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少不了吃吃吃,教你几招助消化

国庆长假,餐桌上总少不了各色美食,可是,吃多了或者吃得不对,都可能加重胃肠负担,引起腹部胀闷、轻微腹泻、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食欲下降、头晕等症状,其中又以胃部胀满不适为常见。如何远离消化不良,度过一个舒心的长假?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李宇栋为大家分享缓解消化不良的小妙招。

(1)餐后饱胀:正常饭量吃完后,也觉得胃胀得难受,感觉食物长时间停在胃里;

(2)早饱感:吃几口就饱了,完全不是自己以前的饭量;

(3)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肚脐上方的位置总是隐隐作痛或有烧灼的感觉,有时候疼痛还挺强烈,和吃饭没什么关系。

(4)恶心、呕吐及嗳气:容易出现胃胀打嗝甚至是恶心呕吐的情况。

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指经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病因(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是胃癌等),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如糖尿病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内镜等检查无明显异常,难以用现有疾病解释上述消化不良症状的功能性胃肠病,所以如果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器质性消化不良,会直接按原发病去诊治。因此,我们通常说的“消化不良”指的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1)饮食不当:吃饭时间和吃饭的量太随意、不规律,外出就餐过多或吃外卖过多,摄入较多油腻高脂肪食品、甜食及咖啡等食物会导致消化不良;

(2)精神应激:暴怒、悲伤、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会导致消化不良。

如何知道我的消化不良是功能性的还是胃溃疡、胃癌导致的?

先判断自己有没有下列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

(1)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2)有消瘦、贫血、呕血、大便色黑、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

(3)消化不良症状越来越重。

如果您出现以上三个“报警症状和体征”的任意一个,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以下检查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1)内镜检查:这是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前用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内镜下无明显异常才能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2)幽门螺杆菌(Hp)检测:常用的方法是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3)血液检查:抽血化验为排除其他疾病,可检测肝、肾功能,尤其是血糖以及血淀粉酶等生化指标,怀疑消化系统肿瘤还应检测相应的肿瘤标志物。

(4)影像学检查:怀疑消化系统肿瘤可行腹部超声、腹部CT等检查。

(1)合理饮食:高脂、油炸、辛辣的食物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另外碳酸饮料、油炸食品、咖啡、牛奶、奶酪、甜食、豆类、饮酒也可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应注意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

吃饭时注意细嚼慢咽。功能性消化不良反复出现的人群需要重视日常饮食中的速度,细嚼慢咽,减轻肠胃负担,同时也应保持规律的吃饭时间。

(2)适当锻炼: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情绪,有益于病情稳定。

(3)保持情绪稳定:可以适当通过听音乐、画画等活动使自己心情愉悦,减轻心理压力。家属也应该关心鼓励患者,尤其是伴有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尽量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编辑 / 陈露露

资料 / 人民网 健康中国

1. 定了!这笔钱再次上调

2. 国庆假期传染病防控健康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助消化   细嚼慢咽   体征   腹部   少不了   焦虑   肿瘤   性疾病   消化不良   症状   假期   食物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