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华为手机,但现在还不是开香槟的时刻

· 这是第5394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

· 赵燕菁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华为新手机Mate60 pro的发售,极大地振奋了全社会的信心。网上把华为的壮举视作当年的“上甘岭”——应当说,这是一个相当准确的比喻。华为扛住了对手,但还没有击败对手。中国的高科技洪流要想击穿美国封锁的大坝,还需要在宏观经济上完成对对手的超越。

技术进步、分工与货币

众所周知,技术进步是所有增长模型的核心变量,货币规模则是宏观经济的核心变量。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却一直似有似无,缺少直接的逻辑联系。而劳动分工这一古老的概念,正好可以填补这两者之间缺失的一环。

理解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高技术作为一个整体赶超对手的宏观条件。

人类财富增长不仅是总价值的增长,同时也是种类的增长。按照现在超市产品种类的统计口径:200多年前人类生产的产品总数量只有100至1000种,现在是1亿至100亿种。

截至2021年3月21日,亚马逊网站出售的产品就有75138297种;如果把亚马逊的电商包括进去,销售的产品总数可以达到3.5亿种。产品的细分过程就是社会分工水平提高的过程。正是分工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技术进步的门槛。

这一点较好理解。人类学习的上限是其自然寿命。只有当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r)越来越细,对知识的需求才会越来越专,人类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寿命里,完成知识的获取与使用。在某种意义上,所谓“科”学,就是人类知识不断细分的过程。

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劳动分工的细分和专门化呢?交易成本。在劳动分工细化后,每个人都必须同别人交易才能维持生存,怎样交易就是一个大问题。

例如,家庭组织可以通过产权的合并,内化大量日常异质劳动的交易;一个农贸集市可以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压缩,撮合有限数量产品的交易。而一旦分工进一步细分,规模进一步扩大,交易的成本就会急剧上升,甚至根本无法定价。这时就要借助一个特殊的工具——货币。

货币是人类仅次于语言的伟大发明。其原理是通过与所有异质劳动的交易,为所有产品之间的交换比率提供可能。相对于家庭、企业、单一所有制国家(以国家为单位的企业)等不依赖货币分工的计划经济模式,依赖货币分工的模式则被视作市场经济模式。

而决定一个经济是市场还是非市场的条件,就是该经济拥有货币的多少——拥有货币越多,市场经济就发达;拥有货币越少,计划经济比重就越高。由于货币支持的分工范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远大于非货币支持的分工,因此,市场经济的效率要比计划经济更高。

货币也因此成为决定分工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货币越多,经济规模越大,分工也就越细,对每个细分劳动的需求也会更多。换句话说,货币不仅降低了分工的成本,也创造了分工的需求。即使市场极小的产品和知识,都能在巨大的经济中匹配到自己的消费者。

于是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逻辑链:货币数量决定了经济的规模和分工的水平;分工的水平决定了科学的专门化程度;科学的细分领域越专门化,人类越有可能跨越知识的门槛。综上,可以推理出如下假说:

技术进步和货币供给正相关。货币供给的规模越大,劳动分工越细,技术进步的难度就越小,速度就越快。反之亦然。

如果要想维持技术进步,就必须发行更多的货币。现代货币的生成就是银行贷款,负债(liability)是货币创造的总开关——债务规模越大,市场货币越多。

货币供给的上界,是社会总资本(equity);货币需求的上界,是总人口。中国拥有巨大的没有卷入充分货币分工的人口,只要能生成足够货币,分工就会加细,技术进步就会随之发生。

中国加入美元主导的全球化后,通过顺差创造了大量货币,迅速接入全球技术链。特别是2004年以后,房地产资本市场完善,中国债务能力快速增加。大规模内生的货币,推动了中国的产业专业化和技术进一步细分,结果是在几乎所有产业链上,中国制造和发明的比重都在迅速增加。这种独特“双重货币”结构下,中国也随之出现一波技术大追赶。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几乎都是在这波“大追赶”中实现了现象级的集体崛起。

“货币-技术进步假设”同时也意味着,货币创造大国,也必然是技术领先的大国。因为货币使用最广、发行规模最大的经济体,其劳动分工水平和知识细分水平一定最高。巨大的货币规模不仅创造了廉价的资本,也同时创造了对高技术的需求。美元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货币,美元体系下的分工远超任何其它货币体系,可以说美国科技领先的基础就是海量的美元。

货币:技术进步的屏障还是台阶?

中国加入美元体系后,技术分工也随之纳入美元分工体系。进入细分市场的中国科技虽取得进步,但必须和美元体系内的技术共同使用才有价值。

在全球“技术产业链”中,美国控制整个生态,其他国家只是这个链条中的一环。只要美国将某一个技术排除出分工体系,这个技术立刻就会毫无价值。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可以制裁华为,中国却制裁不了苹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于“土地”的信用为中国内生了巨大的货币信用。虽然基础货币还是和美元挂钩,但商业银行以土地为信用内生的货币,与美国的资本潮汐基本脱钩,其规模之大足以匹敌美国资本。中国所内生的海量货币在单一市场繁衍出世界上最完全的产业生态,细分的产业链极大地降低了技术进步的门槛。

这对基于美元的全球化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川普政府意识到了这一危险,发起中美贸易争端,企图将镶嵌在美元技术分工生态中的中国技术驱除出全球体系。对中兴突袭的成功印证了美国的判断,从而进一步鼓励了美国政策制定者。

