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土楼:做“活” 带“火” 留“住”

申遗前,它藏于深山,古朴遥远,充满神秘;申遗后,它揭开面纱,惊艳众人,享誉世界。

申遗成功十五年来,南靖土楼“活”了,南靖土楼“火”了。名气、活力、内涵兼具的南靖土楼,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外出人员陆续返乡、外来人口留居于此,百年土楼焕发勃勃生机。

依托“世遗”土楼金字招牌作用和生态资源优势,南靖县以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形成“土楼游、生态游、乡村游、红色游”的新格局,乡村发展有活力,村民增收有动力,人才流入有引力,绘就一幅宜居宜业和美土楼新画卷。

“活”起来 土楼更有味道了

2008年,福建土楼申遗成功。有了“世遗”头衔加持,地处偏远山区的南靖土楼“活”起来了。

漫步土楼景区,映入眼帘的是平坦整洁的柏油大道、错落有致的古民居、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整齐划一的小摊点……“申遗前与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和贵楼经营小卖部的简鼎烽回忆起申遗前的生活环境,忍不住直摇头。当时,屋前有猪圈,屋后搭茅厕,无人居住的门户残破不堪、蛛丝满墙。

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逐步推进,土楼景区整体形象得到了提升。“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简鼎烽在小卖部里迎来送往,络绎不绝的游客让他的腰包鼓了起来。

改变不止于此。十五年来,南靖县建设通往土楼景区的漳武高速50.7公里,改造提升土楼景区周边道路100多公里,出行便利了;建设公厕45座、绿地广场5万平方米,环境宜居了。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一朝成名天下知”,土楼景区除了要激发土楼充沛的活力,更要保持其“土味”“古味”。景区里,不仅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0座“世遗”土楼,还拥有数以千计的非“世遗”土楼。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好这些土楼,才能更好地留住历史感、守住原生态,让土楼文化生生不息。

在和贵楼不远处的璞山乡村振兴项目翠美楼施工现场,修缮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我们坚持修旧如旧,尽可能还原土楼的建筑风貌。”南靖县土楼管委会主任杨志鹏介绍,修复时一般采用榫卯结构技术修复木结构,采用古民居拆迁收集来的老砖瓦以及专门烧制的土楼砖瓦修复屋顶。景区内62处古建筑已登记建档,实行挂牌保护。

“挂牌保护只是第一步,最终目的是让古建筑‘活’起来。”南靖县土楼党工委书记徐添云说,以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的模式,对土楼进行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楼民可以回归,也能吸引更多的文旅融合项目,让土楼烟火气重新升腾。

土楼“活”起来,游客纷至沓来。“土楼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好玩。”连续五年都来云水谣景区度假的游客朱丽慧感慨道。

“火”起来 返乡青年增多了

“世遗”之名,让土楼走出深闺、享誉世界;“晋级”国家5A级景区,为土楼锦上添花。游客不远万里赶来,只为一睹这神话般的建筑奇葩。

十五年来,土楼景区的游客接待量逐年上涨。2023年1至6月,南靖土楼景区共接待游客188.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24亿元,接待游客人次是2008年全年接待量的5倍多,旅游收入是2008年全年旅游收入的66倍多。土楼“火”了,发展机会多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抚今追昔,经营着“感恩庄园”民宿的黄智晖感慨万千。

今年39岁的黄智晖曾是世界500强企业戴尔的技术人员,土楼申遗成功后引来的客流,让回乡省亲的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经过思想斗争、说服家人,2008年底,黄智晖回到了田螺坑村,并住进了田螺坑土楼群的椭圆形土楼文昌楼里的祖屋。从摆摊卖土特产、开“摩的”载游客,到考取导游证当导游,再到以祖屋开民宿,黄智晖一路摸索一路前进。

随着土楼的名气越来越大,黄智晖敏锐察觉到自家土楼改成的民宿,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量以及游客对于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2013年,他在距田螺坑观景台约1公里的地方,投资700万元新建一栋形似方形土楼的民宿。“关闭核心区的土楼民宿,投资一大笔钱到荒郊野岭新建民宿,当时,村民们都觉得我疯了。”他回忆道。

然而,时间给了黄智晖答案。逐年增多的游客,让他吃到了第一波民宿红利。如今,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他致力于“民宿+”多元化发展,将土楼夯土技艺、农耕文化、土楼民俗等融入民宿中,让游客更深入了解土楼的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也提升了游客与民宿的“黏性”。

