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迁出大型商贸批发市场

广州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传统格局保护结构图。

资料图片

广州市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包含北京路、惠福东路等地段,保护范围面积130.9公顷。图为北京路步行街。

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摄

北起越秀山,向南衔珠江。

观察广州城市发展特征,广州市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历史城区的一条重要轴线,其建设和发展不仅体现了广州从古代城市到近代城市的转变,作为广州千年商都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州商业文明的代表,更是广州传统政治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和市民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

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广州市传统中轴线(近代)保护规划修编(2021—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该片区将保留传统特色商业,完善文化、旅游和高端商贸职能,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以文化创意、高端商业、旅游休闲、行政办公、传统居住等功能为主,限制商贸批发市场的进入,逐步迁出大型商贸批发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要求,进行新建或扩建活动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8米以下,其体量、色彩、材质等应与街区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破坏街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南方日报记者 刘珊 通讯员 穗规资宣

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规划总建筑量

广州市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广州历史城区的中心位置,是广州古城唯一山、城、水相连,完整体现广州古城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核心片区,对广州历史城区空间结构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还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确定的广州26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在2020年4月公布为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保护内容。

街区范围内历史文化遗产众多,涉及不可移动文物32个33处,历史建筑34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82处,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1处,工业遗产3处,水务遗产1处,传统街巷91条。还有包括广式点心(叉烧包)制作技艺、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南乳花生制作技艺、广州铜雕、粤菜烹饪技艺、粤剧、岭南盆景技艺等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69项。

根据《规划》,广州市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北段、中段、南段3个片区,其范围南至珠江岸线,北至越秀山镇海路,西至解放路,东边界经吉祥路、中山五路、小马站、惠新西街、惠福东路、北京路,保护范围面积130.9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48.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82.7公顷。

广州市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主要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严格控制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强度和规划总建筑量。其中,在核心保护范围内,《规划》强调除建设必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具体业态应符合历史文化街区未来产业发展要求。新建、扩建必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2米以下,其体量、风格、色彩、材质等方面与街区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改变街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街区保护格局:

一轴、三带、三片、多节点

本次规划将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定位为:以文化创意、高端商业、旅游休闲、行政办公、传统居住等功能为主,按照“传承岭南文化中心、对外文化交流门户”的发展定位,展现与传承广州古城山水格局、传统中轴线空间特色、近代革命精神、千年商都文化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职能调整方面,《规划》提出三大措施:保留传统特色商业,完善文化、旅游和高端商贸职能,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积极改善人居环境。限制商贸批发市场的进入,逐步迁出大型商贸批发市场。

此外,本次规划还从宏观上提出了整体保护方案——“一轴、三带、三片、多节点”的街区整体格局。

其中,“一轴”指的是严格保护近代传统中轴线的公共空间体系和各项组成要素,保护北段的轴线对称格局,保护中段、南段的近代红色革命文化特征和千年商都格局特征。

“三带”指的是维护三条东西向文化发展带,即沿中山路的传统文化展示带、沿高第街的特色商贸带、沿珠江的金融科技发展带。

“三片”指的是保护与传承北、中、南三个片区的风貌特征、特色空间与历史内涵,其中北片为传统公共空间保护传承片区,中片为近代历史及书院文化空间保护传承片区,南片为传统商业空间保护传承片区。

“多节点”指的是保护街区内多个历史地标、历史节点、景观节点。

活化街区产业,优化交通建设

《规划》对街区内的产业进行分区。其中,传统中轴线(近代)北段,包括越秀山、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打造人文休闲旅游及行政办公产业片区,主导产业为文体娱乐、商务服务业。

传统中轴线(近代)中段,包括大小马站、西湖路、教育路、盐运西,打造文化展示和休闲商贸特色产业区,主导产业为文化艺术业、创意产业、餐饮业、零售业。

传统中轴线(近代)南段,包括高第街片区、海珠广场片区。其中,高第街片区,打造休闲文化和特色商贸创意产业区,主导产业为文化艺术业、创意产业、餐饮业、零售业。海珠广场片区,打造滨江商务金融办公及科研区,主导产业为金融业、金融租赁服务、大健康产业。

为活化各类产业,本次规划制定了四大活化策略,包括营造连续的序列空间,强化传统中轴线的认同感;打造传统中轴线主题IP,加强文化品牌形象塑造;探索“文商化+金融”融合发展新模式,引入龙头企业;优化批发零售商业模式,建立正负面清单。

《规划》还对街区内的交通系统提出了精细化建设指引。强调落实公交优先策略,保留现状解放路、东风中路2条公交专用道,建议新增中山五路1条公交专用道,构建“一纵两横”的公交专用道网络。

同时加强人行交通、自行车交通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打造高品质的高第街、大小马站、盐运西3个慢行街区。同时通过合理设计道路交叉口、道路断面和道路标识,减少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交通的冲突,打造安全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通过补齐骑楼街两侧骑楼建筑,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舒适步行环境。保留现状自行车道,建议在主要干道东风中路、府前路、教育路、大南路、北京路增设共8条自行车道,保证自行车道的连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历史风貌   商贸   广州市   广州   街区   历史文化   批发市场   近代   格局   传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