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近郊乡村游之晋源篇 赤桥:千年古村 民宿再兴


赤桥民宿

  《晋祠志》云:“赤桥在太原西南七里智伯渠上,初名豫让桥……在晋祠东北里许,长一丈有奇,阔可二丈,跨北河上,南北石栏。”赤桥村为2500年历史的古村,因桥而得名。

  沿宽阔的晋阳大道一路向南,西山山脉绵延不绝,默默相伴。远远望去,此山形似俯卧的猛虎,后连龙山,古来便有“藏龙卧虎”之说,也是古太原县八景之一“卧虎晴岚”。拐入村口,青山掩映下的幽静古村落,跃入眼帘。

  毋需刻意寻找,村内处处皆景。民居外的青黄色土墙,看似无奇,实则内有乾坤。清代,赤桥人以造草纸为生,至今,古刹兰若寺内还供奉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之像。造纸用毕的残渣可垒墙造屋,还可兼作晒草纸之所。因造纸业发达,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于此,小小赤桥村,包含了百家姓。正因此,赤桥不复寻常村落,气质包容而开放。

  沿着长约一公里、宽约4米的“官道”抚今追昔。这条“官道”由东而西贯通,相传战国时期,是赵襄子出晋阳城前往晋祠、天龙山、卧虎山的必经之路。明清时,此处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如今,一栋栋古老的建筑依稀能分辨当年的繁华。步入清代文化名人刘大鹏故居,“父子登科”牌匾讲述刘大鹏与儿子同中甲午科举人的美谈。捐资助学、修葺庙宇、兴修水利、研究文史……刘大鹏是晋源人的骄傲。

  赤桥人擅生产,还重文化传承。“耕读第”“山水缘”“醇谨居”……民居上一块块斑驳的门匾昭显家风、警醒心灵。缓行数步,便是赤桥所在地,此桥又名豫让桥。原桥已不复存在,但“士为知己者死”的“豫让刺赵”故事仍激荡人心。

  于村中漫步,所遇参天古槐颇多。大多已逾数百上千年,但见树木郁郁葱葱,守护一方。古代封土为社,25家为一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赤桥村现有13株古槐,最古老的一棵树龄已达3300年,从背面看,树腔内已枯朽,但树枝繁茂、绿意森然,令人称奇。

  老槐不远处,来自天津的客人将行李搬上车,在此处民宿盘桓两日,谈及赤桥之旅,赞不绝口。“很美的古村,很棒的民宿!”

  从最初的造纸,到上世纪90年代发展为华北最大的童装生产基地,再到拥有车队、吃上“文旅饭”,赤桥人从不缺乏敢为人先的开拓勇气。如今,民宿为赤桥注入新活力。

  一进院便是亭台楼阁,纱幔掩映间香茗飘飘;草丛中,一袭天幕帐篷童趣满满;稻穗和芦苇随意插于瓶中,自然、质朴……忽闻古琴叮咚,《沧海一声笑》曲音流淌而出,二层露台,民宿“情槐雅舍”的女主人赵翠红忙碌完毕,随手拨弄琴弦便给人以无限诗意和豪情。

  赵翠红曾在南方做地产生意,走南闯北、见多识广。4年前,她在村里首建民宿,带动起民宿热。如今,村里已有近40家各具特色的民宿。拥有楼顶花园的“老成院子”把日子过成了诗;视野开阔的“栖迟·山居”内可远眺稻田美景……民宿兴起,带动了餐饮,村里已有七八家饭店,为南来北往的客人奉上“晋源味道”。

  赤桥是山水之村,奔流涌注的晋水,缓缓流淌,兰若钟声、龙岗叠翠、虎岫浮岚等“赤桥十景”令人心驰神往。

  赤桥是文化之村,豫让祠、智伯渠、造纸坊、戏台、真武庙、兰若寺、悟圆寺、文昌阁等古迹使人流连忘返。

  在赤桥,眼中所见皆是景;品的,却是一山一水一村人绵延千年的精气神。

  记者 侯慧琴 文/摄 太原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山形   龙山   兰若   草纸   太原   官道   近郊   民居   秋日   清代   村里   树木   乡村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