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电视“套娃”式收费如何一步步掏空你的钱包?为何会造成这种局面?

编辑:晴晨

以前电视打开就是电视,现在打开全是收费,会员、包月、VIP、VVIP,什么玩意儿这都是?关于电视收费,网上吐槽的太多了,类似的话题也频上热搜,比如“智能电视使用套路”“你家电视广告多收费乱吗”“看个电视太费劲了”等,总之,所有电视用户都面临着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图片来自九派新闻

电视“套娃”收费是指尽管消费者在智能电视上充了一个又一个会员,还是很难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观众如果想自由自主地看电视,需要购买“电视内置的会员+视频网站电影会员+电视剧会员+儿童会员……”这就好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打开一个后还有另一个等着你,并且你也不知道想看的节目还需要买几个会员才能看到。

收费套路可谓花样百出、让人叹为观止。根据自己多年的“血泪史”,网友总结了电视收费的常见套路,都有哪些呢?

多数内容需要付费观看。很多智能电视品牌都有自己的内容平台,但又内嵌了其他热门视频平台APP。无论哪个平台,点进去都有各种套餐,引导用户去消费。在未开通会员状态下,大多数视频内容只提供5分钟甚至更短的试看时间,想要继续观看?先充会员或购买内容。免费专区隐藏较深,需要多步骤操作才能发现。

费用高得离谱。用户如果想要畅通无阻在电视上观看所有节目,就要买下所有平台的高级会员,加起来一年至少要花上近2000元,还不包括有线电视费、宽带费以及付费电影等,不少人直呼“看不起电视”。

电视广告多。打开电视,先要看几十秒的广告。进去后,好不容易找到个免费的,又来60秒广告,放不到10分钟继续看广告。反正只要你想看免费的,不是在看广告,就是在看广告的路上。想免广告观看?需要开通会员。

单片付费。用户开通某些专区的影视会员后,专区内的一些内容仍然需要进行单片额外付费,尤其是一些新近热播的影视内容,除了存在于专门打造的特色影视收费专区内,也经常以单片付费的形式混排在其他已收费专区内。

手机换电视,多掏一笔钱。开通了手机、电脑端的视频会员,以为可以登录到电视上使用,结果事实并非如此,电视观看需额外付费才能使用。

会员分级制,等级越高体验越好。购买会员后,平台并不是“一视同仁”,而是将会员分为好几个等级。用户需要持续购买会员,才能一直升级,享受更多服务。一些视频平台,根据投屏画面的清晰度划分会员等级,比如低等级会员只支持480P清晰度,黄金会员支持1080P高清投屏,4K画质须充值到白金星钻会员。

账号只能在一台设备上使用。会员账号一次只能在一个终端设备上登录使用,在手机上使用就无法在平板、电视上使用。

儿童频道会员价格更贵。孩子想看动画片,结果动漫频道会员价格高于其他频道,比如看电影20元一个月,看电视剧29元一个月,看动画片39元一个月。

先低价引流,自动变全价。为吸引用户开通电视端会员或成为“全端”“全屏”会员,不少视频软件都使用了大同小异的低价引流策略。比如原价35元,连续包月首月只要几元,到期前自动续费35元每个月,可随时取消。不少用户反映,起初图便宜,首月付几块钱就可成为VIP会员,原打算优惠到期前取消订制,结果一忙就搞忘了,到期后系统自动成为全价会员。年底算账,不是一笔小钱。

以上这些共同形成了“套娃”式收费的种种,也让用户心理上产生“明明已经交了钱为什么还要再交钱的错觉,在这种需要重复消费、一充再充,以及半诱导半逼迫的举措下,用户的耐心和信任也不断被消磨,最终引发了口碑的反噬,那么造成这一收费乱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分析指出,“套娃式”收费乱象是各个内容渠道的收费体系各自为政所致。如今,电视机基础硬件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电视制造商纷纷转向“卖内容”,并想方设法“增收”。智能电视的产业链条中,电视制造商、拥有互联网电视牌照的集成平台还有内容提供方,都想从电视这个入口分走一杯羹。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套娃式”多重收费和不公平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直接原因是相关方为了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缺乏相关标准和制度等也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自新华社

令人欣慰的是,官方终于出手了。8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有关单位,在京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会议要求今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

此次官方出手专项整治,可谓切中了群众的痛点。比如,其中提到的“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本来就不该成为一个问题。今年6月,江苏省消保委对于屡屡出现的“套娃式收费”、重复收费等变相加价行为,点名了多个智能电视品牌和视频网站,并建议出台相关行业标准,提升监管效能。此次更高层面的表态,说明乱象到了不得不出手的地步,必须动一番真格了。

清清爽爽的电视,容不得太短视。各大服务方具有技术优势,更应该在商业模式上理清理顺,探索更友好、更透明的收费体系,更科学、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如此方为共赢之道,“内容变现”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参考来源:人民网、上游新闻、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新京报、南方日报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电视   防不胜防   套路   钱包   局面   智能   专区   内容   用户   广告   会员   平台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