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英特尔的 AMD 具体几斤几两?苏姿丰的传奇人生将给出最佳答案

导语:

若单看具体业务的对应市占率,AMD 在桌面级CPU领域始终是英特尔的小老弟,同时在独立显卡这个领域也是屈居于英伟达的万年老二。

结果这个小老弟如今于纳斯达克的市值却超过了英特尔!要知道从2012年开始,AMD 的年度净利润指标就开始陷入亏损泥潭,直到2018年才终于扭亏为盈,而这些成绩皆与一位女学霸有关。

那么这位江湖人称“苏妈”的女学霸,到底是如何将“农企”带进了“AMD YES”时代?她到底是不是英伟达老黄的亲戚?下面将从源头开始探究。

1,AMD 起源

1936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杰瑞·桑德斯(Jerry Sanders),自小因为父母离异而由祖父母抚养长大,甚至在读大学期间还差点被当地痞子打死——虽然后来捡回了一条命却落得了个“歪鼻子”的外貌特征。

1958年,在企业的奖学金资助下,他顺利从伊利诺斯大学的厄巴纳-香槟(UIUC)分校毕业,获得工程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摩托罗拉当销售经理,但由于出众的推销天赋而被挖到了仙童公司。

但随着往后仙童的衰落,公司人才纷纷外流,就连创办公司的“八叛逆”也走了——其中的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在1968年创办了英特尔。桑德斯虽然不想离开公司,但最终还是由于受人排挤直接被解雇了。

迫于生计,桑德斯在1969年也创办了一个公司,并取名为“Advanced Micro Devices”(先进微设备),简称为“AMD”。公司创立容易,但为新公司筹集资金却很困难。

之前创办英特尔的罗伯特·诺伊斯顶着“集成电路共同发明者”的光环,不费吹灰之力就筹集到了500万美元的巨额资金(后面又有几倍的资金量追随而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桑德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凑到了5万美元!

毕竟除了诺伊斯之外,戈登·摩尔这个大名也早已因为1965年诞生的“摩尔定律”而响彻业界了。而桑德斯只是个做销售的,与两个技术大神比起来实在入不了投资人之眼。

最终还是靠着诺伊斯的帮助,桑德斯才凑够了15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成立初期 AMD 主要生产逻辑芯片,并于1970年完成了其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Am2501 逻辑计数器。

1972年,AMD正式开始生产晶圆;同年还开始发行股票,筹集到了宝贵的发展资金。到了1976年,更是成功与英特尔签署了专利相互授权协议,得以名正言顺地用英特尔之技术生产微处理器(英特尔主要是为了联合AMD对抗1974年成立的Zilog公司)。

不过,当1978年英特尔研发出了革命性的16位处理器8086(X86架构的命名之源)之后,市面上已无可以竞争的对手,于是英特尔果断中断了之前与AMD签订的专利相互授权协议。

2,万年老二

但AMD的好运并未消失,1982年IBM为了快速切入PC市场,强迫英特尔找到第二供应商一同吃下微处理器的订单,英特尔无奈之下只能与AMD签订了五年技术合作协议。

1984年,AMD的销售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1亿美元,作为对比英特尔同年的销售额则为16亿美元。于是迅速崛起的AMD引起了英特尔的高度警觉,而且诺伊斯已经离开了英特尔,紧接着的1985年英特尔便中断了之前与AMD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

这一招直接打得AMD措手无策,最终在1987年将英特尔给告上了法院。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直接让AMD错过了PC发展的黄金时期,另外双方都因为此事损失了几千万美元。

就算在1992年AMD终于胜诉了,英特尔却还是想办法拖延了两年时间,在1994年才将早已过气的80386授权给AMD。但AMD也不至于一败涂地,因为其顺利拿到了X86架构的授权

为了与英特尔推出的全新品牌奔腾对抗,AMD便以K5处理器应对,可惜并不成功。于是在1996年AMD收购了芯片设计公司NexGen,以此为基础便于1997年诞生了在商业上相当成功的K6处理器!

另外,桑德斯在物色接班人的过程中,看中了摩托罗拉半导体产品部的总裁 Hector Ruiz(鲁毅智),往后这位牛人直接促成了AMD和摩托罗拉在微处理器方面的核心技术合作。

巧的是,1998年DEC被康柏收购后,有很多原DEC的优秀工程师加入了AMD,而其中就包括江湖人称“硅仙人”并成为AMD首席架构师的 Jim Keller(吉姆·凯勒)。

就这样,AMD此时集齐了原NexGen公司的芯片设计团队、摩托罗拉微处理器核心技术、原DEC部分芯片研发团队这三大技术力量,并以此为基础于1999年推出了鼎鼎大名的 Athlon——速龙 CPU(这个系列后面又首创了X86-64位技术)

立了大功的鲁毅智最终于2000年加入AMD,两年后接替了桑德斯的CEO之位,并在2003年带领AMD打入服务器市场——推出 Opteron(皓龙)处理器。但是,AMD的辉煌并未持续太久。

2006年AMD收购了ATI,意欲结合CPU和GPU以对抗英特尔。结果,由于收购金额高达54亿美元,AMD不仅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还严重连累了年度业绩(转为亏损)。

此外,如此重大的收购,如何“消化吸收”是一大难题;而且资金占用过高还连累了主业CPU的开发进度,再加上英特尔于2005年开始的在微架构和制程工艺两方面共进之“钟摆计划”打击,往后的2007年和2008年直接就是连续巨亏!

