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陈晓敏:退役卖金牌,被爆举家迁往国外,真相如何?

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关注”,这样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也让我了解您的需求,感谢您的支持!

2013年,曾经的奥运会冠军陈晓敏,举家搬迁至澳大利亚。当时这条新闻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将她退役后卖金牌的事拿来宣扬,称她堂堂一个奥运冠军,卖掉国家给的荣誉跑到国外,和叛徒无异。

那么,事实真的如同网络传言那般吗?还是另有实情?

16岁举重天才

1993年,年仅16岁的陈晓敏通过层层选拔,第一次站在大型奥运会舞台。她是参赛人员中年岁最小的,但却是举重女子中成绩最优秀的。这场比赛,陈晓敏刷新三个世界记录,同时也获得女子54公斤级别里的三项冠军,顺利获得第七届女子举重锦标赛的入场券。

陈晓敏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与她平时艰苦训练脱不开关系。从1990年进入省队开始,她拿高要求,高标准规范自己。陈晓敏时常告诉自己,在省队里她没有任何优势,凡是能进入省队的都是各个城市的佼佼者。自己只有比别人更拼命,才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上课时,老师发现她举重习惯不好。对于一个举重运动员来说,一丁点歪斜的举重方式很可能葬送运动生涯,当时的教练蔡俊成专门给陈晓敏制订一套矫正方案。

可是,改掉一个习惯远比建立习惯辛苦,陈晓敏展现坚强意志,每天天不亮起床,结束训练了仍留在教室加强练习,她试图通过勤奋拉低与别人的差距。

在省队的日子很苦,苦到只剩日复一日的训练。陈晓敏对训练甘之如饴,因为比起幼时岁月忍饥挨饿,这已经十分幸福了。更何况她目标高远,拿到奥运会金牌奖是她的梦想。

1993年成功打进女子举重锦标赛后,陈晓敏的人生如同开挂。短短五年间斩获各大热门赛事的冠军,包括全运会,亚锦标赛等国际举办比赛。

陈晓敏的父母看到女儿那么优秀,每每在她上台领奖时,不禁老泪纵横,热泪盈眶。而左邻右舍无不夸赞他们养出一个出息女儿。但实际上,陈晓敏的父母只是最普通不过的农民,耕田种地是他们做了一辈子的事。

出贫身寒

陈晓敏于1977年在广东鹤山县出生。鹤山县经济水平不高,当地人多以种田为生,陈晓敏的父母也不例外。从小陈晓敏就十分懂事,经常帮助父母干农活,比如上山砍柴,背柴,而她为了减轻父母的重担,也为了照顾底下的弟弟妹妹,主动承担起大多数重活。久而久之,陈晓敏的力气就大于同龄的孩子。

在1988年时,国家为充实举重队,特意派遣教练下到各个地方选拔人才。教练下到鹤山县小学,在几百个孩子中挑选,最后挑出陈晓敏。对陈晓敏进行简单察看后,竟发现她是个举重的好苗子,当即推荐她到体校做训练。

教练征求陈晓敏的意见,但当时她还较小,心中摇摆不定。既有对进入体校训练的渴望,也有对前路未知的恐惧。回家和父母商量后,她的父亲表示赞同。陈晓敏的父亲不想女儿和自己一样 一辈子窝在巴掌大小的土地讨生活。进入体校训练很可能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父母的支持下,陈晓敏在体校牟足劲练习举重,从举杠铃的姿势到逐步举起不同重量杠铃。但沉重的训练任务没有将陈晓敏压倒,反而让她磨练意志,造就了坚强不息,刻苦勤奋的精神。

通过五年艰苦训练,陈晓敏有足够强的实力站上大舞台比赛。16岁一举得冠,勇进锦标赛,直到1997年前,她的人生不是在获奖就是在领奖的路上。

然而,长期的举重给身体带来很大伤害。才20出头的陈晓敏受伤比别人严重,在一场比赛前使用药物止痛。该药物被检出含有禁品兴奋剂,裁判当即剥夺陈晓敏两年参赛资格。

禁赛两年,23岁光荣退役

因在一场国际赛事中被查出使用兴奋剂,陈晓敏不得参加接下来两年的奥运赛。刚禁赛时,陈晓敏不免心灰意冷,一面是禁赛的打击,一面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但好在,陈晓敏的父母一直安慰鼓励她,帮助她度过低谷期。

