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调研|翠亨新区:以一流都市标准建设宜居之城

开栏语

7月21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主办,万科深业·湾中新城冠名,招商臻湾府、保利·天汇支持的“深中融合发展深调研”正式启动。

此次调研走访将紧扣深中通道对深中融合发展的实际意义,对中山及翠亨新区等片区交通建设、政务服务、民生配套、营商环境等进行调研走访,最终形成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翠亨新区在“大桥时代”乘势而上的决心和魄力。

在崖口村东堤灯光集市,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烟火气,点上一份冰饮和小食,坐在堤围边享受海风拂面的清爽和惬意;在左步村玻璃书屋,古树、稻田营造出一片“世外桃源”,挑选一本喜爱的书籍,坐在稻田边感受乡野田园的清新和恬静;在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海上森林郁郁葱葱、美若仙境,白鹭、池鹭、夜鹭等鸟类追逐嬉戏,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从浪漫的海边集市,到广袤的田园风光,再到原生态的湿地公园,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禀赋,构筑起翠亨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绿美底色。作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桥头堡,翠亨新区将“绿美”绣入城市建设蓝图,打造一流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一座现代化的宜居之城正在悄然崛起。

打造珠江西岸最美“城市窗口”

在南朗崖口村稻田集装箱街,大片的稻田像一张绿油油的毯子,铺在山野之间,一旁是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改装而成的饮品店,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户外的就餐区紧邻稻田,田园美景尽收眼底。眼下正是仲秋时节,树荫下凉风习习,不少游客点上一杯饮品,慵坐于稻田边,享受一段恬静的午后时光。

这些游客中,不乏在翠亨新区工作的上班族。“从新区开车过来也就十多分钟”,在翠亨新区工作、生活的张小姐称,几乎每周都会和朋友一起到周边村落游玩。“这里的风景丝毫不输景点,欣赏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空气,工作、生活的压力一下子就释放了不少”。

作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桥头堡,翠亨新区扛起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的新使命,聚焦宜居、韧性、智慧,打造中山乃至珠江西岸最美“城市窗口”,以一流都市标准建设宜居之城。

作为宜居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仅是居住环境的“加分项”,更是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翠亨新区自然资源禀赋,拥有7.2万亩山林、26公里海岸线、6.7万亩农用地、3万亩沿海滩涂围垦、2400亩红树林和日出水量超5千吨的海上温泉,形成“九峰环抱、七水汇集"的绿色基底。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翠亨新区在2022年提出实施“美好翠亨”方案,进行新一轮景观绿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留白增绿、见缝插绿,增加绿地数量和可视绿量,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让市民群众更好享受生态福利,享受天更蓝、地更绿、市更美、城更净的新区环境,努力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推进森林小镇建设方面,新区依托独特森林景观资源,建设云梯山森林公园、蒂峰山森林公园等,不断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形成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的景观林带,提升绿道景观质量,打造独具翠亨新区特色的森林绿道文化。

亲近自然、山水为伴,是不少人向往的生活环境。目前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是中山市内大型公园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现有公园包括云梯山公园、翠湖公园、东部组团儿童公园以及中山市内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等。

地处翠亨新区核心区的湾中新城,周边公园环伺,快捷通达左步、崖口等村落,在享受城市优质配套的同时,更能随时从城市的繁华喧闹中抽离出来,用一次Citywalk探索城市绿洲,又或是一盏茶的工夫驱车去近郊来一次田园观光之旅。

构建高效交通网绘就宜居蓝图

多维立体的交通路网,不仅让城市生活便捷从容,更是诠释了一个城市的发展维度和高度。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升交通效率,是打造宜居城市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这也是近年来中山交通发展的攻坚方向。作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桥头堡,翠亨新区的交通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

在万科深业·湾中新城三号馆三楼展厅,硕大的玻璃窗像一块巨大银幕,深中通道长虹卧波的壮阔画面一览无余,对岸深圳前海林立的高楼清晰可见。待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深中两地将建立起直接的交通联系,从翠亨新区到深圳前海的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左右。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海、陆、轨立体交通网的逐步构建,未来翠亨新区将成为连接珠江东西两岸、连通三大都市圈各地市的重要枢纽。

