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使用不同的针灸疗法的疗效有何不同?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胃轻瘫(GDP)是目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糖尿病预后有不良影响。

DGP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神经病变、胃肠激素紊乱以及胃组织细胞学病变等。在西医治疗方面主要以促胃动力药等对症治疗为主,虽有一定临床疗效,但仍存在不良反应多、复发率高等问题。

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辅助治疗DGP有明显疗效,尤其针灸治疗,不仅安全有效,又不增加患者服药负担,不良反应少。

中医理论为针灸治疗DGP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众多临床试验研究已证明针灸治疗DGP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针灸治疗DGP提供了临床依据。但针灸治疗手段多样丰富,如何选取或配合乃是临床医师的一个抉择。

定义及流行病学资料

糖尿病胃轻瘫(DGP)又称为糖尿病性胃麻痹或糖尿病性胃潴留,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表现为不伴有器质性病变的非梗阻性的胃排空障碍。

主要症状包括早饱或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上腹痛、厌食、体重减轻等,通常餐后较为严重。DGP患者胃排空功能降低,可引起营养吸收不良、药物吸收效果降低、血糖波动较大、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间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对糖尿病预后有不良影响,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

糖尿病是我国四大慢病之一,患病人群基数大,且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多种因素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仍在逐渐增加。

有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6%;而1型糖尿病患者DGP的发病率为33%,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为7.5%。老年糖尿病患者DGP发病率更是高达70%左右。

另有研究发现,DGP有明显的性别倾向,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大部分DGP患者症状并不典型,且明确DGP的诊断需通过较为繁杂的辅助检查,其临床误诊或漏诊率较高,故DGP的实际发病率有被低估的可能性

糖尿病是我国四大慢病之一,患病人群基数大,且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多种因素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仍在逐渐增加。

对病名的认识

糖尿病胃轻瘫是西医学病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并没有对此病名的直接记载。目前DGP没有统一的中医病名,仅是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痞满”、“呕吐”等范畴。中医对“痞满”、“呕吐”有深入的研究。

如《景岳全书》:“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脾胃论》:“呕吐哆皆属脾胃虚弱,或寒热所侵,或饮食所伤,致气上逆而食不得下”等。

而明代孙一奎的《赤水玄珠》中载:“消渴……一日夜小便二十余度……饮食减半,神色大痒…不能食者必传中满鼓胀”,即糖尿病患者病程迁延,脾胃运化失司日久,可出现食欲下降、纳少,严重者甚至痞满胀闷,不能进食。

这提示中国古代医家对糖尿病逐渐发生胃轻瘫这一过程己有认识。糖尿病胃轻瘫可属于消渴病伴痞满或呕吐的范畴。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现代学者多认为DGP发病与脾、胃两脏腑功能失调及气滞、痰浊、湿阻、食积、血瘀等密切相关。仝小林认为,中焦气机逆乱,脾胃功能失常是DGP基本病机;治疗上以辛开苦降、调理中焦贯穿始终。

吕仁和等从“气机升降”理论阐述DPG病机是消渴日久,脾胃虚弱,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常,产生痰浊、水湿等病理产物,痰浊、气滞、水湿等复又阻滞中焦气机而致气机升降失衡;治疗上以调畅气机、辛开苦降为法。

张兰认为DGP当“从肝论治”,久病多郁,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治疗上注重疏肝理气。综述之,DGP病位主要在中焦脾胃,与肝、肾关系密切,多以脾胃虚弱、升降失调为本,气滞食积、痰浊湿阻等为标,乃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

针刺治疗DGP现状

近年来的文献报道中,采用针灸治疗DGP非常普遍。针灸治疗DGP的疗效是确定的,己得到广泛验证。相关研究显示,针灸能改善DGP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胃排空率,改善胃动力;

改善胃肠激素紊乱,加快胃肠运动;提高胃窦Cajal间质细胞表达数量,改善胃电节律;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调节自主神经细胞功能等。从多方面肯定了针灸对DGP的疗效。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大特色疗法,对于DGP的治疗创伤小、起效快、无副作用,发挥了极好的治疗作用。针灸治疗DGP的方法很多,包括针刺、电针、灸法、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穴位贴敷等,单一针灸疗法或多法联合或针药并用。

体针疗法

近年来针刺治疗DGP的研究较多,但对于辨证思路及经络穴位的选择上并不统一。通过查找文献发现治疗本病的选穴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种:调理脾胃、合募配穴、俞募配穴、任脉取穴等。足三里是最常选用的穴位。

宋妍瑾等采用“调理脾胃”针法针刺治疗64例DGP患者,结果显示患者冑轻瘫症状评分、血清跨膜蛋白16A含量较前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达86.7%,提示其机制可能与减轻ICC损伤有关。

