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抑郁症:去心魔与迎新生


孕育新生命过程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正在威胁着母婴安全的疾病——孕产妇抑郁症。孕产妇抑郁症是指发生在整个妊娠期及产后6周内的抑郁症。怀孕生产本来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但也是女性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特殊时期,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孕产妇抑郁症可分为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孕产妇抑郁症不仅对母亲的健康有影响,也对其子代的身心健康状态、健康养育关系的建立、家庭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孕产妇抑郁症发生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专家推测可能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


现状不容乐观


根据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提供的数据,当前,我国孕产妇抑郁症总体发病率约为9.3% 31%。受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孕产妇抑郁症的识别、诊疗和临床服务能力差距较大。现状是,精神专科医院往往不具备孕期保健和分娩条件,而在妇幼保健机构,又极度缺乏精神专科医生、心理治疗师。部分医院具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但妇产科与精神心理专科未充分合作,孕产妇精神心理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联合、高效的服务模式仍需探索。大部分地区孕产妇经心理筛查后,阳性群体就诊率较低。面对孕产妇精神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增大,一方面各地与之匹配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建设等亟需进一步规范;另一方面,孕产期精神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误区亟待消除


几年前,小刘(化名)被诊断出重度产后抑郁症,生产后有严重的自杀倾向,并已实施行动,所幸被家人救回。家人带小刘到北京回龙观医院就诊时,北京大学副教授、北京回龙观医院抑郁症病房主任陈林经过判断,果断对小刘采取电击治疗方法,经过几个疗程,小刘症状明显减轻,不再有自杀倾向,结合其他方式治疗后痊愈出院,至今工作生活都基本正常。


说起电击治疗,公众往往顾虑重重。陈林经常跟患者解释:“这就好比大脑‘混乱’了,靠电流让它‘重启’一下,它比药物治疗见效更快、安全性更高,对孕产妇及胎儿无明显不良反应。”他表示,确实有不少患者和家属一听电击脑部就有抵触情绪,但实际上只要符合指征,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是挽救孕产妇抑郁症患者生命的首选方案。


担心药物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是不少孕产妇抑郁症患者和家属的常见顾虑。很多医生都曾遇到不肯吃药治疗的患者,她们只肯接受心理治疗,但单纯心理治疗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效果十分有限。研究证明,如果放任病情发展,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妊娠剧烈呕吐、子痫、先兆流产或早产,即使成功分娩也可能导致新生儿低体重,且在孩子生长发育期也容易出现情绪、行为和心理问题。因此,谨遵医嘱并在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是更好的选择。


在网上,针对孕产妇抑郁症的搜索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属询问该做什么来缓解患者的病情。但在专科医生眼中,无论家属还是患者,非专业人士最好不要仅仅依据网上的信息试图去“治疗”或者“安抚”患者。专家表示,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提升对疾病的认识,尽早发现孕产妇抑郁症的苗头,尽快请专业医生开展治疗。专家同时提醒,不是只有悲痛欲绝、情绪低落等才是抑郁的表现,“微笑抑郁”的情况往往更加危险。


专家指出,孕产妇抑郁症不仅可以治疗而且疗效较好,只要及时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都能明显好转,痊愈率可超过60%。非常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发现病情或来医院治疗的时间过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对此陈林表示:“如果能消除病耻感,提升对疾病的认识,治疗的效果还可以更好,患者痊愈的几率也会更高。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就能让更多母亲摆脱抑郁困扰。”


防治达成共识


为了让每一个母亲都能安心、健康地迎接新生命,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关注孕产妇心理健康,顶层设计逐渐完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中都要求加强对孕产期抑郁症的筛查、健康宣教、综合干预等工作。《“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提出,“发展妇女保健特色专科,提高服务能力,针对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的健康需求,提供女性内分泌调节、心理、营养等预防保健服务以及妇女常见疾病治疗等涵盖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合型医疗保健服务。”2011年,《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中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在产妇分娩后住院期间要注意产妇心理健康;在产后3~7天、28天开展产妇访视时,要关注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2015年,《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中要求,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产后保健科,提供产后心理咨询与指导服务,以及产后心理问题的筛查、诊治与转诊。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将产后抑郁症纳入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将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孕产妇评估为橙色(较高风险),作为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指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于产妇出院1周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评估产妇是否有产后抑郁的症状,发现有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可以说,抑郁风险筛查已经成为我国孕产期检查的“规定动作”。


孕产妇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具有多因素的特征,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开发一套包括针对孕产妇抑郁症的筛查、诊断、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的适宜技术尤为迫切。据了解,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于今年启动孕产妇抑郁症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研究项目,拟通过该项目制订《孕产妇抑郁症综合防治策略专家共识》,并选取适宜技术开展多中心实证研究,构建基于“个体-家庭-社区-医院”四位一体模式的孕产妇抑郁症分级干预方案,开展常规筛查,早期识别高危个体,尽早给予正规、精准的分级干预。



供稿:中国人口报记者 王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产妇   产后   心理健康   病情   家属   抑郁   患者   精神   卫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