为了自救,AMD在2008年剥离了晶圆生产业务(分拆成立格罗方德),最终于2009年艰难扭亏为盈。但很快在2012年,又开始陷入亏损泥潭;不过这年苏姿丰的加入和吉姆·凯勒的回归,可谓两张“王炸”。

3,苏姿丰(Lisa Su)

话说1969年,既是AMD成立的时间,也是苏姿丰出生的年份。由于她的外公是黄仁勋母亲的大哥,所以她的母亲便是黄仁勋的表姐,也就是说苏姿丰实际上乃黄仁勋的表外甥女。

1972年,她随母亲赴美与父亲团聚(巧的是黄仁勋亦在此年赴美国读书)。苏父不仅是学霸,还与苏母在美国经营着一家汽车零配件公司。后来随着苏父进入纽约市政府工作,苏姿丰也考上了极为出名的纽约布朗克斯中学。

这所中学自建校以来,诞生过多位获得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的校友,而苏姿丰在校期间还获得过西屋科学奖(有“小诺贝尔奖”之称)。1986年,她又顺利考入了麻省理工学院。

1990年本科毕业后,开始读硕,并于一年后成功拿到硕士学位。接着开始读博,并于1994年拿到麻省理工学院的电机工程博士学位,然后进入德州仪器工作。

1995年转入IBM,她的主要职业生涯便是在“蓝色巨人”中度过的,期间在多个工程和业务部门担任过领导职位,包括半导体研发中心副总裁。2007年,受聘为飞思卡尔的 CTO(首席技术官)。最终便是在2012年加入AMD,担任 COO(首席运营官)。

至于同年回归的“硅仙人”吉姆·凯勒,则是开始主持开发全新一代的 ZEN 微架构。2014年,苏姿丰接替 Rory Read(罗瑞德)成为CEO,至此“苏妈”的时代正式启航。

苏姿丰上任CEO后,将AMD的业务重点聚焦在三个方面,分别为打造伟大的产品、深化客户合作和简化业务流程,并要求AMD将高性能计算和图形技术专注于游戏、数据中心和沉浸式平台这三大增长市场。

同时,她赌上了AMD的全部身家,在持续亏损的财务背景下依然孤注一掷于 ZEN 架构的研发。纵使2015年,吉姆·凯勒辞去首席架构师的职位,也分毫未动摇过她的意志。

在苏姿丰的领导下,AMD逐渐摆脱了对传统PC市场的依赖,让业务变得更加多元化。但真正让AMD重新崛起的,还是2017年基于ZEN架构的PC端 Ryzen(锐龙)处理器和服务器端 EPYC(霄龙)处理器之横空出世!

尾声:

当2018年报发布之后,连亏六年的AMD终于扭亏为盈了!到了2021年之时,AMD的归母净利润更是飞跃至31.62亿美元——差不多是2018年的十倍!至于AMD的股价,更是涨上天了。

苏姿丰上任CEO的2014年,年终AMD的股价收于2.67美元。到了2021年,AMD的股价最高飞到了164.46美元的“云端”,也就是说七年时间其股价翻了60倍有余!纵使现在其市值已经落至1661亿美元,却依然比老对手英特尔的1488亿美元市值高。

当然,这AMD后面进步如此巨大,单靠2017年的 ZEN 架构和锐龙处理器是不够的。虽说 ZEN 架构相较于之前各种由推土机架构演变而来的打桩机、压路机、挖掘机等架构强太多了,但还有一个缺憾。

当初AMD分拆出来的格罗方德,在晶圆代工方面之技术能力并不出众,甚至比之后来狂挤牙膏的英特尔还有明显距离。而这对AMD来说,可谓是一大绊脚石。

于是,2019年苏姿丰果断割舍“拖油瓶”,将AMD的7nm制程CPU、GPU订单交由台积电代工。在台积电先进制程的助攻下,到了2022年AMD成功将X86处理器市场31.3%的份额给啃了下来。可惜在GPU市场上,AMD相对于英伟达差距依然很大。

曾经苏姿丰在受采访的时,面对与老黄是否有亲戚关系之问题,是直接否认的。但在2020年的CES专访中,她的态度却发生了转变,竟承认了两人的确是“那种有点复杂的隔代表亲”之关系。可见,苏妈这时候已经有足够底气面对这层关系了。

2022年,AMD完成了对于 Xilinx(赛灵思)的巨额收购,此举理论上能够大大增强AMD于数据中心业务的竞争力,但实际如何还有待观察。而苏妈的征程,则已开启了崭新篇章。

END

致力于科技企业历史的探索与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英特尔   吉姆   摩托罗拉   扭亏为盈   微处理器   架构   最佳答案   处理器   美元   传奇   人生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