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与山西的区划调整,山西省的2个县,为何分给了河北省?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省之间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河南省与安徽省、陕西省与四川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山西省与河北省之间的区划变迁。在历史长河中,山西省的2个县,陆续划入了河北省管理。目前,仍然属于河北省的一部分,那就是蔚县、涞源县。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河北省是我国华北地区的省份,同时也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粮食大省之一。按照2021年的统计数据,河北省总人口达到了7400多万人,在全国各个省市中,排名第6位,仅次于粤、鲁、豫、川、苏等5个省份。在我国各个省份中,人口在7000万以上的省份,并不多。2022年,河北省的GDP总量超过了4.23万亿,处于非常不错的水平。

2022年,河北省的粮食总产量773.02亿斤,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属于华北地区的主要产粮区。2022年,河北蔬菜产量5406.8万吨,位于全国前列。目前,河北省蔬菜加工企业达2171家,成为供应华北各大城市等地蔬菜市场的重要力量。

河北省北部的地形复杂,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在古代历史上,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被称为燕云十六州,属于标准的兵家必争之地,一直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骑兵的天然屏障。例如张家口、承德等地,都是易守难攻之地。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在这些区域驻扎了大量的精锐边军。中部、南部则是以平原为主,辽阔的华北大平原基本上就在河北省境内。

河北各地普遍尚武,在古代历史上,属于中原王朝募兵的主要地区。因此,出现了“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的说法。例如在汉朝、唐朝、宋朝等时期,都从河北等地募兵。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籍战士们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河北籍战士朴实、吃苦耐劳、作战骁勇,涌现了一系列的名将和杰出人物。

在河北各地,八路军部队组建了各个根据地,例如晋察冀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等等。目前,河北省总计下辖了11个地级市,分别是:石家庄市、唐山市、邯郸市、保定市、沧州市、邢台市、廊坊市、承德市、张家口市、衡水市、秦皇岛市。

河北省的西部,与山西省的东部相邻,而且地形结构非常复杂。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山西北部、河北北部被称为燕云十六州,属于抗击北方游牧骑兵南下的天然屏障。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依托燕云十六州的复杂地形,能够层层阻击。但是,一旦丧失燕云十六州,那么,整个华北平原都在北方游牧骑兵的攻击范围之内,根本无险可守。

关于山西北部、河北北部的地形重要性,出现了“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诚边陲重地。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的说法。

接下来,我们聊聊我国行省制度的发展。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历经了元明清三朝的调整和完善,基本上形成了河北省大体上的区划轮廓。在元朝统治时期,河北、山西各地都隶属于中书行省管理。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四川行省、湖广行省等等。

明朝统治时期,明朝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格局。由于明朝有南北两个都城,出现了南北直隶。其中,北直隶包括了现代的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南直隶包括了现代的上海、江苏、安徽等地。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基本区划框架,都是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江西省、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等等。

同时,为了抗击北方游牧骑兵,明朝从东北到西北,组建了著名的九边重镇,分别是:辽东镇、甘肃镇、宁夏镇、蓟州镇、大同镇、宣府镇、延绥镇、山西镇、固原镇。其中,大同镇、宣府镇属于整个华北平原的咽喉,地形非常复杂,标准的兵家必争之地。即便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解放军部队在大同、张家口等地,也驻扎了几个一线主力军。

明朝统治时期,大同府隶属于山西省管理,大同府下辖了4个散州、7个县,分别是:大同县、怀仁县、广灵县、广昌县、灵丘县、山阴县、马邑县、蔚州、朔州、应州、浑源州。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清朝进一步细化了各个省的区划框架,最终,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

清朝定都北京,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直隶省的省府城市设立在保定府。直隶总督地位非常高,堪称封疆大吏之首。在清朝统治时期,直隶省下辖了12个府、6个直隶州,合计18个州府。分别是:顺天府、保定府、天津府、正定府、大名府、顺德府、广平府、河间府、承德府、朝阳府、宣化府、永平府、遵化州、易州、冀州、赵州、深州、定州。

同时期的山西省,山西省形成了9个府、10个直隶州的区划格局,分别是:太原府、平阳府、潞安府、汾州府、大同府、朔平府、宁武府、泽州府、蒲州府、辽州、沁州、平定州、忻州、代州、保德州、解州、绛州、吉州、隰州。在实际管理中,清朝逐步发现,山西省北部的部分州县,交通不便,远离府城。距离直隶省更近,如果划入直隶省,更近有利于管理。

结合各方面的实际需要,1693年,山西省大同府的蔚州,划入了直隶省宣化府管理,并且更名为蔚县。这是山西省与直隶省的第一次区划调整,但部署最后一次。40年之后,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出于管理晋北、冀北地区的考虑,再次调整了直隶省与山西省的区划框架。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山西省大同府下辖的广昌县,划入直隶省的易州管理。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各地军阀忙于相互进攻,对各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百姓们的日子很苦。1914年,鉴于直隶省广昌县与江西省广昌县重名。直隶省的广昌县以“涞水发源地”为寓意,更名为涞源县。

1928年,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目前,蔚县隶属于河北省的张家口市管理,涞源县隶属于河北省的保定市管理。其实,在历史长河中,河北省与周边的河南省、山东省、辽宁省都曾经出现大规模的区划调整。截止上世纪70年代,基本上形成了河北省的当代区划框架。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山西省   河北省   广昌县   涞源县   河北   蔚县   区划   明朝   行省   山西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