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我国卡脖子了!全球仅有5辆的重器,只租不卖每年净赚300亿!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丨煜捷史馆

编辑丨煜捷史馆

随着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各个国家对运输设备的需求逐渐增高,过去只有德国掌握的重型运输车技术,我国在几年之内就实现了突破。

并且,我国还研发出了全球仅有的五辆重器,每年仅靠租借给其他国家就能轻松赚取300亿,现在轮到我国制约其他国家了!

那么,我国到底研发了什么重型设备?是怎么做到只通过出租就能获取300亿的呢?

中国一直以来被别人“卡脖子”

称为“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领域在中国曾数不胜数,从航空发动机到医学影像设备,从芯片制造到盾构机零部件,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长期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

面对技术壁垒,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奋起直追,在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航空发动机就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一直掌握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手中。

中国科研人员经过长期努力,已经能够满足各型军用航空发动机的自主设计和制造,涵盖涡扇、涡轴和涡桨等。

这些发动机的材料、工艺、设计都实现本地化,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虽然距离世界领先水平还有一定距离,但中国已经取得关键性进展

再如真空蒸镀机,这是OLED面板生产的关键设备,日本佳能公司长期垄断全球市场,2017年之前,中国面板生产商要扩充产能,必须依赖进口。

但合肥一家企业研发团队只用了3年时间,就攻克50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整机制作和交付,参数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首次打破了核心技术的外国垄断。

除此之外,盾构机主轴承也曾高度依赖进口,这是盾构机的心脏部件,必须承受高温和长时间运转。

2015年,中国企业组建攻关小组,5年内实现了6米级常规盾构机主轴承和减速机的国产化,使“中国造”重型掘进设备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这不仅减少了国外依赖,也为基建发展提供了自主保障。

医学影像设备领域,中国也从完全依赖进口到实现自主设计和制造,高端核磁共振、X光机等设备已经实现国产化替代,价格也大幅下降,让老百姓更便宜地就医。

芯片制造方面,中国研制的7纳米工艺也令世人刮目相看,尽管距离在某些方面距离行业领先还有一些差距,但中国已经在汽车、数控机床等更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而处处都被“卡脖子”的中国制造,也有轮到我们“卡别人脖子”的时候。

那么,这项领先世界的技术是什么呢?

由中国掌握的核心技术

在重型运输车辆这项核心技术上,我国已经打破欧洲企业的长期垄断地位,自主研发出性能优异的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之余,也向全球输出高质量的运输解决方案。

与欧洲厂商不同,中国企业选择通过出租的商业模式运作重型运输车队,既实现国内强大的装备制造业,也让全球更多国家和企业受益。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以开放、共赢的态度推进国际合作,这有利于双方在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联合发展。

在核电站和大型桥梁建设中,需要运输数千吨级的重型设备和组件,对运输车辆的要求极高。

我国自主研发的运输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和高端自动驾驶技术,大大提升了作业灵活性和运输安全性。这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与单纯销售不同,租赁模式也使我国企业获得持续收益,重型运输车队每年创造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这些收入有助于企业持续投入研发与创新,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从而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这其中最关键的改进之处在于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每个运输模块可以作为独立单元进行灵活组合,还可以实现360度旋转,从而大大增强了运输工作的适应性,这类设计在欧洲同行产品上从未实现。

另外,中国研发团队借助北斗卫星导航和机械自动化技术,使重型运输车实现了自动驾驶能力,这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也能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欧洲同行在此方面尚无突破。

中国企业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改进产品,比如增加液压系统和传感器,实时监控车辆各部位的压力变化,保证运输稳定性,避免发生侧翻等事故。这体现出中国企业负责任的安全理念。

重型运输车辆租赁服务已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盈利点,仅靠出租收入一项,每年就为企业带来上百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也曾想要购买中国重型运输车技术,但被中国拒绝,这项技术也成为中国“卡别人脖子”的体现。

那么,这项技术的领先为何能引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目光呢?

