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辈子影帝,尽全力神隐,他没指望被你记住

“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这句史铁生在1996年写下的话,突然让我想起最近荣获威尼斯终身成就奖的梁朝伟。


他的过去,是忧郁男神,是可以从眼神中攥出水的人。但领奖那天的模样挺让我唏嘘,头发变白了、皱纹变多了、像极了一个小老头。


当61岁的梁朝伟从68岁的李安手里接过奖杯,老家伙们在台上彼此互相掏心窝子时,我又顿觉什么都没变。李安说他是“身为一名导演的梦想,他一个眼神,比很多演员的独白说得更多。那就是能够引你通过他去梦想、去想象的灵魂”


原来61岁的梁朝伟还是20岁的样子。岁月刻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但在很多人心上,永远刮着“相同的风”——


是一种执着,这辈子他只做银幕演戏这一件事。也是一种刻意疏离,用尽全力隐身在生活里,在话筒前永远社恐、永远谦卑。


我们在梁朝伟身上,第一次看见了那些只想专注于自己的小世界的人们,活得多么灿烂。


这一期“看不见的功夫”,想和你聊聊社恐i人们的拒绝与专注——世上最幸福的人,内心一片清澈,他会把有效的专注投放在他觉得有价值的事上。


一个人就是一出戏,沉默是今晚的“笙箫”。


从此,台前灯下的是功夫,隐于尘烟的是选择。




梁朝伟有多社恐?要看他参加活动时有多窘。和妻子前后脚走,皮鞋走得没有高跟鞋利索,衣服被拿捏着。



一个人参加活动才是i人至暗时刻——小动作不断、拼命深呼吸、抿嘴东张西望。内心嘀咕“好多人啊”。但绝对不是周迅那样。



和段奕宏并排亮相釜山电影节,结果俩人都是撇着嘴,一个表情呆滞,另一个职业假笑。狗狗祟祟亦步亦趋的,是那天中国电影界的两大门神。





很多人都知道梁朝伟喜欢打飞的去伦敦喂鸽子,这叫浪漫。但更多时间他是这样的,一个空落落的饭店,就他一个人对着厕所门口吃面,这叫拒绝搭理。



你以为的“悄悄”,其实他正在“脑爆”。




和陌生人交流可能是i人的致命一击,但有些i人会反击。


2004年,英国《卫报》采访他时,他说想退出娱乐圈。记者问他,想去干什么?他说想找一个高空擦玻璃的工作。因为悬在空中可以不用跟别人讲话。


何炅让他做个超过20字的自我介绍,他只笑着回答了三个字:“不可以。”



喜欢去日本滑雪,雪龄30年,愣是一句日语也不会,原因是,这样可以拒绝交流。





社交媒体上也选择“神隐”。粉丝在18年的吐槽,手机里随便翻两屏就能看到:


网友@笑何事说,“今年第几条微博,就是第几条广告。”



我以为媒体夸大,于是专门找到他的Instagram,确实如此。除了活动,就是广告。





梁朝伟曾经很坦诚地和鲁豫讲,所有眼睛看向他的时候,他会很害怕。



因为从小父亲就抛弃了他——


“我记得我爸爸是一句话也没有就走了……他一句话都没有讲,我也完全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这样,一直到现在。7岁的时候他走的,所以我很小就不哭了。”


不愉快,充斥着整个童年——


“那个时候,爸爸妈妈每天都吵架。”

“我还记得那个生锈铁窗的味道,觉得那个是冰冷的。”

“我从小就特别敏感,可能这也是演员,做艺术、做创作的人需要的东西吧。”


敏感在他的心里结了痂,也变成天赋开了花。就像是长出了更灵敏的触角,开始觉察外界的美好善意、罪恶黑暗。




因为父亲的离开,梁朝伟从来都只听妈妈的话。唯一一次,是被朋友撺掇辞去工作去报考艺员训练班。那一天,他成了妈妈眼里“一块钱都不能给的衰仔”。也是那一天,他成功考上了训练班。

