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电玻璃”问世,或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美、印眼红不已!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丨大声科普

编辑丨大声科普

“发电玻璃”作为影响国际能源格局的关键性产物,其研究历来都被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着,但受限于技术条件一直都进展缓慢。

而我国的潘锦功教授,却帮助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让美国、印度眼红无比!甚至不惜为此开出天价刻意拉拢!

那么,“发电玻璃”到底是什么?潘锦功又是如何实现技术突破的呢?

发电玻璃

在我们的印象中,玻璃应该是一种绝缘体,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和“发电”扯上关系的,所以“发电玻璃”一词听上去难免有些费解。

诚然,“发电”、“玻璃”这两个词简直是风牛马不相及,而两个词组合到一起的时候更是违和感满满,乍一听上去确实有些不着调。

但实际上啊,“发电玻璃”只是我们这种外行人的说法,人家的学名其实叫做“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属于一种新型能源产业。

正如“发电玻璃”这个言简意赅的名称一样,就是一块可以用于发电的“玻璃”,却也并非是一块简简单单的玻璃而已。

“发电玻璃”的原理并没有多么难以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在“玻璃”的表面,镀上一层特殊的透明导电薄膜层,并以此实现导电。

潘锦功教授研发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差不多也是一样的道理,即在两块玻璃之间,均匀涂上4微米厚的碲化镉光电薄膜。

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提升“发电玻璃”的耐寒、耐热、耐湿、强度等特性,最终才能成为一块真正的“发电玻璃”。

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么一块“发电玻璃”,一块正常大小的“发电玻璃”,制造仅需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年发电量可以达到260度左右!

不仅如此,“发电玻璃”的使用年限还非常的长,据专业估算大概有三十多年的样子,可以说是一种成本低、回报率高的新型材料。

此外,“发电玻璃”与传统的光伏发电板相比,无论是光电转化率还是光线要求都有了质的飞跃,真正的实现了全面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发电玻璃”比我们常见的光伏发电板,发电更快、性能更突出、环境要求更低,主打的就是一手便宜皮实。

而根据有关专业机构的统计,潘锦功的“发电玻璃”若是实现大规模普及,那么带来的收益便是无法想象的。

举个例子,若全国的那些高楼大厦挪出十分之一的建筑面积,安装上“发电玻璃”,其一年的发电量便能比得上好几座三峡大坝!

这是何等惊人的数据啊!若真的能够实现全面普及,这对于改善国际能源格局来说,绝对是关键性的一环!

也正因如此,“发电玻璃”也被称为“挂在墙上的油田”,引得世界各国对其趋之若鹜!说是疯抢都不为过!

于是乎,美国一家公司开出两千万美元的高价,希望能够购买潘锦功教授这项专利的使用权,并拿出高薪欲聘请其担任重要岗位。

印度这边见状也是毫不示弱,当即便向潘锦功教授抛出橄榄枝,并开出了上亿的天价想要购买这项技术。

至于其他的国家就更不用提了,无不被潘锦功教授的技术所折服,都希望能够从“发电玻璃”中占得一席之地。

但潘锦功教授始终不为所动,所以这项前沿技术目前还把持在我国的手中,美、印等国也是眼红的不行。

那么话说回来,这么一项让世界疯抢的技术,国内却是鲜有人知呢?

限制

前文中曾提到过一个关键性信息,那便是“发电玻璃”的主要材料“碲化镉薄膜”,这是一种由碲与镉两种稀有材料合成的结晶物。

首先来说一下“碲”这个材料吧,作为地球上的稀有元素之一,“碲”这种材料的世界储藏量简直是低的可怜。

据专业机构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探明的碲总量只有14.9万吨,而我国的碲储藏量则约为2.2万吨,属于是比较尴尬的一档。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若是“发电玻璃”想要实现普及,就不得不面对“碲”存量低这个现状,除非研制出新的替代材料。