重型运输车辆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人类就面临着运输物资的难题,从最初使用畜力,到发明轮子与木车,再到蒸汽机车的出现,运输工具不断演进。

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传统运输方式越发力不从心。为运输重工业中的超大型设备,必须研发新型重型运输车辆。

19世纪中叶,随着钢铁工业的兴起,各国纷纷采用铁路运输钢铁原料和产品,到了20世纪,汽车工业的发展使卡车运输成为主流。

然而,对于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大型设备,这些运输方式仍有限制,直到二战期间德国成功研制出多轴联挂车,实现了重型武器的机动运输,这启发了后来重型运输车辆的设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大型运输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荷兰等国率先研发出模块运输拖挂系统。

这标志着现代重型运输车辆技术的诞生,进入21世纪,各国相继研制出轮数超过100的超大型运输车,其单车运力可达上万吨。

这款运输车在桥梁运输等工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有力支撑了基础设施建设。

国内外重型运输车辆之所以如此之少,在于其对技术极其苛刻的要求,比如高承重轮胎、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等。

而高承重轮胎能为车辆提供足够的地面接触面和支撑力,强劲的动力系统驱动车辆在各种路面条件下行驶。

精密的控制系统则实时监控车辆状态,确保运输安全稳定,这些要素的配合共同支撑了重型运输车辆的运力、灵活性与可靠性

重型运输车辆仍面临一定技术挑战,如更高运力、更好通行性等,这也导致了其珍贵性和稀缺性。

但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积累丰富经验,完全有信心持续优化技术,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我国是如何完成这一技术的创新的?

中国SPMT运输车的自主研发之路

20世纪80年代,模块化自行平板运输车(SPMT)这项技术仅掌握在德国手中,由于德国采取只租不售的方式,全球需要使用SPMT的国家不得不排长队等待租用,常常导致工程进度受阻。

当时的中国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亟需SPMT运输车支持,但排队等待耗费了太多宝贵时间,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决定向德国进口SPMT运输车

在艰难谈判后,德国终于同意为中国制造一辆SPMT运输车,双方签订了高额购买合同,然而就在合同即将生效前,德国突然提出将价格再翻一番,这无疑是对中国的刁难。

面对德国的无理取闹,中国政府果断拒绝其加价要求,转而决心自主研发SPMT运输车。

这一决定遭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嘲笑,他们认为中国这个后发国家,没有任何先期经验,自主研发SPMT运输车纯属痴心妄想

即便是资金雄厚的美国,也不愿投入巨资进行这项高风险的研发,但中国政府置若罔闻,义无反顾地启动了国家科研力量,全力投入SPMT运输车的研制。

这项研发任务最终落在了万山集团的肩上,该集团聚集了中国最杰出的工程技术人才,但面对完全没有经验可供参考的项目,他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车身材料的选择就是一个巨大难题,它需要兼具承重力和抗变形的性能,经过反复对比试验,研究人员终于找到了最佳材料匹配方案。

另一个难点是轮胎材质的选择,经过反复试验比较,研究人员选用了一种耐磨性能出众且能为车辆提供缓冲的橡胶材料。

2009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代SPMT运输车,其载重达5200吨,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但第一代车辆仍无法满足需求,研发团队立即开始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2011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SPMT运输车正式面世,其载重力达到1万吨,技术水平已与德国的产品相当

8年时间,中国就从完全不具备技术,赶上了德国60年积累的技术水平,这在当时确实让包括德国在内的世界为之瞠目结舌。

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中国的研发速度丝毫没有放缓,第三代SPMT运输车很快在2019年问世,其运载量达到惊人的5万吨,成为当时世界第一

在短短十年时间里,中国从一无所有到实现SPMT运输车的自主研发,完成了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从零到一的飞跃。

今天,中国制造的SPMT运输车不仅打破了德国的垄断,还以其优异性能赢得了全球用户的青睐

这一发展历程充分彰显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盾构   中国政府   我国   德国   中国企业   中国   运输车   自主   设备   全球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