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对全红婵的点评引发争议:网友表示“听来让人感觉不舒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十分感谢您的支持[作揖]

文|木木

编辑|木木

“全红婵是靠最后一跳才赢的。”

10月3日,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

中国跳水小将全红婵以一招“神乎其神”的水花消失术,一举夺得本届跳水比赛的金牌。

而她在赛场上优异的表现,更是一举拿下了7个满分。

这一跳不仅仅是现场的观众沸腾了,现场的裁判,他国教练、运动员无一例外不被震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国争光的16岁女孩,在拿下冠军之后竟然还有人“黑”。

赛后,央视名嘴白岩松对全红婵的一句点评,很快就引起了无数网友的“争议”。

那么白岩松这番话到底是确有此事,还是无心之失呢?

十米跳台上的全红婵

2007年出生于广东的中国跳水小将全红婵,初次以运动员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时才13岁。

当时的她以广东省跳水队最小队员的身份出现在了全国跳水冠军赛,女子单人十米台决赛中。

在这场比赛中,全红婵虽然年纪最小,身形最瘦弱;

但她表现出来镇定自若的临场比赛精神,却让在场很多观众都深深为之折服。

派出年纪较小的全红婵,参加全球性跳水项目究竟会获得怎样的成绩,在所有的人的心中是一个未知数。

但当时中国跳水队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一个出类拔萃、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了;

所以当全红婵在跳水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后,大家不得不将宝押在这个小小的女孩子身上。

不负众望的是,全红婵在这场世界杯预选赛中,以437.75分的成绩获得冠军。

全红婵在这场比赛中的表现,几乎可以看作是她成为国家队队员的一块敲门砖。

因此,这场比赛结束之后,全红婵就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了国家队,正式成为了国家跳水运动员。

在全红婵的身上,你完全看不到她作为冠军而产生半分的优越自豪感;

仔细看她的眼睛,里面存有的是常年在队里训练、在单纯的环境中保持着的清澈和朴实。

和其他身经百战才被世人看到的运动员不一样,全红婵的成功是必然的,也是一触即发的。

因为她不仅有天赋,在私下的训练中也十分刻苦。

根据媒体对全红婵的教练的采访中可以知道,全红婵每天都会经历200—300次的跳水训练。

别人坚持不了的高强度训练在全红婵这里是日常功课;

所以,别人拿不了的冠军在全红婵这里是水到渠成。

就是因为这样高强度日复一日的训练,我们才能在每一场跳水赛事中;

看到全红婵为大家表演的神奇“水花消失术”。

在本月举办的亚运会中,全红婵再次出现在观众视野当中,她再次以优异的成绩斩获金牌。

虽然全红婵在第四跳时出现了小小的失误;

但因为前三跳她的成绩都遥遥领先其他对手,所以第四跳的失误对全红婵的影响微乎其微。

随着第五跳完美落幕弥补了第四跳出现的小小遗憾,全红婵以全场最佳的成绩拿下冠军。

可这样的成绩,却被主持人白岩松解读为“全红婵是靠最后一跳才赢的”。

白岩松对全红婵比赛的评价

随着白岩松这句话的脱口而出,他瞬间就被众多网友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处。

人人指责他就因为一句话,全盘否定了全红婵所有的努力。

这样有失偏颇的话语怎么会出现在一个曾经被人冠以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主持人嘴里呢?

在大家感到意外时,白岩松曾经主持时认同过的一句话,再次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帘中。

那就是——第四个馒头有用论。

什么是第四个馒头有用论?

那就是人在很饿的时候,吃了三个馒头依旧觉得很饿,那么此时吃下第四个馒头就饱了的时候。

这第四个馒头就是让你饱腹的关键,前面三个吃下去没用。

这个观点和他评价全红婵靠最后一跳才赢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单看这一点,不能说白岩松的思想有问题,只能说他理解事物本质的看法和普通人不同吧。

我们普罗大众在看待事物的本质时讲究的是一个铺垫、积少成多;

更讲究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薄发。

没有哪一个普通人或者是学者,在上了大学之后,全盘否认小初高十二年的努力。

没有十多年的刻苦学习,哪里来的金榜题名的一天;

同样的,没有前面三跳的遥遥领先,全红婵哪里能在第四跳出现失误后还能一举夺下金牌?