所幸的是损失惨重的华为并没有在美国极限压力下倒下,更没有像阿尔斯通、东芝、中兴那样屈服。Mate60 pro成功真正的伟大意义,在于向所有怀疑中国能否顶住的人证明,中国的高科技能够守住自己的“上甘岭”。

中国现在实际上面临着两个选择:

1)留在美元技术体系;

2)另起炉灶,围绕人民币形成自主的技术体系。

显然,对于中国来讲,参与全球已经成熟的技术分工比另立门户能够更快实现赶超。这和加入奥运会比自办全运会更能提高竞技水平是一个道理。

但能否留在美元主导的“奥运会”并不取决于中国的意愿,而取决于中国的去留是否符合美元的利益。

过去三十年,虽然“奥运会”开拓了中国的市场,获得的利益更大,但中国在“奥运会”里获得的“金牌”太多,不仅威胁到原来的“金牌霸主”,未来甚至可能主导“奥运规则”的制定,这时将中国驱除出“奥运会”就会更符合美元的利益。

在这样的条件下,不论最后美国是否将中国从全球技术分工中排除,中国也必须做好大部分(甚至全部)依靠内生资本(和市场)完成科技进步的准备。如果中国解决了资本和货币内生,很有可能成长为与美国竞争的自主科技体系。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国家或国家集合(比如欧盟)能做到这一点。

但华为在芯片领域的遇挫不折和自我成长表明,中国有可能是一个例外。

为什么中国能守住其他国家看似不可能的科技高地?这就要说到美国在科技竞争中的劣势和中国具有的优势。

科技进步只是国家经济露出水面的部分,水线以下的体积才决定整座冰山的高度。美元的优势在于利用全球劳动分工发行远超于自身劳动分工的货币。美元将全球的技术(特别是人才)纳入美国为轴心的分工体系,从而塑造出空前细分的技术分工。

在美元支持的分工链条里,每一个技术都做到极致的专门化以至于离开这一分工,孤立的技术就会变得毫无价值。也正是凭借这一点,使美国得以通过将一个国家排除出美元技术生态来减缓(甚至阻遏)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

但将其它国家排除出美元主导的产业链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因为美元发行的规模也会受到劳动上限的约束。参与美元分工的劳动减少必将导致美元供给出现萎缩,对技术市场需求也随之减少,劳动分工的水平就会下降。

中国的优势就在于人口规模非常巨大。在全球化阶段,不仅在许多分工环节扮演了重要角色,也为整个高技术提供了巨大的需求。除非美国迅速在其他国家找到比中国规模更大的替代劳动,否则美国的技术进步也将因为与中国脱钩显著放缓。

美国人其实很清楚这一点。“小院高墙”政策就是想在确保中国技术处于从属地位的同时,防止中国脱离美国主导技术生态另起炉灶。

劳动总量是资产端的天花板,资产负债相等意味着负债端创造货币离不开巨大的人口。而这正是美元的短板。美元之所以可以超规模发行,乃是因为美元的负债端不仅对应自身3亿人口,还对应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使用者(欧元是自主货币)。

而中国自身就有14亿人口,理论上完全可以形成与美国相当的负债端。中国只要在房地产、股票和国债三大资本市场全面发力,人民币就有可能在发行量上与美元匹敌。

华为能守住“上甘岭”依仗的就是中国内生货币支持下的中国技术分工体系和市场需求。中国内生货币所形成的分工体系足以支持中国在不依赖外部分工的条件下,发展出独立自主的“非美国”产业链。

如果再将俄罗斯、伊朗、中东等金砖系货币纳入人民币为核心的货币体系,人民币主导的“全运会”就有可能发展为“世界杯”。

如果“世界杯”的参与者超过围绕美元的“奥运会”参与者,就可以无惧美元的封锁。进一步,如果人民币支持的分工链条的分工比美元链条还细,出现突破式技术进步的概率就会超过美国,技术总水平赶超美国也就是迟早的事。任何行政制裁都无法长期阻挡市场主导的技术外溢。

综上,我们可以对“中美科技战”有如下判断:

中国技术进步要想超过美国,货币规模首先要超过美国;货币超过美国的前提是,资本市场超过美国。

结论

尽管很多中国人不愿意相信中美之间会爆发战争,但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23713日《解码美国对华芯片封锁行动》一文中明确指出“这就是一种战争行为”。

中国真正危险其实来自于落后的战争理论。没有认识上的突破,就不会有行动上的自觉。中国必须全面更新对债务和虚拟经济的落后认识,将货币和资本创造置于更优先的战略位置。

中国近年来的技术进步很大程度得益于基于房地产的债务爆炸所创造的海量货币,正是货币的充分供给,使得中国产业分工链条迅速加密、加长。

2022年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内生货币急剧萎缩。其结果正在迅速传导到高科技领域。刘元春执笔的一个报告指出,今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增速断崖式下滑,近二十年来首次陷入低迷。这是一个要高度警惕的数据,在中美对决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如此。

华为守住了“上甘岭”,但中国还没有赢得高技术战争。一旦房地产崩盘演化为通货紧缩,中国的科技必定出现持久的停滞甚至衰退。中国要想在与美国技术的竞争中获得最终的胜利,就必须在货币创造上追上并超过美国。

此时我们必须冷静,只有当人民币总量超过美元,中国的技术分工的深度和广度才会决定性地超过美国,那才是我们可以打开香槟的时刻。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tougao99999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qspyq_biz@163.com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视频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华为   上甘岭   美国   香槟   中国   技术进步   货币   时刻   体系   规模   美元   手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