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母婴团购群,持镰人割不完的“韭菜”

现如今,互联网购物的形态愈发多样化。除却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之外,还有以抖音为代表的兴趣电商和直播电商、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更特别是“社群电商”,其依托于社交平台搭建社群,来实现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从小红书可见,关于“母婴群”的笔记可谓繁多,无论是篇数,还是阅读量和互动量都很高。关键词都是“低价”“团购”“薅羊毛”,并以分享、种草等形式做营销推广、招收代理、引流拉新。可这些母婴群真的靠谱吗?答案显然是不理想。

渝童趣母婴群暴雷,上万名家长被骗,维权金额超百万

根据育娲人口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其中上海、北京两地的养育成本分别为102.6万元和96.9万元。此数据一出,引发众多网友讨论:

“50万?开玩笑!数据跟实际出入大得离谱,现在家里养一个成本都得100万起步。”“五十万,那得完全不报兴趣班,衣服鞋子都是便宜货,只能近郊旅游。”“说实话,十八线小县城,孩子五岁,没有任何兴趣班,基本一年3、4万!”

也正因此,有不少家长戏称自家的孩子是“四脚吞金兽”。面对高昂的养育成本,家长们在各项支出上自然免不了要精打细算。是以,打着“团购省钱”“优惠券薅羊毛”“闲置转让”等旗号的母婴群开始甚嚣尘上。

然而,就在近期,#母婴群团购惨遭杀猪盘#的消息在母婴圈子里不胫而走。

从消费者维权和相关报道中了解到,有母婴群打着「渝童趣母婴实体店网销部」的名号,以远低于市场价的团购形式吸引众多宝爸宝妈加入。例如:千元左右的am推车,团购只要288元;2900元左右的bebebus天文家安全座椅,团购只要1288元……

因为是线上团购活动,所以都是以“先收款,后发货”的形式进行交易。一开始大家都抱着观望或者试探的态度,但随着群里面时常更新快递单号,甚至有人收到商品还会进行晒单。由此,也让宝爸宝妈们卸下心防,纷纷接龙式下单。

但好景不长,今年6月开始,渝童趣母婴群内的成员陆续反映发货慢的问题;7月初,有人发现自己被群主木心拉黑。随后,各大平台上突然出现大批“渝童趣母婴精品微信群购买东西被诈骗”“木心请把钱退给我们”的维权投诉的声音。

“这个群是认识的宝妈分享的,当时刚进我没买东西处于观望,因为怕他们不发货跑路。后来看到里面有些东西价格很低,群主管理员也发了公告说假一赔十,保证正品,于是就开始心动。而且身边认识的宝妈说,收到了买的东西后,我也在群内陆续下单了几样,收到过一次货后对他们相信。有想过他们最终跑路,但没想到那么快。”当事人小贾(化名)分享被骗的心路历程说道。

从维权信息中获悉,当事人们已知最早建群可追溯至今年1月,截至今年7月5日,所建微信群高达33群,另外还有VIP群、小红书群,总人数高达1万人以上,普通群人均1000+,VIP群人均更高达8000+,单人最高受骗金额达8万元,总诈骗金额可能已经高达百万元。目前,已有不少当事人联合报警。

“自由度过高”的母婴群,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

事实上,母婴群暴雷事件并不鲜见,渝童趣母婴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从小红书上就可见,除了母婴群引流贴外,还有夹杂着不少网友吐槽:母婴群购物简直就是一个大坑。

“被母婴团购群气死!!2022年3月疫情的时候,被小区宝妈推荐一个叫黄金屋的母婴群,买尿不湿一包省个20多块确实挺香。11月的时候,我买了8包拉拉裤,到货使用时发现是纸尿裤。跟群主反映发错货了要换,结果她给我回复是签收了就是货物没有任何问题无法换货。可明明是她们发错货,沟通无效后竟然拉黑我,并在群里骂我有病。告诫各位宝妈:平台还是有约束力,不要私信转账!!!真的不受任何保护!!”网友小韩(化名)表示。

除此之外,网友小李(化名)也遇到了“母婴群团购发错纸尿裤款式”的问题,向群主反馈后得到回复却让其感到无语:“群主告诉我24小时可以拒收快递,但驿站和快递坚持出库了就不能再拒收。再次联系群主后,他们坦言因为我没有验收,所以无法承担退回运费。最后经再三沟通,群主给了我两个选择:1.将错货转寄给另一个买家,运费我出;2.给我补30元,将就用纸尿裤。”

不难看出,尽管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帖子推介母婴群团购。但社群本身的不稳定性、缺乏完善的运营体系、服务体系,实际暗藏着很多风险。

因为摸不着、看不见,又没有机构或平台的约束和背书。而且普通消费者是很难通过母婴群,去了解背后操盘手的真实背景。所以一旦出现像拉黑、被踢、突然消失或是宣布停运等问题,消费者维权会困难重重。

母婴群团购货源存疑

除却上述不知何时会出现的风险外,其实人们更关心的问题还是:“货从哪里来?有无官方授权?是不是正品?”对于消费者关注的问题,有人指出:要么找的一件代发平台,要么直接做某品牌的代理等。

诚然,我们不能断言所有母婴群所售的产品都是“假货”,但其不够明朗的供应链,却又不得不让市场产生质疑之声。因为在母婴行业中,很多品牌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价盘,会严格管控产品流向,甚至还建立了授权机制。

就例如,网红哺喂品牌Hegen就曾在打假案例提及:6个月的宝妈在母婴群跟团购买了“2个Hegen的330ml奶瓶和2个粉色的喝水杯盖”,在使用时发现与官方渠道买的Hegen,从奶瓶材质到奶嘴等细节,都和正品差异很大,还有难闻的气味。后来她找到了Hegen的人工客服进行验真,结果显示是假的。

而在小红书上也有网友分享:自己通过备婚圈进入了一个虎年宝宝群,在里面购买了耳温枪和赫根、贝亲奶瓶,结果经查证都是假货。

在其笔记底下,其他当事人也评论道:大家秉持着人性本善的原则,对群主保持信任,没想到她用这把信任的宝剑狠狠地刺向了我们,要发票没有,问一句就是嘴巴说是真货,再然后就是解散群,让众多宝妈投诉无门,简直刷新了人性的认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诚然,借着低价的缘故,母婴群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声势浩大,吸引了众多母婴群体目光。但没有实体店的背书,没有平台的管控,这些母婴群可以肆意生长,并向韭菜们举起了镰刀!所以敬告大家,不要只顾着便宜,仍需警惕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母婴   童趣   奶瓶   韭菜   化名   正品   社交   消费者   成本   疯狂   网友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