在事情已成定局之后,否认之前所有的努力,恐怕就连白岩松自己也做不到吧。

白岩松的过往

1968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白岩松因为是家中的小儿子。

父母对其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岩石一样坚韧,所以给他取名为岩松。

因为白岩松的父亲是蒙古族人,所以白岩松跟随了父亲的民族,是一个正儿八经蒙古族人。

因此,年轻时白岩松身上那股子豪放不羁的性格;

也是因为有着一半蒙古族血统、一半在草原上长大的经历有关。

白岩松从小生活条件较一般人来说还称得上富裕,尽管他的父亲去世得很早;

但他的父母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确实是给足了他安全感。

从小白岩松就没怎么吃过同龄人吃过的苦,所以他才能专心致志地读书,获得同龄人不曾有的成就。

1989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白岩松幸运地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说话有口音,他就日复一日地练习普通话,比在学校念书还要刻苦;

因为白岩松知道,得到进入央视的机会十分来之不易。

自己应该要拿出百分百的诚意和态度来珍惜这次机会。

所以曾经的白岩松,也是靠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才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

那为什么后来的他要全盘否认别人的努力呢?

在白岩松自己的努力下,他获得了央视的重用。

1997年,他主持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报道;国庆50周年庆典;

随后2008、2009年连续两年主持了央视春晚;这些历史性大舞台的台前都有白岩松留下的痕迹。

更别说其他央视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主持、访谈类节目了。

在白岩松大火的那些年代里,他也曾是万千大学生心目中的那股清流。

甚至可说是他们心目中的人生导师。

但随着在一栏目中,白岩松那“不食人间烟火”“不懂人间疾苦”的语录一出;

大家才知道,原来白岩松此人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高高在上,与普通人好像很难共情。

“不会吧”惹群嘲

在《告白》这档栏目中,身为嘉宾的白岩松;

面对观众的“何如看待,现在年轻人面对自我发展前景存在悲观态度”的问题时;

他作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十分不解的回答。

他称,现在年轻人都指望房价很低、工作和对象能够随便找,一点生活的压力都没有吗?

甚至在这句话的结尾,他还用了三个字——不会吧,来表示自己的惊讶和不解。

根据白岩松的观点来看,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因为有压力才很幸福;

不像他们那个年代,大学毕业就包分配,单位待遇好的,甚至连房子也会发。

这样的优渥的条件让人失去了拼搏的动力,所以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白岩松的这番话,无疑是将自己和年轻人摆在了不同的阵营。

对于21世纪的年轻人来说,房贷车贷和婚姻也是人生路上难以轻松跨过的三条大河。

这样的观点,让人们意识到,虽然白岩松有着丰富的文学涵养,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

同时也好似脱离了底层社会,更看不到普罗大众的众生相。

反而因为这样的优越感讽刺现在的年轻人怕苦怕累,不够努力。

自身的修为不够,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单一有所偏颇,便将全部过错推到了年轻人的身上。

好像也是从那时起,白岩松的身上慢慢地就开始有了争议。

也是从那时起,“不会吧”三个字充斥着全网,成为网友们口中抨击真实、表达不满的热门词汇。

结语

虽然又一次经历了被网友炮轰,白岩松也于10月8日公开致歉;

声明自己因考虑不周评价不当给全红婵造成了伤害。

他承认错误的态度让大家看到了他的诚意,也相信这是他的无心之过。

但白岩松真正该反思的不仅仅是这一时的评价不当;

更应该反思的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在镜头前说的话是否三思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大众   跳水   馒头   运动员   央视   身上   年轻人   成绩   冠军   点评   努力   感觉   网友   白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