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3不吃,吃了秋难安”,是指啥?10月8寒露,叮嘱家人要忌嘴

如果说白露是秋季转凉的开始,寒露则是气候转寒的前奏,此后气温快速下降,风中也似带凉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这样的气候中开始凋零枯萎,深秋的肃杀之感越来越浓。

寒冷的日子来临,对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明显的影响,老人们常说“寒露不露脚”,进入寒露节气,防寒保暖要开始了,长袖长裤以及厚鞋袜都要准备出来了,早晚天凉更要穿厚些,以免着凉伤寒。天凉了,饮食上也要加强营养,来满足身体的消耗。不过如今人们的胃口好了,加上这个季节物产丰富,所以进补的前提要以忌口为前提,注意营养均衡,才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寒露3不吃,吃了秋难安”,是指啥?10月8寒露,叮嘱家人要忌嘴。进入寒露节气,距离冬天也更近了一步,我们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抗寒能力,一餐一食都不能大意。下面就来看看这“3不吃”具体是指哪些内容吧!

寒露3不吃——不吃太多的肉

提到天冷进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吃肉肉类,肉类是蛋白质以及能量的重要来源,可以经常搭配吃一些。不过也不能食用太多的肉类,更不能顿顿吃肉。过多的肉类意味着过多的脂肪,热量以及胆固醇,对于我们的消化以及代谢都有着很大的考验。稍不注意还容易长胖。

天凉进补,要吃肉,更要吃素,五谷杂粮要吃,蔬菜要吃,蛋类,菌类,奶制品都要吃,这样才能才能兼具食材的多样性,更有助于身体抵抗力的增强。

推荐食谱:鸡蛋炒平菇

1、平菇等菌类的保质期不算长,为了品尝到其最鲜美的滋味,最好现买现吃。新鲜的平菇撕成小块,比较粗硬的根部剪掉不要。在水中清搓干净后沥水。

2、平菇与鸡蛋本身都属于很鲜美的食物,我们可以搭配一些配菜来丰富菜肴的香味。尖椒与胡萝卜分别洗净切好。

3、锅里添上宽水煮开,将平菇倒进去,搅拌几下,煮两三分钟,接着捞起来,控掉水分,尽量用勺子压一压,因为在焯水的过程中,平菇中吸入了大量的水分。

4、先炒鸡蛋,锅里的油热之后,把鸡蛋液倒进去,不要等蛋液蓬起时,就赶快翻炒,让蛋液彻底凝固成块,然后装到盘子里。

5、底油中撒些蒜蓉,不要等其变黄时,把尖椒与胡萝卜倒进去,利用大火把二者的香味烹出来。接着放入平菇,鸡蛋,调入一点生抽,盐,进一步炒匀,便可以装盘了。

寒露3不吃——不吃太多干果炒货

秋天是各种干果上市的季节,比如花生,板栗,榛子,瓜子等,而天气转凉也为这些坚果的保存提供了方便。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吃上一些,解馋又解闷。这类食物虽然营养价值不低,不过大多属于高糖或高油脂的食物,食用较多的话不容易消化,也容易长胖。所以每次在吃的时候,要控制好量。

此外我们也可以改变一下烹调方式,将炒换成煮粥煲汤的形式在,这样可以将食材的营养渗入汤汁中,更利于营养的吸收,同时经过细熬慢炖,食材软化,更容易消化吸收。

推荐食谱:莲藕花生汤

1、一些新鲜的红皮花生米先洗两遍,接着用饮用水泡半个小时左右。

2、新鲜的藕适量,去皮后切块,进一步把淀粉洗掉,藕孔中也检查并清理干净。

3、先来煮一点姜汁,一碗饮用水放盆里,丢入一些薄薄的姜片,煮到水沸腾即可。

4、将藕,花生米分别放到炖盅当中,再丢入红枣,接着把煮好的姜水分别倒进去,然后再用蒸锅蒸一个小时左边,让花生米,枣以及藕的营养都在炖的过程中释放出来。食材软烂后,连汤一起食用,滋润暖身。

寒露3不吃——不吃太多寒凉的水果

正所谓“秋吃果”,其中水果是必不可少的一大类。然而由于此时天气已经转凉,我们的脾胃肠道需要温暖的呵护才能更舒适。因此像西瓜,梨,柚子,葡萄等寒凉的水果要少吃。另外也可以先经过加热一下再吃,比如葡萄,可以洗干净之后,用热水泡一泡再吃。柚子可以煮成果茶来喝。梨可以蒸或煮等。这样其本身的寒凉得以缓解,食用起来更容易消化。

推荐食谱:小米雪梨粥

1、一量杯的小米,另外搭配半量杯的糯米,一起洗干净之后,注入适量的水浸泡待用。

2、雪花梨,皇冠梨,鸭梨都可以用来煮粥,无论哪种,都需将皮以及梨核去掉,接着切小块,放到锅里。

3、将电饭锅的锅盖盖好,选择煮粥的功能即可,待程序结束之后,放一把枸杞进去搅匀,继续焖十分钟,就像我们泡茶那样。之后就可以享用了。煮好的小米粥满富梨的香与甜。寒露时节多喝点粥,更是滋润降燥又暖身。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拍图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寒露   长胖   量杯   尖椒   寒凉   花生米   肉类   食谱   家人   鸡蛋   营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