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浏阳,绘就文旅百景争妍图

大围山杜鹃花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熊晓宇 通讯员 彭聪 长沙报道

在歌声中长大、在烟花下闪亮,文旅名城浏阳手握着众多国际“顶级”文旅名片,50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是璀璨“珍珠”。

近年来,浏阳以“打造全国文旅融合标杆”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引领、支撑、带动作用,蹚出了一条有特色可借鉴的文旅融合“浏阳路径”。在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中,浏阳位列全国第4、全省第1。今年“双节”假期,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54.92%,旅游产业收入同比增长 101.3%。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浏阳始终坚持推动文化和旅游捆在一起抓、融在一起强。早在2012年,浏阳就在全省率先成立文化产业园,成功活化了浏阳蒸菜、浏阳烟花、浏阳夏布等传统文化产业,培养了文化创意孵化基地、网间经济孵化器等5个文化产业聚集区,培育了450多个文化市场主体,直接带动就业2万余人次,间接增加产值10亿元以上。

赋能“诗与远方”,浏阳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真金白银。近3年来,浏阳出台“自然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十八条”“文旅十条”“浏阳市文化监理实施办法”等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26个,累计投资约317亿元,完成76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相约浏阳河,周末看焰火。

如今,周末去浏阳看焰火已成为年轻人的浪漫首选。近年来,浏阳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研发创意烟花,“加特林”“水母”等网红烟花成为文旅“顶流”,投资9000万元建成天空剧院,今年以来燃放周末焰火秀20余场,吸引游客上百万人。

依托烟花、蒸菜、菊花石、夏布等传统优势产业,浏阳大力创新、创意、创造,不断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蒸菜简餐、便餐、预制餐等文创产品走进景区成为特色伴手礼,田小狗、笨罗卜、蒸浏记等蒸菜特色品牌和文化主题餐厅深受喜爱;引进《云上的小店》等综艺节目,充分发挥汪涵、郎朗等名人效应,将乡村旅游点等打造为网红打卡点,实现“引客入浏”;锚定打造“三湘民宿第一高地”,累计投入13.2亿元建成民宿约880家,成功打造了五号山谷、云溪杉舍、梦俚、道官冲等网红民宿......

西溪磐石大峡谷景区。

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中,浏阳坚持全域共融、全民共享。张坊镇田溪村采用“众筹”模式,筹集资金3000余万元成立旅游公司,大力开发西溪磐石大峡谷景区,2017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带动村民创收超1亿元;古港镇梅田湖村采用“公司+村级+农户”模式,将农村变研学课堂、村民变研学导师、住宅变研学旅馆,累计分红2000多万元;今年7月,浏阳市首届“全BA”篮球赛(全域、全民、全时、全赛制)火热开赛,全民健身和全域旅游进一步融合......

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双向发力下,浏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43407元,增长6.5%,城乡收入比1.37为全省最优,处处有文化、全域可旅游、家家能创收、城乡同富裕成为浏阳最生动鲜活的发展图景。

湘赣边(浏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不仅如此,浏阳还不断拓展融合发展空间,向开放要合力。近年来,浏阳坚持文旅融合先行,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发起成立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发布《湘鄂赣文旅产业区域合作浏阳宣言》,举办首届湘赣边红色旅游节、湘鄂赣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并牵头发行“初心源”湘鄂赣文旅一卡通6万余张,带动文旅消费1.6亿元。

“融”出新天地,“合”出新动力,这一座“山水花城”已经百景争妍、满园芬芳。接下来,浏阳还将着力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着力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渠道、探索新模式,为打造全国文旅融合标杆而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浏阳   浏阳市   磐石   湘鄂赣   湘赣   创意   文化产业   烟火   烟花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