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专题报告:周期冰点将过,开启国产替代新征程

(报告出品方:中国平安)

行业现状与整体趋势:有望U型反转

半导体:分为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分立器件四大类

半导体分为四种类型:半导体可分为集成电路、分立器件、传 感器和光电器件四类,其中集成电路是指将数以亿计的晶体管、 三极管、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与电阻、电容、电感等基础电子 元件连接集成在基板上并封装后,使其具备复杂电路功能的一 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

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紧密度高

从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来看,上游是半导体材料、设备及EDA 工具;中游是设计、制造、封测三个关键环节;下游应用 领域包括消费电子、通讯、工业、数据中心、汽车等。 从集成电路产业模式来看,行业最初为IDM模式,(即由一 个厂商独立完成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三大环节),英特 尔、三星和德州仪器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IDM企业。后续台 积电开启了代工模式,即把轻资产的芯片设计与重资产的 芯片制造进行分离,形成了当下Fabless和Foundry为主的 产业分工模式。

集成电路: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占下游主要应用,设备、IC设计等是利润核心环节

从全行业价值量角度看,晶圆制造领域规模及盈利能力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究其原因,晶 圆制造需要高昂的资金投入以及持续的研发和迭代,尤其先进制程领域更是由台积电和三星 两大巨头所垄断;设备方面,由于设备研发及制造难度较高,设备各细分领域都处于份额高 度集中状态,企业盈利能力也处于较高水平;封测方面,行业技术壁垒较低,属于资本及人 力密集型产业,在全产业链受到挤压,毛利率及盈利水平较低。

集成电路:目前产业自给率仍较低,核心优势在制造及封测环节

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33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 10458亿元,期间CAGR为15.8%,高于全球增速水平。我国集成电 路需求旺盛,但国内自给量不足,依赖大量进口,导致较大贸易 逆差。 从全球产业分工上看,美国在上游设备、材料、设计等多个细分 领域占据显著优势,尤其在EDA/IP、逻辑芯片设计和设备制造领 域占比均达到40%以上;日本在材料方面具备优势;中国台湾在 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实力强劲,中国大陆则在封测领域占据优势。 根据SEMI数据,从全球晶圆厂扩产来看,2022年全球将扩建29座 晶圆厂,产能最高可达每月40万片,其中中国是主要发力方。

EDA/IP工具:客户粘性高,国际巨头垄断

EDA软件:EDA软件是集成电路产业上游基础工具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简称,是广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一种,是芯片设计的基础工具。芯片 设计工程师通过利用EDA工具,可以实现芯片的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出版图等过程的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持续发展,晶体管密度快速上升,芯片设计难度持续加大,加上工艺变革的加快,电子工程师更加需要利用 EDA工具来提升逻辑综合、布局布线、仿真验证的效率,EDA工具变得越来越重要。

EDA软件:全球和中国EDA市场前三厂商均被海外巨头霸占

全球EDA市场高度集中,市场份额被海外三大巨头霸占。根据赛迪顾问,全球EDA市场被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楷登电子) 和Siemens EDA( 原为MentorGraphic,2016年为西门子收购)主导,2020年以上三家厂商的市场份额约78%。 国内EDA市场前三厂商与国际相同,华大九天等国内企业加速追赶。赛迪顾问数据显示,国内EDA市场前三家依然为Synopsys、Cadence 和Siemens EDA,在国产替代大背景下,受益于国家政策驱动以及自身技术的提升,国内诞生以华大九天为代表的EDA公司正在抢占市 场份额,2020年华大九天在国内EDA市场已占据6%的市场份额,并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半导体IP:半导体IP种类数量随着工艺制程演进而增加

半导体IP技术,包括半导体知识产权核、IP核、IP模块,是逻辑、单元或者集成电路设计布局重要的可复用单元,处于集成电路设计 行业上游,下游客户主要为成熟的芯片设计公司和IDM、新兴的芯片设计公司,以及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等。 根据IBS统计数据,28nm工艺节点的单颗芯片中已可集成的IP(包括数字IP和数模混合IP)平均数量达87个。当工艺制程节点演进至 5nm时,则芯片集成的IP平均数量提升至218个。显而易见,工艺制程越先进,单颗芯片可集成IP数量越多,驱动半导体IP整体市场规 模的提升。

