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中评│拉近普通人与科创的距离,让“科里科气”更接地气

皖中评特约评论员 刘纯银(资深媒体评论员)

在科学岛上探索人造太阳、在安徽创新馆内穿越量子隧道……近期,合肥多个科研场馆功能拓展,成为科创科普旅游胜地,推动前沿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教育资源。近日,记者获悉:目前,合肥已认定10家科普游基地,13家防震减灾科普基地,44家省级以上(其中国家级16家)科普教育基地。(10月6日《人民日报》)

合肥是一座“科创名城”,且有着敢于创新的文化基因和敢走新路的思想传统。从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窗式空调机、微型汽车,世界第一台VCD、仿生洗衣机、变容式冰箱,到首个规模化全通型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从全国最大的白色家电基地,到享誉全国的“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 到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再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近些年来,养人的合肥着力打好“组合拳”,沿着科技创新之路,一路奔跑,成功“出圈”。

拟新建合肥先进光源一期项目建设工程规划示意图。来源:中国科大

2020年,合肥首次跻身GDP(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俱乐部”。 2022年,合肥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8家,30万大学生来肥就业,在合肥,平均每个月诞生一家上市公司,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20家。2023年,合肥不仅第三次入选“新一线城市”,而且随着“合肥先进光源”启动建设,标志着除已有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同步辐射光源外,合肥已建、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12个,总数位居全国前列,是全国乃至世界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殊不知,合肥是1952年才被确定为省会的,那时还名不见经传:5条路、5万人、5家企业、5平方公里是其全部“家当”。就在20年前,合肥GDP在全国排名还在80名开外。合肥能从江淮小邑到“新一线城市”及其科创名城,其“逆袭”的密码何在、路径何在、“打法”何在?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合肥作为科创名城,在解答科技成果从“实验场”走向“大市场”这道难题上,也给出了合肥答卷,作出了最优解。

合肥科技馆新馆。杨锋 摄

为推进实现“科创+产业”融合发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难点”“痛点”等问题,合肥不仅成立了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而且科技金融及财政资金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数据显示,近10年,合肥市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4%增长到17.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78%增长到3.46%。2022年,合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469.5亿元,同比增长18.98%。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位于全国城市前列。

围绕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合肥科技体制改革还多点突破、持续向纵深推进。如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的科技攻关制度,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吸引全球专家,建立了合肥市外国人才联席会议制度,开设了安徽首个“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单一窗口,大幅提升了外国人才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同时,还注重念好“养人经”,打好“服务牌”,让创新人才“抢着来”而不是“抢过来”。正如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本多清志所说:“合肥的科研环境很好,创新氛围浓厚,让我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图为安徽创新馆。 合肥日报记者 张大岗 摄

当然,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合肥丰富的科创资源,不仅为发展科创科普游提供了充足保障,而且有助于拉近普通人与科创的距离,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合肥市科技馆新馆未正式开门迎客已一票难求的超火爆场景已证明了这一点。正如合肥市科技馆副馆长葛宇春所说:“合肥是一座科里科气的城市,市民对科普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如安徽创新馆,不仅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最大展示“窗口”,还兼具成果交易转化和对接服务的功能。

如今,合肥这座以“科里科气”为标签的城市,已“变身”合肥科创科普旅游胜地,科创合肥也更接地气,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合报皖中评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合肥市   合肥   安徽   全社会   名城   距离   基地   科学   城市   全国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