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水寨村: 山水有传承 古韵自悠长

青山、黛水、芳草,地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水寨村就像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穿越重峦叠嶂,才惊觉已走到了一“豁然开朗”之处。

黑瓦的屋顶被埋没在云雾里,人们穿着五彩的衣裳,赤脚踩在温润的田土上;金黄色的稻穗随着风的节奏荡漾;远处的山林葱葱郁郁,溪流蜿蜒清澈,如同一幅浓厚的泼墨画卷。

伴随着丰收的喜悦,村民覃仁敏一家子在田里忙得不亦乐乎,大人们收割水稻计算着收成,小孩们便在水田中开始了捉鱼比赛。“嘎哒里香讷,嘎哒那阿布……”翻译过来“仔仔田,放仔仔鱼,仔仔人和鱼做玩,鱼养大来卖得钱,人长大来做有用的人才。”这不经意间从田间传来的婉转苗歌,正是水寨人独特的传承。

“一亩田鱼的收入,顶得上一亩稻子的收入呢!”村合作社技术员宋杰介绍。水寨村的鱼是当地有名的美食,被称为稻花鱼,他们待遇很高,住的水是高山冷水,吃的食是稻花苞米,一簇簇稻穗也被它们用来打盹乘凉。每年秋收过后,一斤鱼的价格高达35元仍然供不应求,新鲜的鱼经过蒸煮后配上当地的辣椒制成特有的“鱼剁辣子”,多余的稻花鱼则制成鱼酱酸,成为苗家人餐桌上延续一年的美味。

和其他村寨一样,水寨村的一丘丘水田有序挂在半山腰上,高高低低,形成一道山地特有的梯田景观:一股股山泉经水渠缓缓流淌下来,流经每一块梯田,最后多余的水流入山涧,汇成溪河。

河对岸,当地的高排芦笙队正为傍晚的丰收大会做最后的准备,“芦笙是老祖先留下的精神火种,芦笙能让我们聚在一起,游客们也热爱,大家从来没想过放弃。”48岁的宋波是水寨村吹芦笙的好手,早早就定下了丰收的曲目和步调,就想带着村民和游客一起感受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魅力。水寨村高排芦笙队以16岁、40岁为界,分为老中青3组共27人,每逢“苗年节”“吃新节”“二月二”“六月六”……走进水寨村,在传统村落的民族民俗节庆里体验芦笙的喜气。

大山里的村寨都有各自的文化脉络,有近千年历史的水寨村也不例外,在其深处拥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牛角古碑、古斗牛场、古井、古桥、古粮仓等古文物建筑无不彰显着水寨村的文化智慧。

过往村子古桥的石板小路旁,村民宋子祥正向两根类似牛头雕塑的石碑祭拜“把今年最肥美的鱼、最金黄的稻穗祭给先碑,能保佑我们来年丰收平安。”这两根古碑,高约2米和1.8米左右,并写有古文字难以考究。柱上有洞口, 口中有像水牛角石棒相穿,工艺精巧,在贵州地区罕见。据了解,古时候当地苗族有“栽岩”的习惯,岩柱象征不朽,所以凡与法规、誓言、信义等相关活动的事宜,苗家人均栽岩为凭,以示真诚和权威。

山水构建了水寨村的肌理,大自然横刀阔斧,在这里雄势的铺陈神秘之美,山水当中,是多彩的人们,带着从文化中传承的脉络,组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构造了古朴的精神文化。

通讯员 吴兆彬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丽

编辑 欧阳章杰

二审 王光莉

三审 沈安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31

标签:雷山县   芦笙   稻穗   村寨   水田   古韵   梯田   贵州   脉络   村落   悠长   村民   山水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