为降低深圳、中山两市交通出行成本,提供高效、便捷、经济的公交便民服务,中山市拟开通深中跨市公交线路,届时两地居民可乘坐公交车往来,经深中通道跨越伶仃洋,烟波浩瀚的美景尽收眼底,出行都是何等的惬意。

相较于传统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具有更强的运输能力、更低的能耗、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今年3月30日,湾中新城数公里之外,南中城际香山站举行动工仪式,这标志着中山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南珠中城际建成后将与广州地铁18号线贯通运营,无需换乘便可直达珠江新城;并在翠亨新区预留向珠海方向延伸条件,将来有望快速通达珠海。

此外南中城际与广州地铁18号线、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在建中)贯通运营,与广州地铁22号线、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在建中)跨线运营,并预留了接轨深中城际的条件。也就意味着未来从湾中新城乘坐轨道交通,可轻松到达广深市区及两地机场。

岛内交通方面,翠亨新区起步区内85条规划道路,预计2023年全部完工。对外交通联系方面,翠亨快线接驳中山主干道,实现20分钟通达中山主城区;通过东部外环高速(在建)及中开高速(在建),可到达广州、珠海、江门等地区;通过中山港新客运码头(在建),未来可达香港、澳门、深圳等地。

顶流配套重塑宜居“新标杆”

作为中山市“东承”桥头堡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翠亨新区被赋予厚望,不断刷新发展的速度、热度与密度,一个“黄金内湾”新支点正在崛起。从地理位置上看,翠亨新区位于深中通道西侧的着陆点,恰好是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支点。从交通上看,以翠亨新区为中心,100公里范围内有5个国际机场、5个国际港口;区域内有深中通道(在建)、中开高速(在建)、南珠中城际(在建)、中山港新客运码头(在建)等重大交通项目。

翠亨新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打造成为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粤港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打造中山未来的经济、文化、产业中心,成为“湾区枢纽 精品中山”示范区,努力建设国家级新区。据了解,翠亨新区规划建设包括40所学校、7大医疗机构、13座公园、7大文旅配套等,打造一流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一座现代化的宜居之城正在悄然崛起。

在深中通道马鞍岛向南约3公里,未来将崛起两座约249米高的地标建筑“未来之门”——形状仿似一道轻启迎客的大门,深中融城发展的美好蓝图正在“门里门外”加速绘就中。“门”外,是中山“东承”战略发展的大方向;“门”内,一座未来之城——万科深业·湾中新城正在悄然崛起。

马鞍岛作为深中融城发展的首站,湾中新城为该片区一线海景千亩大盘,其自有配套亦非常丰富。其中对标珠江口东岸的深圳——两座约249米高的地标建筑“未来之门”,含约4.5万 五星级酒店(已签约五星级洲际酒店)、约25万 甲级写字楼;约15万 会展中心,集展览、会议等功能为一体;滨水休闲商业街,约3.5万 商业MALL;自有省一级公立小学、幼儿园,为业主创造家门口优质教育;中山港新客运码头和联检大楼,未来有望通过水上交通快捷抵达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城市。 据悉,湾中新城多项配套均已动工,一座宜居新城呼之欲出。

观点

中山市香山智库研究院副院长陈晓华

打造宜居城市更需从市民实际需求出发

中山市香山智库研究院副院长陈晓华表示,宜居城市是指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是有着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1997年,中山荣获了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宜居城市。

陈晓华认为,宜居城市的建设,更应从市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例如市民对居住环境、交通出行、生活配套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都与市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从交通出行上看,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担当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角色,打造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深度融合发展的交通网络,不仅关系到这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中山也将迈入“大桥时代”,建议中山推进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推广“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探索深中通道通行优惠机制;谋划争取更多更好的城际铁路及周边城市的地铁延长线等铁路资源;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航空机场、交通枢纽、港口码头等高速联系;谋划提升深中跨市水上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东承西接、南联北融、内通外联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翠亨新区资源禀赋,拥有山林、海岸、湿地等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陈晓华表示,去年翠亨新区实施“美好翠亨”方案,进行新一轮景观绿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留白增绿、见缝插绿,增加绿地数量和可视绿量,城市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翠亨新区“绿美”建设紧紧围绕市民的工作、生活,为群众创造一个天更蓝、地更绿、市更美、城更净的宜居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新区   珠江   中山   稻田   新城   通道   公园   未来   交通   标准   城市   都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