材料:品类繁杂,日企领先

半导体材料: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于2022年增长至727亿美元

根据SEMI的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整体规模增长 8.9%,达到727亿美元,创下新高。其中,晶圆材料市场增长10.5%,达 到447亿美元;封装材料市场增长6.3%,达到280亿美元。分区域来看, 2022年,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约129.7亿美元,已第三年成为全 球第二大市场,占比18%,仅次于中国台湾地区。

半导体材料:主要分为前道晶圆制造材料和后道封装材料两类,品类繁杂

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和封测环节,主要分为前道晶圆制造材料和后道封装材料两类,以晶圆制造材料为主。前道晶 圆制造材料包括硅片、光刻胶、掩膜版、溅射靶材、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CMP抛光材料、超净高纯试剂等,其中硅片占比最大; 后道封装材料包括键合线、封装基板、引线框架、陶瓷封装体、包封材料、芯片粘结材料等,其中封装基板占比最大。

行业特点:品类繁杂,技术壁垒高。半导体制造过程繁琐且复杂,涉及诸多材料,行业细分市场众多,具有技术壁垒高、研发能力要 求高、资金投入门槛高等特点。而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演进,微纳制造工艺对材料的纯度、精度、功能性 等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CMP抛光材料:主要被美日垄断,国内企业已取得突破

CMP环节需要应用到多种材料,包括抛光液、 抛光垫、CMP后清洗液、钻石碟。根据 Techcet的预测,2023年CMP耗材市场将下 降约2.4%,而2022年市场增长9%达到近35 亿美元,预计2022~2027年的CAGR将达到 5.2%,铜、钨、氧化物仍占多数,但新金 属如钴、钼、钌等增长最快。 全球抛光垫市场主要由美国的陶氏杜邦寡 头垄断。鼎龙股份的抛光垫打破垄断, 2022年实现收入4.58亿元,同时抛光液、 清洗液已开始形成规模化销售。 长期以来,CMP抛光液市场主要被美日所垄 断,其中Cabot是全球第一的抛光液和第二 大抛光垫供应商。抛光液细分种类繁多, 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其中,市占率最高的 Cabot已经从2000年约80%下降至2019年约 33%,表明全球抛光液市场朝向多元化发展, 地区本土化自给率提升。安集科技抛光液 产品已涵盖铜及铜阻挡层、介电材料、钨、 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等多个平台, 2022年实现营收9.5亿元。

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可期

半导体设备:以晶圆加工设备为主

半导体设备主要运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和封测两个流程,分为晶圆加工设备、检测设备和封装设备。在新建晶圆厂设备投资中,晶圆 制造相关设备投资额占比约为总体设备投资的80%。半导体设备技术难度高、研发周期长、投资金额高、依赖高级技术人员和高水平 的研发手段,具备非常高的技术门槛。晶圆加工流程包括氧化、光刻和刻蚀、离子注入和退火、气相沉积和电镀、化学机械研磨、晶 圆检测。所用设备包括氧化/扩散炉、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设备检测设备等。

半导体设备:全球WFE设备销售额2023年将下滑至874亿美元

据SEMI2023年中最新报告数据,2022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总销售额创新高,达1074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同比下滑18.6%至874亿美 元,2024年可望回升至1000亿美元。其中晶圆厂设备预计2023年将下降18.8%至764亿美元,测试设备市场销售额将萎缩15%至64亿美 元,封装设备销售额将下降20.5%至46亿美元。从应用看,代工和逻辑应用的设备销售额占晶圆厂设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预计2023 年将同比下降6%至501亿美元,DRAM设备销售额将下降28%至88亿美元,NAND设备销售额预计将下降51%至84亿美元。区域分布上, 2022年中国大陆第三次成为半导体设备的最大市场。

