪器设备为鞋“体检”,它们几乎能检测一双鞋子的所有性能,其中仅一项耐折性测试,就需要高速折压成品鞋4万次。该研究院每年服务企业500多家。

在福建南安德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的技术团队帮助该企业研发出智能化抛光装备,解决了卫浴金属零配件生产采用人工抛光的弊端,一举将抛光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在柒牌集团,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为该公司研制出国内纺织领域首个5G+AGV(物流)机器人,该机器人可在车间、电梯、仓库、货架间自由穿梭,一举为柒牌降低人员成本70%。

近年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泉州按照一个主导产业至少创建一个科研创新平台的要求,累计引进共建中科系、大学系、央企系等19家大院大所成为产业创新“专业队”。这些院所已承担科研项目700多项,服务企业超万家,解决技术难题1427项,合作研发及成果转化1033项。

对泉州而言,科技创新既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性的需求,更是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的历史使命。

为推动科技创新,在2023年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泉州发布了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开放、绿色发展等若干政策,即“1+1+N”政策体系;在本次全市创新大会上,还将聚焦行业、企业政策需求,市级层面发布“1+3+N”政策包,指导县级层面制定一批配套政策,形成政策间协同联动,推动泉州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

自上而下,政企同心,争做新时代变革的弄潮儿,一股创新浪潮正在民营经济乐园涌动。一个事件佐证着这个景象:在刚刚落幕的福建省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泉州参赛企业创历史最好成绩,有5家企业获得国赛资格,数量同比增长1.5倍。

新兴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与传统产业遥相辉映的是,泉州新兴产业风头正劲。

2016年,晋江敏锐捕捉到发展集成电路的机会,规划建设总规模2.5万亩的集成电路产业园,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紧随其后。7年间,晋江集成电路产业筑链成势,已落地胜科纳米等50多个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逐步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装备材料—配套—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的产业生态,产值破百亿元。

在位于石狮高新区的中科光芯公司无尘生产车间,各道工序紧张作业,如笔尖大小的光芯片源源不断被加工成光器件。中科光芯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拥有全产业链的光芯片生产企业,2019年以来产能增长了10倍,光芯片市场供应占全国约五成,研发的多款产品成功突破“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产品垄断。

在清源创新实验室,侯琳熙教授团队正与佑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针对面板和半导体行业使用的清洗剂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有了清源创新实验室雄厚的科研团队支持,我们的项目合作十分高效。”佑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兴奋地说。针对显影液大部分被国外企业垄断的现状,双方联合紧急开发“高浓度水基显影液项目”,仅用半个多月就攻克关键技术。

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泉州加快布局新材料、集成电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以光电行业为例,泉州通过5年的谋划布局,走出了一条逆风飞扬之路,成功招引中石光芯(DFB产能全球领先)、宏芯科技(硅光芯片国内领先)、慧芯科技(高速光电探测芯片国内领先)等行业领先项目,聚集了渠梁电子、三安科技、博纯等76个产业项目、总投资1401亿元,加速建设光子技术中心、兰姆达研究院等研发平台,落地一批由国家特聘专家、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集成电路与半导体产业成功列入“十四五”国家集成电路产业“3+N”重大生产力规划,成为全国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

为引导金融资本聚焦赋能光电行业加速发展,泉州正在推动设立多只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强化对高科技团队的创业资本支撑,特别是设立规模100亿元的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为光电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项目提供最高项目投资额90%和研发费用50%且利率为2%/年的融资支持。

聚焦新兴领域,泉州在科技招商竞赛中斩获颇丰。瞄准新能源、生物医药、大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新赛道”,今年已引进华商厦庚氢能项目、医用精准靶向同位素、肿瘤先进粒子治疗设备等科研创新项目53项,计划总投资额超450亿元。

在中国,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而在泉州,这个比例超过90%。我们有理由相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加速推动“开放创新、智造未来”,泉州创新浪潮将与时代共振,继续奔涌向前!

亮点数据

创新投入加大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达200.2亿元,增长23.1%,排名全省第二。

科技企业倍增

近两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25家,超过此前数量总和,总量达2362家,提前一年实现高企数量倍增;2023年高企有望突破3000家。

技术交易活跃

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亿元,比2020年增长1.5倍。截至今年9月底,技术合同成交额为8.06亿元,比增5.08%。

创新平台提质

累计引进共建19家大院大所,仅去年就服务企业1286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62项、与企业合作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26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项目826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泉州   泉州市   晋江   澎湃   集成电路   机器人   团队   生态   力量   大会   项目   技术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