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的他,来自南宁

今年25岁在南宁长大的陆洲,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他热爱影视的心,如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其影视创作前行的道路。他以镜头做眼,带观众看南宁,更是看遍天下山川;他以独特的影视艺术观为窗口,带观众体验人生百态。陆洲参与的多部作品获奖,其中,他担任选角导演、演员副导演的短片《天下乌鸦》更是斩获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陆洲在《天下乌鸦》剧组(前排左一)

高中与电影结缘

陆洲以670多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这个专业在招生时名字叫人文科学试验班,隶属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他认为,能考到这么好的分数得益于高中时代看电影和拍电影的经历。

陆洲在高中时候只能在周末和节假日看电影,有时候老师会在课堂上放映电影作为教学补充。偶尔,学校也会在晚自习时统一放映电影。 陆洲第一次接触摄影是在2013年上高一时,一开始是拍摄学校的活动,如运动会、元旦跨年晚会等,后来的陆洲便不满足于此,萌发了创作冲动,渐渐地想要拍摄其他题材,比如风光、延时摄影、人文、人像。

高一那年也迎来了转折,南宁三中校园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映瞳”微电影大赛,每个班级需要交出一个微电影参赛。陆洲作为班上的文艺积极分子,积极揽下拍摄微电影的任务。陆洲和同学一起在课余时间进行微电影创作,在早上的大课间拍一些镜头,下午放学到上晚自习期间的一段时间拍一些镜头……就这样短平快,像打游击战一般完成了这部微电影。

看电影、拍电影和平时的学习并不冲突,陆洲主要还是以学习为主,电影世界是他学习生活之外的重要补充,甚至拍电影和看电影还给陆洲的学习带来了正向的影响。如一些英语电影在培养英语语感、锻炼听力方面有十分大的帮助,陆洲也时常会引用一些电影中的内容作为语文作文素材。

陆洲高二那年又拍摄了一部微电影《重返昨日》,获得当年校园微电影大赛的最佳剧本奖。这算是陆洲最早的一次剧本创作。当年的几部热门电影如《明日边缘》《盗梦空间》对陆洲创作这个剧本有很大影响。故事讲述男主角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学校里过着完全相同的日子,上着同样的课,反复遇到已经发生过的事。于是,主角在不断循环的日子中找到内心的突破口,最终努力逃出了循环。剧本的具体情节、台词都来源于陆洲当时的生活,加上“时间循环”这个开脑洞的设定,陆洲设计了几次相互重复而又不尽相同的循环。这个剧本总体上受陆洲高中时候的导演偶像诺兰影响很大。

彼时的陆洲有个爱好——短视频创作。他很喜欢在活动中拍摄视频片段,最终配上音乐剪辑出一个有叙事元素、有情绪和节奏起伏的短片。

陆洲还做过混剪视频,“奥斯卡提名”就是他当时做的一个奥斯卡提名影片混剪视频。这是一个纯剪辑工作,流程上先从当年的奥斯卡提名影片中挑选他喜欢的片段,再配上对白、音乐、音效、画面包装,利用软件剪辑成带有叙事性的视频。那几年正好是“混剪”视频在各视频网站上风生水起的时期,陆洲也受到影响,创作了几支这样的混剪视频。

北大的电影年华

北大时期,陆洲明显放开了手脚创作。他大一创作的短片《水仙》,获得北京大学“北大电影人”最佳影片奖。大二时期创作的短片《到银河去》获得北京大学“北大电影人”最佳影片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院奖最佳影片,入围86358贾家庄短片周特别放映单元。大四创作的毕业作品《笼屋之夏》获得北京大学学院奖最佳导演奖,入围86358贾家庄短片周主竞赛单元。

校内获得的奖项对陆洲起到了很大的鼓励作用。后来影片陆续入围全国性的短片竞赛,陆洲在节展上见识到了其他非常优秀的导演以及作品,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认知重构,也结识了非常合拍的创作伙伴。

陆洲(中)导演的短片《水仙》于北京大学获奖

而《到银河去》则是2018年7月陆洲在家乡广西拍摄完成的。家乡对于陆洲来说是灵感迸发的源泉。在茂密的甘蔗林中驻足,等一阵微风吹来,便可听见叶片沙沙响——这是陆洲常常回忆起的场景,而这些场景也沿用至他的电影里。

陆洲的《到银河去》片场工作照(左一)

《到银河去》分别在陆洲的爷爷奶奶家和外公外婆家拍摄完成。拍摄时有几场戏需要群演,陆洲便叫了街坊邻里帮忙出镜。大家都是首次参与电影拍摄,都感到好奇,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

短片剪辑完成后,陆洲将其放映给家人看。陆洲的爷爷曾是一名语文教师,爷孙俩第一次在文艺观念上产生了共鸣。爷爷看完后一针见血地指出短片结构类似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想象空间。

《到银河去》里有一段情节,片中黄时彦与康之航在升学上高中的观念上有冲突,最终黄时彦选择了辍学打工。对此陆洲认为,在如今的社会上,主流认知还是将教育置于优先的地位,这是肯定的。但同时也存在不继续学业的一部分人,他们比同龄人提早就业补贴家用。角色黄时彦的选择就代表着在当今社会中容易被忽视的这一部分人。对于陆洲来说,希望通过影片告诉大家,读书,获得教育,意味着知识与见闻的增长,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

镜头里的家乡情怀

《到银河去》基本上是陆洲对十几年来家乡生活的浪漫化呈现。

拍摄《到银河去》已过去5年,这5年来,陆洲的家乡变了,但也似乎没有改变。变动在于当时拍摄的内景全部重新装修了一轮,同样的机位、同样的构图已不可重现,但家乡的氛围、气质从未改变。

家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每次回去都会发现一些让人惊喜的变化,而仔细体会又会发现,家乡还是原来的家乡。就像沉在时间浅河底部的一块石头,河水不断冲刷着石头表面,但石头的本质未曾改变。每次回到家乡,陆洲总是会产生重返片场的即视感。他时常幻想,此时此刻的自己和彼时彼刻正在拍摄短片的自己,还有许久以前在此地生活的少年陆洲,三者处于不同时间的同一空间下,是否能有机会产生潜意识上的联系?