半导体设备: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可期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共进口13类 半导体设备,排名前两位的是等离子体干法 刻蚀机和CMP设备,但进口额有所减少。中 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CEPEA2022年的报 告显示,离子体干法刻蚀机、氧化扩散/热 处理设备、清洗设备、去胶机、CMP等五项 设备国产化率已超过20%。除光刻机外,国 产设备基本覆盖28nm,但总体来说,集成电 路关键设备还是依赖进口,关键设备进口零 部件占比仍较大。根据CEPEA2023年的报告, 2022年国产半导体设备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国 产化率已经提升到23%,同比增长3.4pct。

干法刻蚀:分为介质刻蚀和导体刻蚀,市场高度垄断

刻蚀指将硅片上未被光刻胶掩蔽的部分 通过选择性去掉,从而将预先定义的图 形转移到硅片的材料层上的步骤。刻蚀 可以分为湿法刻蚀和干法刻蚀。湿法刻 蚀各向异性较差,干法刻蚀是目前主流 的刻蚀技术。根据被刻蚀材料的不同, 刻蚀设备可分为介质刻蚀和导体刻蚀, 其中导体刻蚀包括硅刻蚀和金属刻蚀。 导体刻蚀和介质刻蚀占比大概在1:1附近 波动。

芯片:不同应用不同表象

模拟芯片:链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市场规模呈现螺旋式上升态势

模拟集成电路指在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完成对连续函数形式模拟信号进行一定功能处理的集成电路。模拟芯片可用于将声音、压力、 温度、光等物理信息传输到计算的数字世界中,实现电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模拟芯片还用于通过转换,分配,存储,放电,隔离和 测量电量来管理所有电子设备中的电源。模拟半导体广泛用于工业,汽车,消费和通讯行业等终端市场。

5G、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应用将催生半导体模拟芯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WSTS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模拟芯片市 场规模将增长至909.5亿美元,其中以通讯市场为最大的应用领域。整体看,模拟芯片规模增长速率与集成电路产业增长率保持一致, 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状态。

模拟芯片:信号链和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受益于较长的生命周期和较丰富的应用场景,信号链模拟芯片的市场在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整体规模稳步增长。根据IC Insights报 告显示,全球信号链模拟芯片的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92.3亿美元预计增长至2023年的118亿美元,平均年化复合增长率接近5%,其中 信号转换器、放大器/比较器、接口产品也相继同步稳定增长。

受益于物联网、汽车电子等下游应用端需求旺盛,电源管理芯片近年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IC Insights报告数据,全球电源管理 模拟芯片的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225亿美元预计增长至2023年的450亿美元左右,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模拟芯片:国内模拟企业厚积薄发,追赶国际巨头

根据国内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梯队。截止到2023H1,国内公司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模拟芯片第一 梯队,主要包括圣邦股份、思瑞浦、艾为电子、卓胜微、韦尔股份等,上述企业在信号链芯片及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技术研发水平及 业界口碑均名列前茅,在运算放大器、比较器、ADC芯片/MCU芯片、线性产品、转换器产品、接口产品及电源管理芯片均有较大的出 货量。第二梯队为市值低于100亿的模拟公司,主要有芯朋微、富满微、芯海科技、希荻微、晶丰明源、力芯微、帝奥微等,这些公 司在研发水平、产品种类及出货量上正努力追赶第一梯队。

功率器件:电动车单车ASP显著提升,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快速增长拉动需求

功率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中价值量大幅提升: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2022年电动车平均单车半导体价值量已达到1000美元, 相比传统内燃车提升了一倍,其中价值量提升最多的是功率半导体,预计到2028年纯电动车的单车半导体价值量将达到将近1500美元, 其中功率半导体占比近半。根据EV Volumes的统计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0年的5.6%大幅提升至2022年的25.6%。

