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93,从周润发釜山谈话,聊聊香港电影衰落的真正原因

#娱评大赏#

10月6日,久未露面的周润发亮相釜山电影节,他一番关于香港电影的言论,却引发了两极化的激烈讨论。

那么,周润发究竟说了什么呢?

在发言中,他感谢了TVB和香港电影,谈到香港电影的现状,他说,90年代后香港电影发生了很多变化,表示必须观察审核方向,否则很难获得投资和机会。然而,他也指出大陆市场潜力巨大,电影人只能通过某种方式来保持生计。

提到韩国电影,周润发给出了极高的赞誉:

韩国电影好看的原因,就是题材很广阔。还有可能是政府的支持,好多题材我都觉得很惊讶。哇,他们都够胆拍这些。我觉得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很厉害,好看的,所以很开心,很兴奋。

很多人心里不爽的点,在于觉得周润发把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甩锅”在了内地市场的限制上。被他吹上天的韩国电影,其实也正遭遇香港电影当年所遇的危机——电影不赚钱,投资开拍量锐减。

当然,也有人觉得,周润发谈话,所指向的电影人创作困境也是事实,懂的都懂。

说实话,我对周润发这番话发生这么激烈的争论有些惊讶。

我觉得当今的网络生态,已经过于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批判。写这篇文章时,我也一度担心,会不会反而助长不必要的争论,窒息了一个影人自由的表达。

先说我的核心观点:

周润发所言的电影创作困局是客观存在,但香港电影衰落,其实远在30年前就已开始。

事情,还得从1993年台湾八大片商逼宫港片说起。


请回答1993

1990年代初的台湾电影市场,是被香港电影垄断的。

那时候,台湾电影票房十大的榜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的港片。根本没好莱坞电影市场什么事。更遑论主打小清新文艺题材的台湾本土电影了。

港片大行其道,促使台湾资金纷纷涌入到港片投资中。为了抢夺当红港片的发行权,电影院线更是使出浑身解数。那时候,香港电影还没开拍,仅凭电影公司拿出明星卡司阵容,就能获得院线高额的定金。

此情此景,是不是跟今日楼盘没交房,就能获得购房者的首付款很像。

没错,楼盘预售制度在香港就卖楼花,电影预售制度就叫:

卖片花

结果你懂的,楼房可能烂尾,电影当然也有可能烂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港片的黄金时代,电影票房连连报捷,电影明星扬威国际。香港,以一个700万人口的城市体量,却拥有了叫板好莱坞的成熟电影工业,确实很牛。但是香港电影圈来来去去就那一批人,需求多了,赶工、尬戏就在所难免。

在那个年代,每个电影人都在不同的片场之间辗转。郑裕玲号称“郑九组”,说她同时间段有九部片子在拍;张曼玉号称“张一打”,也就是一年狂接十二部电影。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香港电影工业向来以灵活、快捷著称。但是,过度赶工赚快钱,必然导致跟风和粗制滥造之作横行。

这样的情景,用《红楼梦》里一句话来形容就是:

鲜花着锦,烈焰烹油

极度繁华中掩藏着衰败之因。

第一件事,是台湾八大片商逼宫港片。

1993年,台湾片商王王英祥用3000万拿下周星驰《济公》在台湾的版权。这部电影由周星驰、张曼玉这两大明星主演,本以为靠他们的票房号召力可以大卖,结果却以血亏收场。

这时候,台湾的片商终于醒悟,觉得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任由港片制作商叫价。于是,他们干了一件事,统一起来,要求香港电影制作公司压低明星片酬,压低港片卖埠价钱,同时逼香港电影制作公司交货。

香港电影迫不得已交出了一大批“烂尾”电影,之前因赶工粗制滥造造成的负面因素逐渐在台湾市场发酵。


第二件事,是香港电影在本土市场遭遇了好莱坞的狙击。

1993年《侏罗纪公园》在香港创造了6000万的票房,打破了香港电影几十年票房冠军神话

香港一直奉行自由市场主义,没有本土电影保护政策。但是从八十年代以来,港片一直牢牢占据本土市场的主导权。

《侏罗纪公园》依托超前的电脑科技,给香港市场投下了一枚震撼弹。

在这之后,香港电影一方面临着海外市场逐渐丢失,另一方面本土市场要遭遇好莱坞电影蚕食,随后又遭遇了盗版横行和金融风暴的多重打击,到了1990年代末的时候,港片已经奄奄一息。



幸运与不幸

2003年,处于低谷中的香港电影,又遭遇了SARS的严重冲击。

电影人面临几乎人人务工可开的窘境。

这个时候,中央伸出了援手。CEPA落地,香港电影可以通过合拍片的形式,走向内地市场。

黄百鸣在某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过,像香港这么小的市场容量,本来是不可能拥有成熟的电影工业的。幸运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土经济蓬勃加上台湾、东南亚为支撑的海外市场的强劲需求,让港片进入最红火的黄金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香港电影海外市场逐步沦陷。

幸运的是,没了海外市场,香港电影又突然有了13亿人口的内地市场。

所以说,内地市场从来不是港片衰败的主因,反而给了香港电影工业续命的机会。

当然,周润发所说的香港电影人的创作困境,的确是客观存在的。

从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市场,到束手束脚的内地市场,鬼片不能拍、江湖片不能拍,电影要呈现“正能量”。这些限制,直到今日,香港电影人都还没完全适应。

但,这些,能说是港片衰落的真正原因吗?不能!

2022年,曾被香港电影人当做是香港电影的小阳春,因为在这一年里,诸多港片连连创下票房佳绩,还涌现了《流水落花》、《窄路微尘》、《正义回廊》等质量不错的电影。

其中,不少电影为了规避S查,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内地市场。

很多人觉得,这或许会是港片的一条新出路。

结果,2023年,诸多根本不考虑内地市场,可以放开拍的港片,却纷纷票房失利。

香港顶流进军台湾的电影,票房也是惨不忍睹。

反而是《孤注一掷》、《封神》等内地电影,在香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何会这样?

没有市场规模,谈电影工业,就是耍流氓。

仅仅依靠香港本土市场,就只能拍小成本的电影。如果有电影基金资助,不计盈亏还好。但凡片商要想盈利,那么就只有一条路——控成本!压缩演员片酬,甚至0片酬,赶工拍摄……

今年暑假的几部港片,就是因为拍摄太过仓促,质量不过关,所以即便有粉丝撑场,仍然票房挂不住。

长此以往,香港电影根本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复苏。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釜山   香港电影   片酬   台湾   香港   票房   本土   内地   原因   工业   电影   市场   周润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