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陆洲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在当时,对于还是在校生大学生的陆洲来说,缺乏拍摄资金是一个很要紧的问题。而拍摄短片的钱一方面来自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创作扶持计划,余下部分是父母出的钱。而预算大部分花在器材与交通方面。技术上仍然存在瑕疵,如一些镜头的稳定程度不够,画面还不够精致等等,但陆洲在这样的条件下基本上实现了当时想要呈现的体验。如果再拍摄一次,陆洲坦言整体的思路不会改变,但剧本、表演上的改进则会多一些。

陆洲的导演短片《到银河去》于第三届86358贾家庄电影周放映交流

后来,陆洲还拍摄了《笼屋之夏》,这也是陆洲的毕业作品。这部作品讲述高二学生李佳文在暑假期间偶然间结识了楼上的群租者黄时彦,与其一同度过了一段短暂夏日时光的故事,与《到银河去》具有一定联系,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属于“同一个宇宙”。 《笼屋之夏》的制作规模比《到银河去》升级了不少,整体流程更向职业化方向靠拢,这也是陆洲对本科四年学习的总结。

陆洲导演的短片《笼屋之夏》入围第四届86358贾家庄电影周

探寻不同的创作路径

陆洲乐于尝试不同类型的剧本,他写的第一篇长片剧本是《牺牲》,剧本讲述3名老同学在一次十年后的聚会中慢慢揭开当年一起意外事件的真相。三人发现自己对此事均负有一定的责任,然而时间已不可逆,他们只好在风中沉默不语。现在回看这个故事,陆洲觉得片子比较稚嫩,具体的台词、结构编排等还有非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而《表白吧!在毕业前》是陆洲所任职的公司的作品,他在里面担任的是策划和执行导演。陆洲表示,校园题材的故事要脱离俗套,需要真正从学生视角出发,否则就会有悬浮脱离实际的风险。此部影片入围了CCTV-6电影频道举办的传媒大奖,已经于今年6月16日在全国公映。陆洲任职的公司的另一部作品《夏夜骑士》,已经于2021年6月全国上映。影片曾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

陆洲(右一)与剧组主创在《表白吧!在毕业前》首映礼上

要尝试从不同的角色思考和看待影片,陆洲也不局限于导演这个固定的身份,他也担任过短片的制片人,《第十三夜》这个短片是陆洲第一次以制片人的身份开展工作,后来这个影片还入围了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节先锋创作单元。文牧野导演是陆洲这一代后辈导演的榜样。短片方面,文导除了《Battle》,还有《安魂曲》《金兰桂芹》,陆洲会反复观看、学习这些短片,对他的导演生涯有指引借鉴的作用。担任短片《第十三夜》制片人的经历也让陆洲对制片人的身份与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制片人需要把控影片从构思、写作到最终发行的所有事项,与导演相比,制片人既要把控影片的艺术水准,又需要对出品方的投资负责,做好这份工作需要强大的沟通能力、技巧以及一定程度的社会资源。这次经历对于陆洲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他也在工作当中丰富了自己并获得了进步。

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机缘巧合之下,陆洲加入了《天下乌鸦》剧组。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国际化的电影剧组,影片的主创均为有着国外留学经历的电影留学生。导演唐艺曾在香港、纽约求学,她在南宁体验一番之后在影片中加入南宁元素。她将香港电影喜剧特色与世界范围内多样化的社会性别观念融入南宁本土化的地域、景观中,创造了一部耳目一新的短片。影片在不久后入围次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让所有组员为之振奋,后来又拿下短片金棕榈奖。时至今日,想起这段经历,陆洲还是会感到不可思议。

说起文艺片,陆洲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文艺片在如今的市场语境下似乎被打上了“晦涩”“票房成绩差”的标签,而陆洲个人更愿意将其看作是具有一定的作者表达的艺术电影。贾樟柯导演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曾将陆洲击中。贾导将目光投向当代电影中曾被忽视的边缘人物,用饱含感情又不动声色的视听语言,呈现在时代变迁下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的故事,让陆洲感到敬佩、感动。

未来,陆洲打算继续拍摄几部在广西发生的短片电影,同时开发他的长片处女作。对于家乡广西,陆洲认为,广西作为边疆省份以及壮族自治区,有着非常多的素材、题材与取景地等待发掘,广西不仅可以拍摄乡土风情的乡村题材电影,也可以拍摄带有神秘色彩的民族神话故事,或现代演绎版本,总之在广西拍摄电影,需要抓住广西的本土特质。这几年来,华语新电影在全国各地开花——贵州、新疆、青海、东北三省,各地“新浪潮”电影正在萌发,对广西电影及广西电影人来说,这是个跟上浪潮的好时机。

来源 | 南宁晚报·南宁宝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宗文 文/图 实习生 李彩红

编辑 | 高纬

校对 | 卢小青

审核 | 奚林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南宁   短片   北京大学   银河   广西   电影节   剧本   家乡   导演   影片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