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随笔 - 是情绪进入了死胡同,而非人生

黄瑞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10月11日晚,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片《河边的错误》首映。原著作者余华老师在现场称,“发疯”是一种情绪不受控制的自我放大。同时,余华老师还点明当代人:“不要觉得好像我已经走投无路了,其实你可能是一种情绪进入了死胡同,而不是你的人生进入了死胡同。”

“发疯文学”是从2022年“双十一”期间被彻底引爆的一种新兴网络流行语。如今,也俨然成为了当代青年,尤其是“Z世代”群体所流行的独特精神文化。那么青年人的“发疯”背后所蕴藏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发疯”的实质是情绪过分累积的极致宣泄。不同于老一辈的时代特征,当代青年人的生活主题围绕着“内卷”“快节奏”等几个关键词。是从幼儿园起就马不停歇的成绩内卷,是进入大学后一页又一页丰富履历的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内卷,是毕业后在快节奏又高压环境下的奋力生存……现实社会中的循规蹈矩让青年人的消极情绪垒至高地,所以“发疯”成为了情绪宣泄的突破口。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社会的叛逆心理,虽然充溢着极致狂欢,但又极致内控。

青年人的“发疯”是带有自制性的,从某一角度来说,这种“发疯”文化是一种在不影响他人和社会条件下的积极向上心态。情绪走进了死胡同,但是发过“疯”后,好像一切都有解了,“死胡同”被撬开,情绪走上了新的轨道,人生也仍在待续。所以,青年人“发疯”的背后所蕴藏的便是一种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松弛而自在。

“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准确”,余华老师认为,因为人总是会犯错误,正是因为总是不断地犯错误,才能够不断地往前走。“命运知道我们会犯错误,但是当我们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当我们反卷成功之后,我们其实就是往前跨了一大步。”

如果把我们所认为的人生的“死胡同”看作是“错误”,错误是可以被改正的,那么“死胡同”也是可以被撬开的。所以,人生从来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死胡同,因为人的主观意识远远没有客观事实来得更加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死胡同   平遥   越秀   情绪   人生   杂感   青年人   极致   随笔   错误   老师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