杨明等对60例DGP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合募配穴针刺对比非经非穴针刺治疗,经30天的针刺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症状、胃排空率、胰岛素用量、血清胃动素水平上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合募配穴疗效更佳。

郭召平等采用胃俞募配穴针刺治疗34例DGP患者,经4周治疗后发现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王芹芳选用中腔、上胺、下脘、膻中、关元、气海等任脉经穴。

对21例DGP患者进行针刺治疗1月后,总有效率达85.71%,胃排空能力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前改善。姚金等对60例DGP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随机分为远端取穴组(足三里、内关)和局部取穴组(足三里、中脘)。

针刺20次后结果显示:两组GCSI的各项症状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腹部饱胀感方面,局部取穴组优于远端取穴组;在改善情绪方面,两组效果相当。

电针疗法

陈红等将89例符合DGP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电针组于足三里、中脘、天枢、上巨虚等穴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莫沙必利。

连续治疗2周后,结果提示两组患者血清MOT、GAS及SS明显降低,电针组效果更显著。另有研究表明,足三里、三阴交电针刺激能显著缩短胃排空时间,降低MOT、GAS、生长激素释放肽、血糖,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胃动力,改善血糖有关。

灸法

临床上对于脾胃气虚或脾胃虚寒型DGP患者,灸法效果显著。劳美玲等采用重灸(60min/次)中脘穴治疗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4周疗程结束后,在临床症状评分、MOT、GAS及胃排空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且治疗组(重灸中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莫沙必利)。孟娜等将134例脾胃虚弱、湿浊内蕴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均分为隔药灸组和西药组,隔药灸组于“翻胃”穴予隔药饼灸40min,西药组予莫沙必利。

治疗6周后,结果提示两组患者GCSI评分、MOT、GAS均较前降低,胃排空率较前上升,但隔药灸组疗效更佳。另有研究发现,艾条灸可降低血清MOT水平、缩短胃排空时间,改善血糖。

耳穴疗法

郭文佳等采用耳穴压豆联合饮食疗法治疗3〇例dgp患者,选穴取单耳脾、内分泌、肾、三焦、神门、交感等穴,治疗1月后总有效率达96.66%。

一项Meta分析显示,耳穴贴压治疗DGP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且耳穴压豆可以降低患者餐后2h血糖,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但由于纳入文献偏少,基础文献质量偏低,结果存在一定偏倚。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治疗DGP在穴位选择上多选足阳明胃经穴位,其中又以足三里居多。刘建梁等于足三里、上巨虚予甲钴胺进行穴位注射,治疗1月后总有效率达92.3%,且胃电节律(餐前和餐后的胃电振幅、胃电频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另有一研究表明,足三里穴位注射结合腹针治疗能明显降低DGP患者血清MOT、GAS,提高胃排空率。

近年的一项关于穴位注射的Meta分析中。结果提示穴位注射治疗DGP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且在降低血清MOT、GAS上有显著效果,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治疗组干预措施除穴位注射外,大多结合其他疗法,其结果说服力较弱。

穴位埋线疗法

刘嵘釆用穴位埋线治疗30例DGP患者,20天埋线1次,共3次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潘立酮。另有研究显示,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DGP,可有效降低GCSI评分,改善胃肠激素水平。

其他疗法

金义羚等釆用温针灸治疗轻、中度DGP患者,其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仅基础的降糖治疗),且发现血清瘦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提示温针灸改善DGP症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来达成的。

另有一项研宂显示,温针灸对DGP患者能改善胃动力,加快胃排空,降低胃肠激素(MOT、GAS)水平。孙建华对52例老年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采用针刺加闪罐治疗,经8周治疗后,结果显示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排空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体而言,临床上治疗DGP的针灸措施很多,皆有不错的疗效,其中取穴方法主要以循经取穴、俞募配穴、合募配穴、辨证取穴等为主,穴位多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循经取穴以取脾胃经为主,结合任脉、肝经等,选用足三里、天枢、大横、中脘、内关、三阴交、下巨虚、丰隆、公孙、关元、太冲等;俞募配穴以胃、脾、肝、肾等背俞穴及其募穴;

合募配穴以胃、大肠、小肠的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及其募穴中脘、天枢、内关。

综上所述,根据既往的临床研宄,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己经取得一定成果,证明了针灸疗法干预治疗DGP疗效明显,对症状改善有显著作用,且能提高胃排空率、改善胃肠激素等。

不同针灸疗法对DGP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目前对于大多数针灸治疗DGP的RCT研究多是与西药进行的对照研究,缺乏各种针灸疗法相互间的对比试验,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出疗效更佳的针灸方案,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针灸   疗效   疗法   电针   患者   脾胃   血清   穴位   针刺   糖尿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