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兄弟成对手:360与奇安信再次开启大模型竞争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运营编辑 | 刘于嘉

从四年前分家,到安全市场,再到当下火热的AI大模型,360和奇安信这对昔日的兄弟开启全面竞争。

这两家公司近日先后发布的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奇安信营收达24.83亿元,保持26%的增长,而360整体营收下降,安全业务规模尚不及奇安信四成。奇安信的亏损更为严重,期内净亏损8.80亿元,是360的近四倍。

面对AI大模型浪潮,这两家公司也互不相让,先后推出安全大模型,意图借此提高市场竞争力。360也借着这波技术浪潮受到追捧,年内股价最高达20.85元,但最新已跌至11.06元,市值为790亿元,而奇安信为372亿元。

双双亏损

360安全业务规模不到奇安信四成

奇安信原本是360旗下的企业安全集团,齐向东和周鸿祎则从3721、雅虎中国,再到360,一起度过了十多年的甜蜜期。但在360在2016年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后,双方分歧加大。

直到2019年4月,360以37.31亿元将其所持有的奇安信22.59%股权转让给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并收回给奇安信的360品牌授权,双方正式分道扬镳。

“很多人以为我们放弃企业安全,不是的,我们会重返企业安全。”在当年的互联网安全大会(ISC)上,周鸿祎表示。而这也预示着,360和奇安信注定会在同一赛道走向竞争,但目前360还是落后的追赶者。

今年上半年,360实现营收45.03亿元,同比下降近7%;奇安信同期实现营收24.83亿元,同比增长达26%,主要益于数据安全、终端安全等相关产品的推动,期内这两块业务营收均增长超过40%。

这两家公司也均未完全完全摆脱亏损。今年上半年,360净亏损2.31亿元,同比收窄约42%;扣非净亏损2.55亿元,同比收窄近50%。

对比来看,奇安信更为严重,期内净亏损8.80亿元,扣非后净亏损9.79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均小幅收窄,是360亏损额的近四倍。奇安信称,亏损是因为公司收入集中在下半年,且坚持高研发投入,并不断建立和完善公司的销售网络和服务能力,受相关费用增长影响。

360虽然自称是安全公司,但更为人所知的是免费的C端软件,目前业绩更多还是依靠互联网广告等,最近几年持续加大布局的B端和G端安全业务营收占比刚刚突破两成。

今年上半年,360安全业务收入9.08亿元,同比下降12.50%。即360安全业务营收仅有奇安信同期的37%左右,且出现下降,这主要是因为360安全业务更多是依靠政府的城市安全大脑项目,收到客户缩减或放缓支出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奇安信更多依靠的是企业客户

360正在持续加大安全业务布局。去年年初,周鸿祎发布内部信,称2022年开启数字安全元年,360全面转型数字安全公司,他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战略,企业将全面投身产业数字化,但数字化程度越高,安全风向就越大。

这对360来说是巨大的机遇,是新兴的市场。“安全行业应该被重新定义,网络安全要升维到数字安全,才能助力产业数字化战略。”周鸿祎表示。这意味着,360在2019年与奇安信分家后,双方市场争夺也进一步加剧。

随后360进行战略升级,将政企集团升级数字安全集团,调整组织阵型以保持创新,成立城市产业群,继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免费SaaS服务,并继续扩招相关安全人才。

从去年全年情况来看,360安全相关业务营收达17.91亿元,同比增长近30%,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规模远不及奇安信的62亿元。从今年上半年安全业务营收和占比双双下降趋势来看,360向数字安全的业务转型效果并未持续向好。

互联网业务仍是360的核心业绩来源。今年上半年,360互联网商业及增值服务共实现收入26.81亿元,同比下降近6%,占公司营收比仍达60%。其中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业务收入21.68亿元,同比下降6%;以游戏为代表的增值业务收入5.13亿元,同比下降5%。

这主要是因为最近一两年从监管侧、供给侧、需求侧, PC互联网广告市场都在承受较大的压力,导致360搜索、360浏览器、360安全卫士等产品的流量变现放缓,而今年上半年广告市场尚在缓慢回暖当中。

