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一流到破产重组,中国的机床制造,是如何“跌下神坛”的?

编辑丨王桑

前言

被称为“工业母机”的机床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中国作为制造强国,自然也离不开机床的基础支撑。外国还有媒体报道,他们声称:要卡中国机床的制造,中国就会跌下“神坛”了。

而长期以来,大家对于中国的机床制造显然也没有了底气,甚至还有人宣称:中国就是靠着别的国家才能制造出一些机器,没有别国的机床,中国的制造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因为我国的机床制造现如今确实做的还不够好,但是那样的言论也实在过于激进,从中国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就可以看出,我国的机床制造并不是形同虚设,并且“我们”还曾站在顶峰。

中国机床制造的“辉煌”

机床之所以被誉为“工业母机”是因为机床是“生产机器的机器”,从高铁、飞机、航母到手机、电脑都依赖着机床才得以生产。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机床或者是机床的技术方面仍旧达不到要求,那么一些机器可能无法被制造,而我们也无法将其投入使用。

机床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享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的机床制造的开始却比其他国家要慢不少。

建国初期,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外部技术的封锁,我国的机床制造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而别的国家呢?早在十八世纪英国就制造出了第一台机床,虽然结构与现在的机床相比过于简单,但是在当时看来,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的飞跃。

而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许多国家都成功地制造出了自己的机床,我国在看到别国机床制造的成功后,也意识到机床制造的重要性,下定决心要自己制造机床。但是起初因为技术限制,我国也只能依靠模仿来制造机床。

尽管技术封锁,尽管发展较为落后,但是我国的相关研发人员们凭借着锲而不舍的毅力,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同时还将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最后终于成功制造出中国自己的机床。

1955年,C620-1车床问世,该机床由沈阳第一机床厂制造,这是由中国成功制造的第一台机床,该机床的性能在当时那个时期也算是比较不错的。而因为意义非凡,当时还将它印刷在流通中的纸币上,成为时代的象征。

再后来,到1958年,我国由成功地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这一创举将中国与国外机床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而相关研究人员们的士气也由此大涨,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机床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尽管中国机床制造起步较晚,但是凭借着大家的不断努力,我国的机床的先进程度也渐渐地赶上了别国。而后,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完成了一半以上机床零部件的国产替代,不仅如此,机床的性能也在逐渐提升。

2012年,中国机床制造迎来辉煌时刻,中国沈阳机床厂已然成为世界机床产量最多的产业。

沈阳机床厂早在2002年销售额还只是十三亿元,而到2011年就涨到一百八十亿,从世界中后排名一跃跻身为世界之首。

好景不长,暴露短板

据相关资料,中国的机床产量再一次突破了以往的记录,甚至超过日本和德国,坐上世界第一的宝座。但是我国在机床制造方面依然存在着短板。甚至还一度面临着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问题。

虽然诸西方国家的机床产量比不上我国,但他们生产的大多是高端机床,而我国在高端机床上的占比还不足十分之一。由此可见,我国机床制造虽然在产量方面占到优势,但在机床制造方面还仍需努力。

而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制造出的机床大多数都处于中端和低端,高端机床的制造依旧不足,这使得我国的机床制造整体处于一个有数量但质量不够的局面。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的技术,想通过研究他们的技术使得我国的机床在质量上得到提升。

但是研究技术又怎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我国在引进别国技术后苦苦研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但是在我国研究相关技术时,别的国家也在不断地进步他们的技术,所以我国机床制造才总是在中低端徘徊。

在努力过后,效果却并不显著,于是我国选择向外国进口机床,不再进行自主研发。我国甚至一度成为世界进口机床大国。但一直进口别国机床并不是一个长久的问题。

即使是一直带领着我国机床制造不断前进的沈阳机床厂也曾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而正因如此,该机床厂的正常运行都受到威胁,似乎随时都面临着破产。有人说,中国机床难道就止于此了吗?

当然不是,在这个危机的关头,一名工程师挺身而出,对沈阳机床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沈阳机床厂重新“站起来”。这位工程师就是关锡友,他是一名老工程师,对沈阳机床厂也做出过很多的贡献。面对沈阳机床厂的“没落”,他选择了向前走一步,带领大家解决危机。

因为对于核心技术把握不到位,所以才落得如此境地。而对此我国相关研究人员们也充分的意识到这个问题,关锡友也做出了行动。他重新成立研发团队,而他的团队主要负责功课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问题。

而在他的“改革”下,沈阳机床厂也展示出自己的实力,成功地突破百亿销售大关,站在了世界的顶峰。2012年,沈阳机床厂便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便是中国机床最辉煌的时期,也显示出中国制造丰厚的底蕴。

带着希望,继续努力

但是即使在“崛起”过后,仍旧存在着风险。2013年,大连机床被有关部门要求重整,而后紧接着沈阳机床厂也陷入重组局面。可以确定的是,这一切的根源还在于数量和质量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别国对于我国的限制等问题。

因为别国的技术封锁,我国的机床研发变为自主研发。自主研发更是困难重重,我们能够造得出来的,别的国家从价格上对我们进行压制,而我们造不出来的,他们便对我们实施封锁,甚至禁止出售。

日本对于我国的机床产业更是密切关注,一旦我国在机床相关领域有所突破,他们就立刻接触禁令,同时向中国大量出口,率先抢占市场,从而对我国的机床产业进行打压。不得不说,他们在压制我国发展这方面也是想尽了办法。

大家对于中国机床的现状大多是内心很迫切地希望它能够再次发展起来,但是能力有限,无法做出实际的举动。甚至还有很多人高呼:“救救中国机床!”。对此,我们应该担心,但这样的话属实有点夸张了。

而近日,美国还要求瑞日停止向我国出口高精度的机床,与此同时,日本也可能对此实施相关举措,而我国正面对着对于机床的高需求,毫无疑问,如果真的实行,已将对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但我们对此也不必过于忧虑,我国已经实行推动央企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环节,研发原创技术的策略。对于相关技术问题,要举国全力攻克。虽然任重道远,但是我们也要充满希望。

在进步和补齐短板的过程中,一定也会有别的声音出现。此前有人自诩专家评价道:没钱拿什么研究,没有研发的命,却得了研发的病。对于这样类似的言论,大家完全可以选择无视,一些问题我们要知道,但绝不是通过这样的言语。对此,我们也可以回复:“没有专家的命,却得了专家的病。

在国家的带领下,在相关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的机床制造一定会再次取得辉煌的成就,但那时,别的国家即使想要压制我国也无能为力。有了自己的技术之后,对于别国的威胁,我们便不必害怕了。

笔者认为

在当今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国与国之间拥有了技术就代表着拥有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仅如此,先进的技术还可以极大的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所以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应该将重心放在技术的研发上。

虽然我国的机床制造曾经有过辉煌,但是因为起步晚,我国在该领域也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同时,我国的机床制造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也是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的。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我国的不足,因为只有在了解短板之后才能够有效的攻破。

但对于我国机床制造的不足之处,我们完全不必过于忧虑,因为发展和进步都是需要时间的,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积极地补齐短板,采取相应的措施,国家一定还会再次取得辉煌,再次走向世界的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中国   机床   母机   神坛   日本   辉煌   机床厂   努力   我国   国家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