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纪行》(七)

荀子故里人:

《红色之旅纪行》(七)

濛濛细雨,陪伴着我们离开了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

雨刷器,变的勤快了。随着雨点的时大时小,时紧时松,在不紧不慢有序地工作着。

通往桐城的路上,总前委五人的铜塑像和高达99米的胜利塔,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

胜利塔,99米高,九九八十一,不正是代表着“八一”军队的胜利吗?

那全铜铸造,高大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像,从东向西分别为谭震林、陈毅、刘伯承、邓小平和粟裕。

雕像,表现了五位领导人在合肥瑶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

此时,毛主席的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涌上了心头。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车近桐城,自然而然想到了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

桐城派四祖之一的姚鼐,是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登泰山记》,写登泰山之难,观日出之奇,状泰山之真,文字洗练、流畅,记叙清晰、通达,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

位于桐城中学的二野渡江战役司令部旧址,是我们寻访的目的地。

在校门口,保安向我们亮出了挡箭牌。他说,没有校领导的批准,不得入内。

不到黄河不死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饭后,新县和川和巧遇校长,顺利地进入学校,到了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

荀子故里人:

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

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全景


多年前,我曾到了南京的“乌衣巷”,几天前,我到过三河古城杨振宁家旁边的“一人巷”,今天,来到了桐城,焉能不到闻名天下的“六尺巷”看一看。

乘着新县、川和先到二野渡江司令部考察的时候,我和光华先一步來到了“六尺巷。”

懿德流芳牌坊

刻有张英题诗的太湖石



长百米,宽两米的“六尺巷”


这是一条全长只有100米、宽2米,由鹅卵石铺就,古朴幽静的小巷。

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一个著名典故。

据清末民初姚永朴所著的《旧闻随笔》一书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张英时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张家的宅地与桐城望族吴氏宅地相邻,两家之间有块空地,吴氏私自占用了这块地。

张家人一纸家书,将此事告诉了京城的张英。张英见信后,批复家人当与邻礼让。于是两家在宅地交界处各后退三尺距离,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是为六尺巷。

张英当时批复家人一首诗。诗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吴氏闻之,很受感动,亦让三尺。

据传,因为六尺巷一事,康熙皇帝很是赞赏张英的这种谦让和淡泊的处事态度,并赐给张英一联: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确实,这种礼让之风,在当下也很有教育意义。

这也许就是不少人不远千里参观“六尺巷”的原因,亦是这条名满天下的小巷价值所在吧!

参观完“六尺巷”,新县建议看看文庙。

桐城文庙,亦称“圣庙”,位于安徽省桐城市龙眠中路2号,地处桐城市广场北端,占地面积415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03平方米,已有近700年历史。

桐城文庙坐北朝南,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御道为中轴线。主要景点有文庙门楼,大成殿等。

2013年,桐城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赵朴初题写“文庙”的门楼


匆匆参观完“文庙”后,我们一路向枞阳奔去。

在那里,我们将重点参观坐落在陈家祠堂内的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新县   荀子   桐城   桐城市   司令部   百万雄师   泰山   纪行   文庙   旧址   战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