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过山海关”?只有故事,没有答案!


“太难以置信了,这东北的高速上,怎么车这么少!?”

双向四车道的哈肇高速上,搭乘我顺风车的中年男子惊叹。

半个小时前,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我接到了两位从深圳来的异乡人。

从深圳到哈尔滨,3350公里,坐飞机需6小时、坐K570直达需48小时。

高速两侧的景观,冲击着他们的视线;黑土地上的事物,颠覆着他们的认知。

23天、6335公里,这趟“说走就走”的东北自驾游,无论是于我而言,还是于一路遇见的其他异乡人而言,都是一种兴奋与新奇的冒险。

1、一场3350公里的南北跨越

4个小时前,我在伊春铁力市,接到了一位去往哈尔滨机场的顺路乘客。

几天前,他花了1700元,买了一张从上海到哈尔滨的机票。

家在伊春的同学,负责全程接待和陪玩,几天下来,意犹未尽,无奈年休假余额不多,他只好匆匆赶往回上海的航班。

一路上,我们聊了很多。他是90后,这是他第一次踏入东北的土地,这里的一切都十分新鲜。在小兴安岭,他从未见过如此原生态的森林,也从未见过如此低空的云朵……

将他送到了哈尔滨太平机场,我把车开到机场的停车场,接上续命的充电枪,当天第三次给电车充电,同时,也开始谋划接下来去哪里。

就当我纠结时,一个从哈尔滨机场到大庆肇源的顺路单映入眼帘。十分钟后,两位从深圳刚下飞机的乘客,就来到了我的位置。

“咱们再等几分钟啊,路上充电站不好找。”我说。

“没问题,抽个烟?”其中一位说着,就给我递了一根烟。

他们俩之前是同事,曾经在深圳一家集团公司打工,集团旗下有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业务板块。

现在,他们也在辞职创业的路上。这一次,来东北出差,也是想看看这边的投资机会。

“投资不过山海关!?”,在他们过去多年的认知中,这句话一直被金融投资圈所“默认”,这到底是投资人以讹传讹的偏见,还是吃一堑长一智的肺腑之言?他们俩心里,并没有答案。

在23天的东北自驾中,在我与很多当地人、异乡人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对我反馈最多的是,东北当地“关系社会”太重,规则感并不如南方城市,东北人不乏热情,但服务意识欠缺,在市场经济中渐落下风。

吉林一位做充电桩生意的老板对《深聊投资人》说,按规定,每一个高速服务区都要求装充电桩,但由于很多服务区,被“走关系”的私人承包了,他们只做表面文章,充电桩要么就是摆设,要么充不上电。

现在干啥不得走关系啊?你能想象的到,东北一个某地的人大代表贿选案,在当地掀起了官场地震吗?某地的一个并不显山露水的副局长,被查时,受贿赂高达数亿元吗?

2、东北虽好,但并非理想所系

回到北京后,我和两位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一起吃饭聊了很久。谈起东北黑土地,他们有着超出外地人的家土情怀。每年节假日,北京去东北方向的高铁,一票难求,在外面赚钱再多,也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团聚更重要。

但问到要不要回老家发展?这两位东北人,都异口同声地说:不会了!资源枯竭、人口外流、经济缺乏活力,当地所能给年轻人提供的机会和向上发展的空间,已经越来越拥挤。

“包括我在内,我直系的亲属,有一半人在北京……”看到我写的“自驾东北见闻录系列”后,老家黑龙江的一位同龄人对我说,尽管依靠上一代的人脉,他也能在当地找到稳定的工作,但他还是选择了“北漂”。

作为80年初的那拨人,提起东北,他有太多想表达的言真意切了。

90年代末,国企下岗潮,成为东北一代人命运的转折点,而在此之前,他们收入和社会地位非常高,下岗成为一代人这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深深影响和改变了下一代的人生规划。

与很多地方相对保守的观念不同,过去一二十年,东北的家长,无论是农民、工人,也包括很多干部家庭,在孩子上大学、读研究生,以及毕业后选择城市时,他们都出奇一致地支持孩子们:走出东北!

来北京十几年,他住过地下室,合租过筒子楼,他不想依靠父母的关系和财力,硬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完成了在北京落户、结婚、买房的人生大事,尽管未来依然充满变数,但他并不羡慕留下家乡的同龄人。

2015年尔冬升导演的电影《我是路人甲》,讲述了一位叫万国鹏的东北年轻人,为了电影梦,放弃了家乡的“舒服区”,到横店当一名被人“呼来喝去”的群演,为此受尽了现实的捶打和外人的冷眼的故事。

现实生活中的万国鹏,因为这部电影正式进入了演艺圈,后来他参演了《三少爷的剑》、《中国医生》、《明日战记》。他的故事,也成为千万东北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寻梦的缩影。

或许,市场经济下的赚钱难度和出人头地的概率,远比关系社会的体制内更卷,但相对透明的规则,还是能让一些年轻人看到努力打拼的意义,这也是很多人选择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发展的原因所在。

3、“归去来兮”的东北年轻人

这个夏天,平均20多度的天气,让东北成为了外地人避暑的首选。

在长白山、在兴凯湖,在珍宝岛,在最美331国道的沿途,我经常看到长江以南的房车,琼A、粤A、沪B、渝A、赣A……不胜枚举、不计其数。

某个晚上,在兴凯湖服务区,我夹杂在一群外地的房车之间,在纯电车上睡了一个晚上。次日一早,我才发现,我挤在两辆重庆牌的房车之间。

到了下午三点,当我驱车到了虎头要塞博物馆时,竟发现了这两辆“渝A”车牌的房车,早就停靠在此。

同样的在长白山和伊春景区,我一路上遇到了来自山东、山西、江苏、河北、重庆、天津等外地的游客。

短暂的东北游玩,他们的体验都非常不错,也都和我一样发出:“东北是个好地方”,“相见恨晚”的类似感慨,却全然不知,或不甚理解,环境如此美好,竟留不住年轻人外迁的决心和趋势。

在长白山脚下,我走进了当地一家经营山土特产的商店,而吸引我进来的是店铺上滚动的“欢迎主播前来带货”一行字。

老板和老板娘都是90后,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他们没有继续留在北京“内卷”,而是选择回到了家乡创业,而流行于大城市的一些新玩法,也是他们不同于传统生意的“标签”。

“这款产品卖得特别好,你如果要拿货的话,我给你一个很优惠的价格,很多大V都特别喜欢从我这边拿货……”走到一款鹿茸产品前,90后的年轻老板给我介绍说。

原以为逃离了大城市,回到了青山绿水的家乡,会过得很舒服,但现在,他发现在小城市做生意也非常“卷”,只要你看到了一个赚钱的机会,放心,很快就有很多人和你一起竞争。

不过,在家乡做生意,有一点好处是:成本比较低。这里没有大城市高昂的房价、房租和工成本,有的是广袤无垠的肥沃黑土地,只要你用心去做,慢慢地都会上路的。

(未完待续)

深聊投资人“东北自驾见闻录”系列——

5A景区的游客不够用了?长白山脚下,5000家民宿卷疯了!

23天、39次东北“寻桩记”,一辆纯电车6335公里的“冒险”与“偶遇”

离开,还是坚守?3000万东北年轻人的命题

东北自驾6335公里,颠覆了我43年的认知

东北自驾见闻录(1):东宁要塞,藏着人类最邪恶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山海关   伊春   长白山   东北人   哈尔滨   房车   深圳   北京   大城市   家乡   年轻人   答案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