然后便是“发电玻璃”的另一种必要材料——“镉”。

这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物质,处理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人体造成不小的损伤,可想而知“碲化镉”薄膜的研发多么的严谨和先进。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质,一些科研人员对其也是望而却步,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导致研究前功尽弃。

也有不少人都担心“发电玻璃”存在某些安全隐患,如果“发电玻璃”大量普及,万一处理不当导致镉物质流出,那可就悔之晚矣了。

尽管说这些担心都不无道理,但潘锦功教授早在研发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研制时早就规避掉了这种风险。

此外,不少科学家也都对“碲化镉”薄膜进行研究对比,发现这种担心确实是多虑了,“发电玻璃”的稳定性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就连美国专家对“碲化镉”材料进行研究后,都不得不为其数起大拇指,称赞“发电玻璃”的安全性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但受限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发电玻璃”这个概念的普及和推广,也就不怎么广为人知了。

而说到这里,想必大家的心里会有新的疑惑,我国的光伏发电项目并不少,又为何会如此大费周章的研制“发电玻璃”呢?

确实,我国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有很多,但出于居安思危观念的影响,我们势必会在新能源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进,进而实现新的突破。

此外,“发电玻璃”也可以做为新型建筑材料,应用于楼房建造之中,不仅可以减轻光污染,还可以为室内提供清洁的可用能源。

如此一举两得操作,试问谁会不心动呢?

那么,潘锦功又是如何一步步研发出“发电玻璃”的呢?

潘锦功的自立之路

其实“发电玻璃”这个概念,早就潘锦功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了,但这个概念当时仍处于理论之中,不少科研人员都未能实现突破。

潘锦功当时也是怀揣着一腔热血,于1996年的时候远赴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一边攻读学业,一边进行“碲化镉”的相关研究。

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潘锦功没多久便在学校内小有名气,甚至还成立了一个碲化镉薄膜研究中心,拉拢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

最后,在经过十数年的时间以及无数次失败后,潘锦功终于是凭借着多年的研究积累,在“碲化镉薄膜”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随即,潘锦功便凭借着“发电玻璃”一炮而红,不仅引得国外争相追捧,就连国内的一些学术论坛也会邀请他进行演讲。

但也恰恰是某次回国参展,国内对于“发电玻璃”学术方面的热情,让潘锦功看到了回国创业的前景,最终坚定了他回国的信心。

2011年,学成归国的潘锦功创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专攻“发电玻璃”这一领域,并打算借此让我国处于领先地位。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当时的潘锦功手里可谓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就连国内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与国外存在差距。

于是,迫于无奈的潘锦功只得四处融资,打算以此为自己的公司积攒一定的研发资金,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可“碲化镉”这项技术,当时的国内涉及者实在是太少了,不少公司都无法估量其中的风险,便没有同意潘锦功的融资请求。

不过“发电玻璃”这项技术毕竟是香饽饽,我国又怎么会让潘锦功这样的有志之士失望呢?

最终,四川省经信委先后为潘锦功拨款两千多万元,专门用于“发电玻璃”的研究,就连四川省科技厅也专门拨款供给研究。

正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潘锦功才最终度过了创业难关,因此更加坚定了为国效力的信念,“发电玻璃”项目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9年,潘锦功赴京参展,并携带了世界上第一块大单体面积“发电玻璃”,一举震惊了整个世界!

国家发改委随即拨款1.59亿元,专门支持潘锦功的“发电玻璃”研究,潘锦功本人也获得了“杰出工程师奖”。

尾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绿色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发电玻璃”势必会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而且“发电玻璃”作为一种战略产物,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到国家的航空航天项目,几乎方方面面都需要这种新型材料。

即使说在今后的时光里,“发电玻璃”也仍旧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其应用前景之广阔、业态形式之丰富,可谓是一片大好!

最后,“发电玻璃”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能源   玻璃   关键性   眼红   美国   薄膜   中国   格局   教授   我国   材料   国内   世界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