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天路”“桑洋水路”全媒体采访行-登“古城门”,体味历史沧桑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如意 作者 亢春宁 赵娜 臧波 和颖

万年水,千年城。绵延不断、湍流不息的河流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见证着历史兴衰更迭。一座古城总是在古老的历史辉煌中扑面而来,挥之不去,触之即飞。

潺潺的洋河水一路滔滔,自西向东流入宣化盆地,绵延30多公里。她滋养着一方百姓,也见证了宣化这座千年古城的荣耀与辉煌。

登“古城门”,体味历史沧桑

纵观宣化古城的历史,无论是秦汉时期所属的上谷郡,还是唐天宝年间所建的雄武军城;无论是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之一的武州,还是明代屏翰北疆的长城“九镇之首”、清代全国72府中的“京西第一府”,在历史各个时期,宣化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迄今,在宣化古城所发现、挖掘的遗址、古墓、文物中,战国、辽代、明清时期的历史遗存相对较多。与北京、西安、南京等知名的古城类似,明清两代的城垣遗址,让宣化古城的文化底蕴更显得辉煌而厚重。

从中心城区的张家口堡出发,沿“张宣大道”行驶30公里,过柳川河桥,就到达宣化古城城垣西门口——大新门。站在城楼上远眺,北靠泰顶山、南临洋河水的宣化古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阴山山脉东段的山间盆地之中。

宣化古城始建于唐代晚期,扩建于明初期,建城史近1300年。在明代,作为“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镇,与万里长城的关系紧密。

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稳,明太祖朱元璋将自己的子孙派遣到边疆进行戍守,拱卫中原。朱元璋的第十九子谷王朱橞在元朝宣德府旧城的基础上,按王城的规格进行“升级改造”,宣化便形成了边长6里13步、周长24里多、有7座城门的大城。修建后的宣化城“雄阔甲于他郡”,不但在北边诸镇中首屈一指,是当时大同城的4倍,即便是在全国的城池规模中也数一数二,甚至超过了同期的西安城和晋阳古城。

昌平门位于宣化古城的最南端,俗称南门楼的拱极楼,屹立在昌平门之上,是7座城门楼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在明代,拱极楼称著耕楼,清同治年间改称拱极楼,意为拱卫神京、保卫北方边境、阻挡外来侵略之意。

登上昌平门向南望去,壮美有序、庄重大气的宣化古城美景尽收眼底。明代,在南门昌平、西门泰新、东门定安、北门广灵四门外曾筑起瓮城,瓮城外加筑月城,但只有昌平门筑有关城,是七座城门中形制最高,防御力最强的一座。如今,瓮城、月城、关城都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访“中轴线”,触摸历史文脉

说起“中轴线”,首先想到的是首都北京。北京的“中轴线”纵贯南北,挑起厚重的历史与无限的未来。在宣化,也有一条城市轴线,历经600余年的规划、建设、改造,串联起历史文脉,展示出古城的气魄和底蕴,成为宣化古城的“灵魂和脊梁”。

明代修建宣府城,在老城基础上由东向西展筑,故宣化古城中心的街道不是其“中轴线”,而是其东侧的南北大道。这条“偏东”的城市“中轴线”,以南起拱极楼、北至清远楼这一段最为繁华。

从最南端的昌平门出发,沿着“中轴线”步行1公里,就到达古城的鼓楼和钟楼。具有报时功能的钟楼、鼓楼标定着古城的中心。

鼓楼名为镇朔楼,得名于镇守宣府的总兵官所挂“镇朔将军”印。这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式瓦顶的木结构阁楼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庄严。室内殿堂宽敞,四周围有回廊。在镇朔楼北侧,悬挂着一块长6米、高2米的木匾。1745年,清高宗乾隆巡视塞北木兰围场,途经宣化时,亲笔御书“神京屏翰”,意喻宣化是北京之屏障。与承德清康熙题写“避暑山庄”的“避”字类似的是,乾隆题写“神京屏翰”的“京”字也多了一笔,是疏忽大意,还是有意为之,引发了人们的无限联想。

在镇朔楼北侧200米,是宣化古城的钟楼,名为清远楼。明代诗人毛鹏曾以“河流曲泻沧瀛鸟、山势还依钟鼓楼”来赞美清远楼的雄奇。清远楼是一座重搪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楼建在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安定、西与大新四门通衡,券洞内500年前的铁轮车辙明显可见。

清远楼远观楼体似三层,但实为二层。整楼皆用青瓦、木材建成,廊柱斗拱披红挂翠,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清远楼多脊多角,造型别致,结构精巧严谨,可与武汉黄鹤楼媲美,有“第二黄鹤楼”之称。进入清远楼内,一座高2.5米、口径1.7米的铜钟,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楼北的匾额“声通天籁”四字,形容出了钟声的辽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广灵   城门   宣化   钟楼   清远   鼓楼   历史   水路   明代   北京   古城   沧桑   草原   采访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