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唯流量论”

原标题:破除“唯流量论”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成为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也随之出现。“唯流量论”就是其中之一。“唯流量论”是一种片面追求高流量,忽视信息质量和价值的运营策略。这种现象在自媒体领域尤为严重,一些自媒体为了追求流量,不择手段地制造热点、炒作话题,甚至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扭曲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公平公正,危害互联网环境的健康发展。客观真实的流量数据有助于甄别和选择网络内容,但对流量的无底线追求则偏离了流量“航道”。如何破除唯流量论,维护良好的互联网信息环境,已成为当下网络治理亟待解决的难题。

“唯流量论”的表现与危害

助长形式大于内容的歪风。在互联网内容生产中,自媒体为了引流往往优先考虑话题的热度、标题的吸引力、内容的悬念性等因素。如果这些因素配比不当,就容易导致内容低质,甚至产出无用性、误导性信息。

让争议和炒作扩大化。在追求流量的过程中,一些自媒体会通过炒作热点、制造话题、发布具有争议性的观点等方式来吸引用户关注。部分自媒体为获取流量,不问事实真相,一味追求热点,采用刻意夸大个案甚至编造谣言的方式煽动情绪。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带来大量流量,但可能导致网络环境的混乱。

迎合“恶趣味”。一些自媒体为快速获取流量,选择“投其所好”,以满足部分人群对低俗、猎奇信息的需求。或刻意放大矛盾冲突,制造对立情绪。这种刻意迎合一些用户“恶趣味”的创造忽视了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坚守的道德底线,损害了互联网创作应坚持的价值导向。

“唯流量论”的三种成因

从消费主义的角度看,互联网用户的行为可被视为“消费”行为,一些自媒体和网络平台为吸引用户注意力,争相生产吸引眼球的内容,形成了以获取流量为目标的模式。消费主义的即时满足性推动了大量“快消”内容的产生,但同时也牺牲了不少内容的深度和质量。同时,消费主义强调消费者的选择权,可能导致低质甚至虚假内容的传播,因为这些内容更能快速吸引用户。最后,消费主义的商品化思想导致互联网内容的商品化,流量就此成为评价内容“成功”的标准,加剧了“唯流量论”的形成。

从工具理性的角度看,本应为内容质量和社会责任服务的流量工具,本身成了一些自媒体追逐的目标。工具理性强调效率、效果和工具的使用。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流量作为一种可衡量、有形的指标,往往被看作是评价内容成功与否的唯一工具,而内容本身的价值和质量则被忽视或降低。同时,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还导致了互联网用户行为模式的改变。用户在决定是否点击、阅读或转发某个内容时,往往会被标题、图片等能够快速吸引注意力的元素所吸引,而不是内容本身的价值。这种以获取快速满足感为核心的行为模式,也推动了“唯流量论”的流行。

从个人主义的角度看,部分自媒体人倾向于片面追求利益,如获取更多的流量、赚取更多的广告收入。用户在选择内容时,更多基于个人兴趣和偏好,而不是基于对内容质量和对社会大众利益的考虑,这导致了一种忽视社会共享价值的内容消费模式。社会信息需求多元,差异化、定制化信息供给有其必要,“唯流量论”的问题不在流量本身,而在“唯”,说到底,就是把“流量”置于信息传播价值首位,其他方面的价值,如真实、公正、客观等均为其让路。

构建多元、健康、公正的网络环境

推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规范化。当前,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对“唯流量论”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从重视量化的流量数据转向重视真实的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

引导用户建立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用户的阅读习惯是形成唯流量论的一个关键因素。历史上不同时期和地点产生的社交媒体形形色色,但它们都由一条共同的线连接在一起,那就是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分享信息的基础之上。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靠强制是不可能做到的,在信息需求多元格局中,社会本身储备着强大的主流价值共识,要做的是,珍惜并运用好根植人心的正向资源,为它们提供出场的机会,让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在信息实践中得到历练。

加强和完善网络监管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尤其是对虚假信息和误导性内容的打击力度。对于违规的自媒体和网络平台,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提倡网络伦理,树立社会责任感。鼓励自媒体等网络内容生产者不仅追求个人利益,而且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公正性和价值性,将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结合起来。

(黄士多,作者系武汉市互联网舆情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湖北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流量   价值   质量   工具   媒体   社会   内容   用户   信息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