如今,像黄智晖一样返乡创业的青年层出不穷,他们经营民宿、饭馆、酒吧、商店等,与土楼同发展、共命运。土楼文旅产业的发展红利也惠及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他们当保安、导游、服务员、小摊贩等,大批的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村民们从“靠天吃饭”到靠旅游产业生活,走上了致富路。

十五年来,南靖县通过扶持当地群众开办旅游企业、支持文旅经济发展等举措,吸引了超2.5万名新生代土楼人返乡创业。不仅如此,南靖土楼景区辖区内7个村庄的常住总人口,从申遗前不足5000人提高到现在的12000人以上。

“就业岗位增多,发展前景广阔,从‘外流’到‘回流’,村庄热闹了起来,凝聚了振兴合力。”南靖县官洋村党总支书记简文炯介绍,以前年轻人都出外打工,村里几乎只有留守老人。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归。从空壳村到美丽乡村,从留守荒村变返乡热土,土楼活力十足,成为群众的致富楼、幸福楼。

有收“获” 外地人留下来了

“世遗”和“国家5A级景区”两块金字招牌为南靖土楼带来了流量,然而,在申遗成功初期,这些流量多以“过路客”为主,带动经济增长并不明显。

“只有‘过路客’变‘过夜客’、‘头回客’变‘回头客’,才能让南靖土楼成为更多人的旅游目的地。”南靖县文体旅局局长张海涛说,要留下游客,除了要有得住,还要有得玩。

解决“有得住”,要从发展民宿产业入手。

从0到420多家,十五年来,土楼景区里的民宿产业蓬勃发展。青普、读旅、花筑奢、简宿……特色民宿遍地开花,田园风、新中式、土楼风、森系风等风格,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住宿需求。

漫步古村,游客往来穿梭,在古道上、石桥边、土楼内流连驻足。来自吉林、山东、安徽、河南、浙江、广东等地的游客看土楼、住土楼,享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闲适感。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6月,仅云水谣景区就实现旅游收入8.22亿元,暑假期间,大部分民宿入住率达70%以上,周末以及节假日经常“一房难求”。

实现“有得玩”,要推动“旅游+”深度融合。

时隔八年重游土楼,游客卢深全发现云水谣景区里文创店、咖啡馆、酒吧、烧烤摊等一应俱全。他表示:“计划在土楼景区多逗留几天,将美食美景尽收囊中。”

近年来,南靖进一步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推出文化研学游、假期亲子游、星空露营游等旅游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土楼光影音乐秀、土楼实景剧本游、土楼娶亲·抛绣球等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让文旅市场更鲜活。

十五年来,南靖县推进“旅游+”行动计划,借力“世遗”品牌,以土楼为龙头,以融合为导向,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夜间经济等深度融合,通过举办全域旅游讲解大赛、南坑镇枳实花文化节、梅林妈祖文化节、全国自行车骑游大会、海峡两岸气排球邀请赛等文体旅活动,进一步做深文体旅融合新篇章,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

既有魅力又有活力的土楼景区,游客越来越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扎根于此,成为“新土楼人”。

走过塔下村的石桥,拾级而上便来到“新土楼人”莫莫经营的“晓酒坊·民宿”。一入院,阵阵酒香扑鼻而来,莫莫热情地招呼客人品尝自家酿造的美酒。从游客变为“新土楼人”,来自龙岩的莫莫定居塔下村已有十二年。也是在塔下村,她认识了高师傅,两人在这里成了家立了业。酿造美酒、经营民宿,夫妻俩过上了自在的生活。

同样身为“新土楼人”的武夷山人伊林英,在这里当了十四年导游。“怀远楼的防御设施非常到位,门板上钉有铁皮,刀枪不入,还可以防火……”盛夏的南靖土楼景区游人如织,伊林英带着来自广东的旅行团边游览边讲解。从普通导游到“五星”导游,她的讲解越来越精彩,讲解费越来越高,轻轻松松带团月收入超5000元。

十五年间,南靖土楼景区收获满满,一批批旅游新业态应运而生,一批批精品酒店民宿竞相落地,一批批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一批批“新土楼人”扎根于此……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南靖大地渐次铺展。(闽南日报记者 蔡建如 周燕芬 庄朝惠 通讯员 李小琴 魏树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南靖   南靖县   田螺   景区   乡村   导游   活力   游客   产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