360的另一大业务来自家庭安防、车联网等领域的智能硬件,期内实现收入8.65亿元,同比下降5%,主要原因是部分大客户的需求有所下降所致。

目前来看,360在用从互联网广告和游戏挣来的钱去更多投入安全业务,而目前安全市场竞争激烈,格局分散,即便是奇安信规模明显高于360安全业务,但其市场份额也不到10%。

360也在试图推动安全市场商业模式变革,早前提出安全即服务的理念,并发布360安全云,通过云端收取数据情报订阅、专家实时响应服务等费用,软硬件全部免费,使得采购成本比传统集成模式减少1/3-1/4,试图以此来撬动更大市场。

不过,奇安信也并未坐以待毙,今年上半年也在持续推动内部变革,实现研发平台与产品线“双剑合璧”,同时在去年军团改革试点基础上,正式组建了军团CBG、政企CBG和渠道CBG三大营销体系,通过量身定制为企业服务。目前来看,奇安信在安全市场暂居上风。

研发投入一增一减

先后推出安全大模型

面对AI大模型掀起的新一轮技术浪潮,360和奇安信这两家安全公司也都纷纷加码投入。除了安全业务产品,AI大模型也成为这两家公司的投入部分。

今年上半年,360研发费用为15.60亿元,同比下降3%,但占营收比例提升至34.64%,同比去年增加超1个百分点。对比来看,虽然奇安信9.68亿元的研发投入规模不及360,但同比增长近7%,占营收比也高达39%。

今年上半年,周鸿祎宣布360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并提出“两翼齐飞+四路并发”的技术研发和落地战略。今年3月底,360的大模型产品360智脑首次亮相,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已迭代到4.0版本。最新消息称,360智脑将在近日通过备案,从而向公众开放服务。

目前,360智脑4.0已拥有包括生成与创作、阅读理解、多轮对话、逻辑与推理、代码能力、知识问答、多语种互译、多模态、文本改写、文本分类等十大核心功能,几乎覆盖大模型应用的所有场景。

360还在财报中披露,基于360智脑给中小企业客户所提供的AI增值服务所带来的良好体验,公司取得近2000万元的相关业务收入,主要包括苏打办公的会员费收入及企业安全云的SaaS服务收入。

该公司表示,未来会将全端应用和所有业务与生成式AI进行融合,构建360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矩阵,依托360智脑,拓展搜索、浏览器、图片创作、视频创作、桌面办公、内容创作、数字化、多模态等多场景的AI+产品应用

周鸿祎同样希望能够借助大模型去挣更多安全行业的钱。此前他在今年8月10日的ISC期间对搜狐科技表示,AI大模型出来后,不能再用原来解决网络安全的思想解决数字安全和AI安全问题,这也正是360要发布安全云的一大原因,希望能成为行业的鲶鱼。

因此,360也在加强安全GPT方面的探索,打造了安全问答专家和安全运营专家两大核心场景,并在ISC大会上发布了首个可交付的安全大模型,目前已在360内部及自有产品落地应用,包括本脑、终端、沙箱云、网络资产测绘等应用场景,并能面向市场和用户交付。

在360推出安全大模型两周后,奇安信也发布了Q-GPT(奇安信大模型)安全机器人和大模型卫士。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表示,从开始训练自己的GPT安全大模型开始,目标就是要让客户使用时就像是雇佣了一个高级安全专家队伍,所以这个产品的形态不是一个问答对话框,而是一个聪明的机器人。

它能帮助或者替代安全专家执行复杂任务,全天候工作,从而极大降本增效。以处理告警这个场景为例,一个3000人的数字化企业每天平均大约有10亿条日志,产生约10 万条告警,处理完需要200多个专家和6000多万元的成本,很多企业难以承受。

但每台Q-GPT相当于60多位专家,可以节约2/3的成本,产生近2000万元的效益。目前,奇安信安全机器人已签约京东方、吉利汽车等首批客户。

目前,国内百模大战如火如荼,尤其是各种垂直类大模型更是成为不少企业竞争焦点。而在安全领域,作为国内两大安全企业,360和奇安信也开启新的技术和市场竞争。不过,安全大模型到底能否给它们带来可观的效益,目前还有待观察。

但毫无疑问的是,随着网络安全和数字安全越来越得到重视,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这两位昔日的“兄弟”,势必会迎来更为激烈的厮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模型   上半年   昔日   对手   竞争   兄弟   客户   业务   数字   专家   市场   产品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