鼓励他去参加的朋友,却意外落选了。那个朋友,名字叫做周星驰。


命运很早就给每个人铺好了路,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





所以我很好奇,像梁朝伟这么社恐的人为什么会做一个演员?后来一次采访时他说,童年第一次看的电影是罗曼·波兰斯基的《天师捉妖》。电影120分钟,让他可以暂时离开现实生活。



那是他童年压抑情绪的出口,也是他成年踏入工作,偶尔沉默生活之外的平衡。


作为一个内向而敏感的人,梁朝伟早早就看清了自己,与其把敏感当作负担,不如把它变成礼物。




社恐这俩字就差写在梁朝伟脑门儿上了,但大概我们还要谢谢社恐,也因此,他有了更多时间去和内心的自己对话。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和自己死磕——


拍《风再起时》,他专门去学了钢琴。一天8小时的练习,练到压力大想要跳楼。我很好奇,到底要怎么表现他的琴技,结果翻出来片段给我搞懵了,那场戏的手部特写就是几个镜头。一闪而过,不仔细看都看不清。





为一小碗醋,包一碟饺子,这样的事常有。


拍《花样年华》一个吃混沌的镜头,王家卫不说cut,梁朝伟就不敢停,足足吃了26碗。吃到后面实在吃不动了,梁朝伟跟王家卫求情,王家卫秒学「敷衍学」:好,先演完再说。


后来他说在王家卫的电影里,自己像参加大胃王比赛一样,吃27个梨,吃26碗馄饨,就为找找感觉。



演《一代宗师》更夸张,梁朝伟专门去学了咏春。结果练得太投入把手打骨折了,医生建议打石膏,他问人家医生,那我能不能先练腿功?


一代宗师拍了3年,梁朝伟就这样练3年,搞得大家都觉得他会功夫。





其实梁朝伟也不算亏,做了大胃王,但质量上去了。英国卫报评选21世纪100部最佳电影,第五名就是《花样年华》。


简评这样写:电影史上有没有一对比梁朝伟和张曼玉在王家卫的爱情故事中更美丽的“情侣”。





梁朝伟出过一本自述叫《天才白痴梦》,他说,“许多人强调天分,但拍《阿飞正传》时,我挣扎了四、五天,这次的挣扎告诉我,天分是要经过磨练的,要经长年累月方能有所成就。”


演和尚不剃头,怎样也不相信自己是和尚。


所以拍《伤城》时,一直思考怎么演好这个角色,以至于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


演韦小宝时,进组前他就把150万字的《鹿鼎记》读了6遍。片场熟到场务找不到东西都来问他。


就连我们最熟悉的那句《无间道》台词,“我来当卧底三年,可三年之后又三年。再不走我就要混成老大了。”原剧本写的也只有一句话:我已经当了10年卧底了。



梁朝伟仍然是敏感的。只不过那种敏感,转移到关注更值得的事上来——


看自己的电影觉得演得过犹不及,回家可以抱着刘嘉玲哭;

去冲浪、滑雪,感受风的变化;

把自己放在每一个角色里,感受每个人的成长。


- -


那个港台流行文化横行的年代,很多人眼里,刘德华、张学友、林青霞,甚至是小虎队,都被看作是“一代人张扬的青春”。


但总是沉默的梁朝伟不太一样,他好像是用半辈子诠释三岛由纪夫说的那种沉默中的海啸,“精致的沉默,凌驾于一切之上。”


生活里很像一滴水,去什么地方便是什么形状;工作上又打磨自己的专业近乎偏执。


敏感的触角塑造了他沉默的外形,不断分享自己的脆弱敏感,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之一;但藏匿其中那些看不见的功夫和执拗,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二。


现在这个年代,我们更加羡慕那些果断拒绝外力,却能保持专注在同一件事上的人。拒绝和专注,从来不是西西弗斯推向山顶的巨石,而是凿琢在坡壁上,用于安身的坑洞。

如果这辈子有那么一件自己找准并想做好的事业,我们要如何面对成功前的阵痛,漫长的枯燥与无聊?


梁朝伟给了我们回答:


偶尔疏离,但永不逃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李安   训练班   英国   影帝   专注   童年   敏感   沉默   功夫   工作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