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项目破圈,亚运观众席上坐满浙江“小剑手”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于瓅 王夷

9月29日下午,杭州亚运会女子团体佩剑和男子团体重剑比赛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举行,这也是本届亚运会击剑项目的收官日。

在此次亚运会中,中国队总共获得2金4银2铜。其中,在女子团体花剑决赛中,陈情缘与队友黄芊芊、王雨婷以34 31击败韩国队,为中国队斩获一枚金牌。在这支队伍里,除陈情缘外,黄芊芊、王雨婷、王英璎均为“00后”小将。

融合了力量、速度、专注力和智慧的击剑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参与其中。在赛场上,中国队的小将们意气风发;观赛席上,“10后”小观众们为选手摇旗呐喊;而赛场外,击剑也成为了众多家长为孩子规划的体育项目新选择。

亚运会击剑赛场观众席。 潮新闻 王夷 摄

工作日热情不减

观众席上多为“10后”小剑手

潮新闻记者发现,现场观看击剑项目的观众并不少,多数是家长带着孩子来观赛的,其中有不少是“10后”小剑手。

从台州赶到杭州,沐宸和妈妈只为了看一场击剑半决赛,赛程结束后,她们还要再赶回去,“现场观赛对孩子的帮助比较大。”

击剑比赛进行时,沐宸和妈妈就坐在观众席上,小小的她紧紧地盯着赛场,选手们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想错过。赛事紧张时,沐宸也会站起来,但更多时候只是安静地看或是和妈妈小声讨论。虽然只有8岁,但沐宸却已有4年佩剑学习经历。

“起源是因为击剑馆的老板是我们朋友,就把孩子送去学一下,当时觉得学击剑的女孩子就看起来很优雅挺拔,而且能强身健体。”沐宸妈妈告诉潮新闻记者,开始学实习击剑时,因为年纪太小,沐宸几乎是被教练抱着在场上训练。而随着年纪增长,沐宸越来越喜欢击剑,“能上场比赛后,就感觉小孩子在竞争意识或者受挫能力上面都有提高,我感觉这也是蛮好的。”

和沐宸一起来的以薛,在同一个击剑馆学习,相较于沐宸,以薛显得格外激动:“现场真的很刺激,回去我也要好好练习,争取未来能参加比赛。”

10岁的以薛也已有3年多的剑龄,他迫不及待想要和同学还有教练分享观赛的感受,以薛边向潮记者比划边着击剑动作边说:“回去要跟着视频里面他们的动作学。”

以薛的妈妈胡女士告诉记者,以薛从幼儿园时期开始练习佩剑,起因是以薛当时协调性并不太好,“我当时就给他上了一节体验课,就觉得挺不错的,姿态、体型都很好,教练也教得很用心,就这么让坚持了三年。”佩剑难度高、训练强度大,受伤也在所难免,两位妈妈接受采访时都表示,学习击剑更多的是需要坚持。

亚运会击剑赛场观众席。 潮新闻 王夷 摄

小众项目破圈

青少年为何喜欢“击剑”

2018年,多部门印发《击剑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以青少年市场为击剑培训产业发展重点。鼓励学校在政府部门指导下与击剑俱乐部及社会组织合作开设击剑公开课,以培养青少年击剑技术、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为导向,促进青少年击剑培训产品体育属性与教育属性的融合。

随着政策的出台,各地的击剑俱乐部数量也迎来迅速增长。

“我们就是在杭州市民中心报班学习的,很方便。”另一位在现场观赛的家长点点妈妈告诉记者。

6年前,蒋立军所在的黄龙体育中心艾鲁特击剑馆是浙江省内唯一的击剑馆,在这几年内,击剑培训项目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俱乐部开始挺进浙江,击剑成为更多家长作为课外兴趣班的选择,更以市场的形式带动了体育发展。

“击剑培训未来一定是向好,这几年,大家对于身体素质的需求比以前要热烈一点,家长和学校包括教育局对于这种体育的认可度都在慢慢提高。”对于击剑的破圈,蒋立军有更为强烈的感受,“现在杭州击剑俱乐部的话,大概有35家,整个浙江省内俱乐部应该有差不多200~250家。

亚运会击剑赛场观众席。 潮新闻 王夷 摄

亚运会击剑赛场观众席。 潮新闻 王夷 摄

蒋立军告诉记者,现在,浙江包括杭州小选手们在全国俱乐部联赛上,乃至于全国同级别的儿童赛场上都有着不俗的成绩。

“你可以感受到所有的运动员都是非常有自信的,这也是由内而外的。”蒋立军曾是八一队国家一级击剑运动员,他表示,击剑不但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还能磨练心智,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这也成为不少家长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击剑是很艰苦的,需要坚持不懈,另外赛场上总是有输有赢,对于孩子品质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击剑   中国队   佩剑   观众席   杭州   亚运   俱乐部   浙江   亚运会   赛场   青少年   观众   妈妈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