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人总觉得亚洲人是眯眯眼?不只是刻板印象这么简单

虽然中国在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求学、旅游、经商甚至移民,但在欧美人眼里,中国人(在西方人看来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亚洲人)的形象却一成未变,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眯眯眼”。

西方的这种刻板印象最直接体现就是各大品牌的宣传广告,其模特无一不是眯眯眼加上暗黑妆容,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争议,甚至带有明显歧视意味,从几年前杜嘉班纳(Dolce&Gabbana)的广告,到著名时尚摄影师陈漫十年前为迪奥拍摄的一张照片被骂上热搜,再到奔弛车广告模特的吊梢眼形象,无一不是因眯眯眼而起,引发国人的巨大愤怒。

那么,在西方人眼里,为什么“眯眯眼”就是典型的亚洲面孔?西方人刻意塑造的“眯眯眼”形象为什么带有歧视意味?国外商家既然要来中国赚钱,为什么还要挑战中国人的审美?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1、亚洲人的眼睛什么样?

事实上,眯眯眼并不能代表亚洲人的全部,甚至大部分都算不上。尽管不同于欧美白种人,但亚洲人的眼型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如杏眼(又称标准眼)、丹凤眼、小圆眼等等,绝非只有细长眼一种类型。就眼球的大小来看,亚洲人和欧美人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从绝对值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要是地球人,眼球直径都是24mm左右,没有明显区别。

亚洲人之所以普遍比欧美人显得眼睛小,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眼皮厚度与眼距宽度的不同。这其实很好理解:犹如张开的河蚌,开口程度越大,里面的珍珠就越闪耀夺目。欧美人普遍眼窝深,眼皮平均厚度只有0.3mm,而亚洲人的眼皮厚度平均0.8mm。欧美人眼皮薄,上眼皮提肌中的腱膜比较发达,眼睛睁开时腱膜牵拉眼周皮肤,形成眼部皱褶,就是俗称的“双眼皮”。从视觉效果上看,眼睛会看起来大而有神;而亚洲人的腱膜部分被脂肪团包裹,上眼睑比较厚,从视觉上看像是睁不开的“肿泡眼”。

亚洲人的眼睛还有一个显著特征:普遍眼距较宽,这是由于内眼角处的一小块月牙形皮肤遮住部分眼角所致,专业术语称为内眦赘皮。据统计,大约有一半的亚洲人存在内眦赘皮,单眼皮在人群中的比例高达70%以上。

除此之外,亚洲人和欧美人相比,面部比较扁平,没那么有立体感。据权威医学机构调查,中国汉族人口80%以上属于“阔面型”及“超阔面型”,只有4%的人属于欧美人的“狭面型”;而眼球的大小在人6岁时已经定型。也就是说,扁平的大脸,会衬得眼睛更小。

2、从蒙古人到傅满洲:欧美的恐惧与偏见

单眼皮、内眦赘皮、扁平大脸,这些都是典型“蒙古人种”,也即黄种人的特征。欧美国家对于这个陌生的民族缺乏了解,语言不通,更无相同的信仰,曾经称蒙古人是“上帝之鞭”,意思是由于自己犯了错,上帝派他们来教训自己,可见对蒙古人有多么心怀畏惧。

欧洲人对于“眯眯眼”的敬畏在鸦片战争之后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之前由于对遥远的东方认知模糊,欧洲人对满清与蒙古甚至东亚人的区别并无概念。通过坚船利炮的交手,欧洲人重拾信心,才知道曾经天朝上国的大清朝如此不堪一击。曾被蒙古人支配的恐惧被抛到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征服者的傲慢与偏见。

1896年,英国人在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刊登文章,称中国人为“东方病夫”。在欧洲人眼里,长着“眯眯眼”的蒙古人比身高体壮的欧洲人要强悍得多,是个不好惹的民族。在那时的欧洲人眼里,长着“眯眯眼”的蒙古人比身高体壮的欧洲人要强悍的多,是个不好惹的民族。“眯眯眼”的形象基本上等同于地狱里的恶魔。

欧洲人对于“眯眯眼”的敬畏在鸦片战争之后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之前由于对遥远的东方认知模糊,欧洲人对满清与蒙古甚至东亚人的区别并无概念。通过坚船利炮的交手,欧洲人重拾信心,才知道曾经天朝上国的大清朝如此不堪一击。曾被蒙古人支配的恐惧被抛到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征服者的傲慢与偏见。

在西方长期不遗余力的宣传攻势下,长着眯眯眼的“傅满洲”已成为典型的辱华符号。

3、为什么拉眼角在欧美代表歧视?

在欧美国家,针对亚裔的歧视往往伴随一个“拉眼角”的动作。两手扯住眼角往上提拉,直观上造成“眯眯眼”的视觉印象。而这种不友好的行为,背后却藏着一段悲惨的历史。

欧洲的近代文明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和对海外殖民地的疯狂掠夺。每占领一个殖民地,往往需要征用大量的劳动力。由于殖民地扩张迅猛,黑奴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欧美殖民者开始大量贩卖亚洲劳工,其中又以华人居多。由于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腐败无能,国内民生凋蔽,老百姓为了谋生纷纷“下南洋”讨生活。很多人因此被骗,成为失去自由的“猪仔”,被运往美洲充当廉价劳动力。

贩奴船只往往严重超载,华工们被塞进不到半米高的船舱底层,不见天日,密不透风,饮食和水都无法保证,风浪颠簸,再加上传染病肆虐,很多人暴毙在海运途中。幸存者在上岸时也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瘦成麻杆,脸如黄腊,颧骨突出,由于经年累月不见阳光造成的“眯眯眼”格外醒目。而这种备受摧残的形象却成为亚洲人给西方人的“第一印象”。

功夫巨星李小龙曾经在采访中抨击美国人对华人的偏见:

“美国从来没有真正展现出东方的文化,美国剧里中国人都是长辫子,像猴子跳着,被美国人追赶着快快,眼睛还要弄成斜眼。”

时至今日,拉眼角在西方社会已成为公认歧视亚裔的行为。

4、眯眯眼不能代表亚洲,更不是高级脸的代表

深入了解关于“眯眯眼”的历史与渊源后,相信大部分人在是非问题上会作出正确的判断。

亚洲人普遍追求的“大眼睛、双眼皮、皮肤白”被“解读”成:亚洲人深受种族主义毒害,不愿承认自己的特色美。然而,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亚洲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是多元的,不仅有各种眼型和面部特征,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标准。中国影视圈就有很多高颜值的明星,没有几个长着欧美人标准的“眯眯眼”吧?为什么他们对此视而不见?

作为中国品牌和文艺工作者,更不应该迎合欧美的刻板印象,打着“高级”的幌子,行“审丑”之实。我们应该拥抱自己的文化,树立自信,不被他人的刻板印象所左右。眯眯眼不能代表亚洲,更不是高级脸的代表。

美的标准,中国人自己说了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亚洲   蒙古   欧美   蒙古人   欧洲   欧洲人   中国   眼皮   亚洲人   印象   眼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