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快速增长拉动功率半导体需求:根据英飞凌的数据,在风能、光伏、储能应用中,功率半导体的价值量在 1500~5000欧元/MW不等。随着全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储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快速发展,新增装机容量的快速提升持续拉动 对功率半导体的市场需求。

制造:全球晶圆代工产业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

制造端:全球晶圆代工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晶圆代工市场呈现一超多强

全球晶圆代工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Gartner的最新数据,按照销售额口径,全球晶圆代工行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629亿美元 增长至2022年的1305亿美金,2018~2022的CAGR为20%。

晶圆代工技术迭代快,马太效应明显:晶圆代工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型行业,技术、人才、资本缺一不可,TOP10竞争格局也较稳定。 根据Gartner的数据,2022全球市场前十的晶圆代工市占率达92.7%,相比2021年提升了0.2%,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绝大部分被我国 台湾地区所占据。从企业来看,2022年台积电以58.1%的市场占有率一马当先,三星和联电分列第二、第三,大陆厂商中芯国际、上 海华虹半导体和上海华力微分别位列第五、第七和第九。

制造端:晶圆代工价格延续下跌,全球半导体产业下行超预期

根据群智咨询的预测,由于下游库存调整节奏仍较慢,晶圆代工厂订单数量和产能利用率缺乏增长动力,2023Q2全球纯晶圆代工(不 含IDM)出货量约713万片(12英寸等效),同比下降22%。主要晶圆代工厂平均稼动率约74%,同比去年同期的98%稼动率显著下滑。 传统旺季将带来订单增加,但整体需求回升幅度较小,晶圆代工价格在Q3将继续下跌,预计降幅逐步收窄。

从晶圆代工厂商业绩来看,台积电2023Q2营收为156.8亿美元,同比减少10%,环比下降5.5%;净利润为58.7亿美元,同比减少23.3%, 环比减少12.6%;毛利率为54.1%,环比下降了2.2pct。公司预计3季度营收约167至175亿美元(中值171亿),将环比增长9%。由于全球 半导体复苏进程弱于此前的预期,公司2023财年收入预期从此前的指引下降约5%下调至下降10%,公司预计Fabless厂商库存控制和消化 效果将逐步显现,4季度行业库存将逐步回归到健康水位。

封测:稼动率回升,下游复苏在即

半导体封测:封装测试是监测半导体周期景气度的重要环节

封测产业处在半导体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作用为对半导体芯片进行封装、测试与检测,满足下游终端客户的使用要求。 封测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人工密集型,直接对接下游终端,因此下游应用变化和需求变化直接影响封测行业的技术路线和稼动率, 二者之间存在强大的互动作用与配合机制。因此,与晶圆端一样,封测产业也是监测半导体周期的重要指标。

半导体封测:代工属性驱动封测市场稳步增长

封装测试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生命周期占据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大量的机台投入、人力投入等,属于资金密集型、人员密集型领域。 在半导体产业转移、人力资源成本优势、税收优惠等因素促进下,全球集成电路封测厂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全球集成电路封测市场规模长期保持稳步增长,从2016年的510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643亿美元,期间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中国集成电路封测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565亿元增至2022年的2819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3%。

竞争格局:国内封测三强挤进全球前十

苹果、德州仪器、英特尔、联发科等国际知名芯片公司在各自芯片领域占据龙头地位,其产品线丰富且体量巨大,且最新一代产品一 般需要最为先进的封装技术,国际封测龙头日月光、安靠等封测企业在国际芯片企业的需求带动下,不管在技术上还是营收上均跻身 全球封测前排。根据芯思想研究院数据,2022年全球委外封测公司市占率排名来看,日月光和安靠市占比分别以27.11%和14.08%的市 占率位列第一和第二,其中前10名中有3个中国大陆企业,分别为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和华天科技。

封测行业具有较强的代工属性,属于资本密集型,容易形成集群效应。根据Gartner发布的2022年全球封测厂商营收数据,按地区划 分,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累计占据全球75%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相对稳定的产业格局。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三星   半导体   代工   冰点   集成电路   周期   芯片   美元   材料   设备   全球   行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