运动员的意志超于常人,陈晓敏没有陷于眼前困难,而是全力以赴为2000年的第27界悉尼奥运会做准备。因为,她自第一次举起杠铃时就暗暗定下目标,终有一天要成为冠军,站上国际奥运领奖台。

为了实现梦想,陈晓敏训练起来更加不要命,常常练到手部没有力气,彻底失去知觉才肯停下。但过度的训练量让陈晓敏身体损伤更重,医生一再告诫她继续练习会伤害到神经,很可能导致瘫痪。

面对医生的警告,陈晓敏视若无睹,依然坚持从基础动作训练。另外,为了缓解疼痛,陈晓敏专门找来骨科医生和神经科医生为自己看病。

医生用一根根细长的针扎进神经,以达到抑制经脉疼痛的效果。陈晓敏后来回忆道:我永远都忘不了那段被针扎的日子,太痛苦了。幸运的是,陈晓敏的身体很快恢复,在选赛中过关斩将,拿到总决赛的名额。

2000年,第27界悉尼奥运赛女子举重比赛中,陈晓敏以抓举112.5公斤和245.5公斤的光辉成绩,夺下奥运金牌。看到国旗冉冉升起,陈晓敏的泪水止不住落下,她为国争光了,实现了梦想,曾经付出的努力得到回报。

那一年,她23岁,拿到万众瞩目的金牌,但也清楚知道,这是最后一块金牌。因为,她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撑她继续举重了。

卖金牌真相

退役后,陈晓敏没有闲着,考进广东商学院进修法律学位,大学毕业后因能力出众到报社机构担任团委书记。在报社里,陈晓敏看到普通大众的真实生活,也知道有很多人过得十分贫困。她时常在想,自己能为老百姓做点什么。

直到有次她回到家乡县城,亲眼所见乡亲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村里的大人外出打工,留下年幼孩子独守农村,这些孩子大多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满大街奔跑。村里只有一所小学,但里面的教学设备,器材等等不仅不完善,连课桌椅子都是惨败不堪。这副落破景象瞬间让陈晓敏升起资助的念头。

2003年,陈晓敏公开拍卖自己的9枚金牌。她想用拍卖来的钱,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在接受采访时,她在镜头说,将金牌卖掉能帮助更多的人,但金牌放在家中只能是摆设。金牌记录了她曾经的荣耀,卖掉并不会抹去,而拍卖的钱帮助了别人才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九枚金牌一共拍卖来524万元,其中奥运金牌拍卖价为125万。陈晓敏用拍卖款为家乡建了一所希望小学,让村里的孩子得到教育。她的善举得到家乡人民赞扬,也引来社会各界的捐助。

几年后,陈晓敏与相恋多年的男友结婚,于2007年诞下儿子。生产后她的身体变得虚弱,引发旧疾,经过几年的治疗,陈晓敏决定搬迁到澳大利亚养病。

她的这一举动引来众人注意,有的人不明真相四处乱说,故意将卖金牌和移民的事情混为一谈。实际上这两件事相隔时间甚远,前后压根没有联系。而陈晓敏也公开说明,举家移民至澳大利亚是为了更好的养病。

一直以来,陈晓敏都关注公益事业,为家乡修建学校,默默在背后捐款,推进国家扶贫任务。她对国家的贡献始终没有停下。

小结:陈晓敏作为一介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受到有心人恶意揣测,实在令人愤慨。而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盲目跟着它走很容易陷入误区,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追寻事件原本面目,拒绝以讹传讹,误导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鹤山   金牌   杠铃   体校   澳大利亚   举重   真相   家乡   父母   国外   医生   女子   陈晓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