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做,孩子才会成人并成才

我读大学时的一天,我的班主任王琴老师特意将我喊到办公室聊天,具体聊的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是多年之后的今天,我对她的一句话却仍然刻骨铭心:穷,穷不过三代;富,富不过三代。

我的老师应该是为了勉励我好好学习,将来有能力改变命运。在看完三联出版社出版的《曾国藩给孩子的117封信》之后,我对老师的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曾国藩共生育9个子女,因长子早夭,所以照顾家庭、撑起门户的职责主要由次子曾纪泽负责,本书中的书信主要是写给曾纪泽和三子曾纪鸿的。



曾国藩的两个儿子有多优秀呢,曾纪泽,一位学贯中西,多才多艺的外交家,任职期间,他收回了伊犁; 三子曾纪鸿自学成才,精通天文地理,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

当我将这本书从头翻阅结束之后,我找到了他们如此优秀的原因:因为他们有一位用心良苦,身体力行的老父亲。

这本书中的所有书信皆是曾国藩在军营写就。时间跨度从咸丰六年到同治九年,也就是1856年到1870年,历时14年,而曾国藩逝世的时间是1872年。

期间,他军务繁忙,有各种公文要写,要阅,要带兵打仗,要长途奔波,身体也不是太好,但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从未中断过对孩子的教育。



关于志向,他在家书里告诫儿子“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对于当时身居高位的他来说,如果儿子要当官,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他却让儿子从小就要有做大事的决心;

关于做人,他说圣贤的千言万语,不外乎“敬”“恕”二字;

关于读书,他说,“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自己的内心则应该如花草、稻田、游鱼,双脚。他教导孩子,不要将读书看作一件苦差事,将书利用好了,它可以像水一样灌溉花草、稻田,供鱼儿游泳,供你洗濯双足。他倡导读书要读好书,贵在精,不在多,不死读书,发现读书的乐趣,这样的读书之法是可以涵养心灵的。

关于写作,他强调摘抄的重要性。



而对于儿子的练字,他强调要学习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他要求儿子临帖并仿写,写好之后寄给他看。甚至在曾纪泽回信时没有提及他问到的书法问题时,他还特意写信问询。他对孩子的教育之细远远超过了今天的我们。他告诉孩子练字的中锋应该如何转笔,毛笔字的间架结构怎样写会更好看。

即使他不在家,但是他的那颗心却从未疏离孩子。若论繁忙,他比今天的我们不知忙碌到多少倍了。

关于治家,他强调一定要克勤克俭,并且一定要早起。这和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观点不谋而合。

关于立身,他再三强调,举止要重,言语要慢,不要轻佻。这是一条贯穿家书的要求。



关于学习,他说“学贵有恒,“看、读、写、作”应每日不辍。曾国藩出自普通的耕读人家,他考秀才考了7次,关于“恒”,他的理解比任何人都更加深刻。

曾国藩作为父亲,对儿女的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本书的最后两封信,大有遗书的意思,我细细品读时,不禁泪盈眼眶。

在第116封家书里,他将自己的身后之事做了安排,这封信里,他写了《忮求诗》,起初,我以为是曾公摘抄给子女以诫后人的,可后来发现它是曾公自创的。

这首诗涉及为人处世、功名利禄、身心健康、世态炎凉、信仰追求。

在第117封家书里,他再次强调“慎独”的重要性,强调“勤劳”可兴家,让儿孙一定要牢记于心。



都说“养子不教父之过”,曾国藩作为一位军政大臣,通过一封又一封家书影响着也教导着他的儿子,也因此,有了后来的曾纪泽与曾纪鸿。

而时至今日,他的家书让我自惭形秽,同样是为父母,我应该向曾公学习,做事不但要有恒,同时要克勤克俭,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

如果父母能够做到这些,孩子一定会成人,而能够成人的孩子,距离成才也就不远了,不管大才小才,他都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必仰赖父母生存下去,这也是一种成功。

#读书# #育儿#


#秋日生活打卡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柳公权   咸丰   克勤克俭   父母   孩子   身体力行   家书   稻田   书信   成人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