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星链”计划正稳步推进,预发1.3万颗卫星,还差什么?

细心的网友注意到,中国在7月份发射了两颗卫星来测试宽带卫星技术和超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这两颗卫星都被视为“国王”卫星的原型,而这一切都有中国自己的星链制造技术有关。

据南华早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曲伟日前表示,针对美国的太空霸权,中国航天提出的鸿雁星座、鸿云星座计划等,为中国的中式星链奠定了基础。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国网(GW)星座计划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发射近1.3万颗卫星,被称为中国星链。

与马斯克的“星链”相比,中国星链的轨道可能比美国的低,“以尽量减少碰撞风险并保持安全距离”,更低轨道卫星具有抗毁性强、发射成本低、部署灵活、传输容量大、不受地形影响等优势。那么,中国发展自己的星链还差什么呢?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星链由美国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创立的美国航天公司开发的卫星网络,已将 4,500 多颗卫星送入轨道,其中大部分在距地球约 550 公里的高度运行。最终,星链将成为一个由 42,000 颗卫星组成的巨型星座。

中国的星链因为高度更低,虽然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面临的挑战同样很大。因为高度太低的话,还会因为大气阻力可能会带来挑战,缩短卫星的使用寿命。前一阵,我们说过中国要建立一个超低轨道卫星星座,大概由300颗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个相当于是美国星链的第二代“星盾”,主要是一些红外、雷达、光学和通信卫星的组合星,这类卫星远比“星链”第一代卫星要高端,而且我们使用现有的火箭发射300颗卫星并不存在太大困难,但是并不等于中国现在就有条件发射1.3万颗星链卫星。

其实中国研制出高寿命,低成本的通信卫星并不会有太大技术瓶颈,最关键的是要发展出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项技术还是美国人独有的。比如,中国刚刚试验成功的液氧甲烷火箭,还需要发展出可重复使用板本,也就是一子级能够回收,这样才能降低发射成本80%左右。

好在中国这边国家队和民营公司都获得重大进展。先看国家队这边,在7月中旬,由" 长十火箭 "衍生出的 " 无助推构型火箭一子级可重复使用 " 关键技术原理试验圆满完成。该火箭起飞质量约 748 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 14 吨,一次发射打100多颗的小型宽带卫星并没有问题。

在民营公司这边,中国天兵科技已经开始布局大型液体运载火箭重复使用,天龙三号是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动力为天火十二(TH-12)发动机,单台推力达110吨,而且可复用,将率先实现国内“一箭60星”。到2024将进行首飞,并在一年后具备发射600颗卫星的商业发射能力。

在更长远的未来,中国还在发展一种二级入轨航天飞机,通过二级入轨的方式将星链卫星送入太空,这两个子级都能重复使用,而且有个机场就能发射,成本很低,但是需要等待的时间更长。

总体而言,中国正在各个层面为发展自己的星链打基础,最大的瓶颈还是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技术的成熟,好在距离成功都不太遥远了。我们不能夸大星链的威胁,因为这种卫星就是一个在天上飞行的路由器,但是基于未来应对无人化战争的需要,让军队多一套备份的通信卫星,构建更加强大的杀伤链都是具有战略价值的,所以不管多难,我们一定打造出自己的星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中国   通信卫星   运载火箭   美国   稳步   瓶颈   轨道   火箭   高度   星座   计划   技术   卫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