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横竖都要好看


近日浏览新闻,无意间看到页漫和条漫之争,不由让人联想到横屏与竖屏之间的“博弈”,从本质上来讲,二者争议的根源是一致的——用户观看习惯。


横屏竖屏之争由来已久。经过多年市场培育,不少人已经习惯了手机上的竖屏内容,反而有点看不惯电视的横屏,于是有人提出:电视能不能做竖屏?电视台能不能提供竖屏内容?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不认可竖屏,认为横屏更符合人眼观看习惯,更符合创作思维。事实上,人的视野是很广阔的,从平面角度来讲,横屏竖屏都在人的视野范围,不存在从生理上更习惯横屏一说。创作思维这件事,也并非不能调整,习惯了4 3或16 9的拍摄比例,不代表就不能在竖屏上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推出“竖屏看春晚”。作为虎年春晚的一大创新亮点,“竖屏看春晚”成功引爆移动端小屏。除夕当晚,超过1.2亿人在微信视频号“竖屏看春晚”,以全新视角共享这场文化盛宴,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赢得观众一众好评,视频号直播间点赞数超过3.5亿次,总评论数超过919万次,总转发数超过551万次。2023年的央视频竖屏春晚更是首次实现了从制作端、传输分发端到用户端的全流程“HDR 50P+菁彩声”制播模式,为观众带来更具空间感、立体感和层次感的沉浸式视听体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竖屏直播上的探索,为竖屏内容制播提供了成功样本,相信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将加入这一行列。


从漫画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作向竖屏转向的趋势。纸媒时代,漫画就是以“竖屏”方式存在的。书也好,杂志也好,都是“竖屏”格式。不过,即便同为“竖屏”,也存在眼球左右移动、上下移动的区别。比如,在日本,读者的阅读习惯是从右到左,而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到右。这种习惯必然影响创作者的创作方式。进入互联网时代,观众开始用电脑、平板看漫画,创作者也开始改变创作习惯,为这些读者提供全新的、横版的漫画。对于纸媒时代、互联网时代的这种漫画形式,人们习惯称之为页漫(横向通常有2-3个格子)。很快,移动互联时代到来,智能手机当道,很多读者被迫把手机横过来看漫画,尽管只是个简单动作,但确实影响用户体验,于是条漫(横向通常仅有1个格子)迅速崛起。



从条漫兴起的过程来看,横屏与竖屏的内容创作说不定能成长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但就目前而言,原生竖屏内容仍受限于拍摄设备,大部分内容是从横屏截取而来,这也为创作者带来不小的挑战。


我国高标清同播已经持续数十年,近似正方形的图像和高清的长方形图像是有一些区别的,尤其是在涉及人物关系时。但是对于创作者来说,在拍摄设备上设置个安全线、安全框,也基本解决了两种格式视频的拍摄问题。在横屏竖屏同播的当下,怎样利用现有技术解决横屏竖屏内容制播问题,是电视台面临的挑战。好在我们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或能帮助视频创作者较好地完成从横屏到竖屏的转化。当然,在拍摄者多达数十人的真人秀等节目上,同时安排横屏摄像机和竖屏摄像机进行拍摄,也许是最简单的解决方式。


目前,在售的电视机已经能够旋转为竖屏,播放9 16的竖屏内容了,观众也开始更多地将家里的电视机旋转为竖屏,然后将手机上的内容投屏到电视机上。在观众视觉习惯开始转变的时候,我们的内容创作者,尤其是专业的视频内容创作者需与时俱进,积极转换思维,为观众提供更多优质的竖屏内容,以及创新的节目样态,做到横竖都要好看。


(方世彤 英国志奋领学者,Stirling大学传媒管理硕士,长期致力于电视传媒的发展研究和咨询顾问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总台   创作者   观众   好看   观点   习惯   读者   漫画   时代   内容   电视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