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持续收到涉黄短信?警方透露原因,赶快自查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近日,不少网友纷纷抱怨收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涉及色情和赌博。信息内容宣称发送者是在校大学生,提供色情服务,并夹带着一个诱人的链接,要求接收者点击链接以获取更多信息。有报道显示,这些信息的受众既有男性也有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收到这些信息的手机用户都是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并且这些信息都是通过iMessage的形式发送的。在此情况下,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专家分析认为,这些信息很可能是由于用户的iCloud账户遭受了数据泄露,导致不法分子获取了账户名单,随后通过网络实施了大规模的批量群发行动。


面对这些涉黄信息,包括之前一些涉及博彩和赌博的信息,专家们都一致建议不要轻易理会。一旦点击了其中的链接,就有可能陷入裸聊诈骗、虚假兼职、刷单等陷阱,为了避免损失,受害者应该及时报警。

而对于防范这类垃圾信息,也有一些小技巧。苹果手机用户可以通过关闭iMessage功能来避免这类信息的骚扰。具体操作方法是:进入“设置”选项,然后点击“信息”,最后关闭iMessage功能。这样一来,即便账户信息被泄露,不法分子也难以通过iMessage途径发送信息,从而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令人担忧的是,不仅仅是苹果手机用户受到这类垃圾信息的困扰,还有许多安卓手机用户也遭遇类似的问题。许多网友纷纷留言称,他们在安卓手机上同样频繁地收到这些涉黄和涉赌的信息,显示出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关于这些垃圾信息的来源,根据《2022年上半年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以“106”开头的号码是传播垃圾信息的主要号源,占据了高达96.8%的份额。通过短信平台和虚拟运营商传播各种类型的信息依然是主要的手段,从获取用户联系方式到大规模群发信息,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据业内人士介绍,“106短信”最初是由三大通信运营商设立的网关短信平台,旨在为银行、证券等机构提供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渠道,方便用户辨识合法信息并避开陷阱。然而,后来一些代理商开始滥用这一平台,将其用于群发垃圾信息,逐渐将其变为了骚扰用户的工具,形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根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社会治理发展研究部部长李俊慧的解释,发送垃圾信息的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营销推广为目的的商家或个人,他们会将购买或收集到的用户手机号码进行分类标记,然后根据不同的标签进行有针对性的垃圾信息投放。另一类则是以实施违法犯罪为目标的不法分子,他们可能涉及招嫖、电信网络诈骗等活动,他们使用的发送渠道包括伪基站模式和网络群发工具等。


总的来说,当前涉黄和涉赌的垃圾信息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在信息时代,用户的隐私和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除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外,技术手段也需要不断升级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垃圾信息的产生和传播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在这个问题面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点击可疑链接,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只有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才能够有效地减少这类垃圾信息的扰乱,让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安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而其中不乏垃圾信息的干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不法分子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方式来欺骗和侵犯用户的隐私。因此,除了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外,我们还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首先,技术的创新应该始终与安全性同步。我们需要在信息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加强加密技术的应用,以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不法分子窃取。同时,相关技术企业也应该加强对恶意软件和病毒的防范,确保用户的移动设备不容易受到攻击。


其次,社会各界需要加强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机制。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用户都应该共同参与网络安全的建设,分享信息、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各种网络威胁。只有形成一个紧密合作的网络安全生态,才能更加有力地应对垃圾信息等问题。

此外,法律和监管的角色也至关重要。针对垃圾信息的传播,相关法律应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对于发送垃圾信息的行为应该给予严厉的处罚,以起到威慑作用。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短信平台等通信渠道的监管,确保其不被不法分子利用。


回顾整篇文章,通过深入研究涉黄涉赌垃圾信息问题,我们不仅了解了问题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更从不同角度展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网络安全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每个人都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积极参与防范和打击垃圾信息的行动,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总的来说,垃圾信息的蔓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用智慧和创新来应对这一问题,保护好自己的隐私,营造一个更加清朗、和谐的网络世界。每个人都是网络安全的守护者,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美好的数字时代。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不法分子   社会问题   网络安全   手机用户   警方   本文   垃圾   苹果   原因   短信   用户   手机   技术   网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