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创业实录: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败退的主要原因

北京日报 | 作者 郑渝川

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败退的主要原因

《超越好奇》 周鸿祎 范海涛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周鸿祎已经执掌3721这样一家流量名列前茅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广受诟病,因为一手开创了所谓的插件模式,如周鸿祎本人所说,3721一手开创了插件模式的地址栏搜索、插件推广、代理推广。他没有料到,这个模式最终发展为21世纪初中国互联网服务市场上流氓软件遍地的局面,甚至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主流门户企业都在采用类似模式。

周鸿祎2003年考虑的是要将3721出售。在他所著的《超越好奇》一书中,其实很坦诚地承认了当时他自己并未充分意识到流量的重要性。3721当时是中国互联网服务市场的流量顶流,甚至可以说很多网站的流量完全得益于前者的分发,这家企业完全可以自己借助流量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后来让周鸿祎懊悔不已的搜索。

所以,再加上投资人的推动,周鸿祎开始兜售自己创办的3721。找上门来的企业包括新浪、搜狐、阿里巴巴,还有就是雅虎。相较来说,2003年时的雅虎是全球互联网领域如日中天的品牌,技术先进,而且开出的价格最高。

事后来看,周鸿祎将3721出售给雅虎,并且自己进入雅虎中国担任职业经理人,其实很大程度上错过了中国互联网市场成长速度最快的2到3年时间,而他本人却深陷雅虎中国的跨文化之争,因而几年后重新创业时,留给他的赛道已经不多了。《超越好奇》书中援引当时的媒体报道说,周鸿祎竭力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要快、不怕犯错误”等信条注入雅虎中国,以期改变这家跨国公司中国部门的按规则办事、小心求证的作风。

周鸿祎当时的设想是,借助雅虎的财力以及美国市场上的搜索经验,在中国市场上发力搜索。他为此设计了一个独立的搜索品牌。但这番筹算很大程度上落空了。雅虎收购3721,主要是看中其流量、牌照以及良好的财务数据。在创办十年后,雅虎这家公司的大公司病日渐突出,而中国区远离美国总部更使得很多业务需要经过繁冗的审批程序,雅虎、雅虎中国回应用户和客户的速度之慢,渐渐也变得令人无法忍受。

《超越好奇》书中说,雅虎的技术产品实行的是垂直一体化,雅虎中国被安排仅需要进行汉化。如果雅虎中国有任何有关雅虎技术改进的重要建议,都需要提交到美国总部再研究完成。而且,改进的成果,一般也会安排在北美和欧洲市场先行试验,轮到中国市场,自然是黄花菜都凉了。

其实,这就是包括谷歌等很多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市场上被后发成长的竞争对手打得灰头土脸最终狼狈退出的主要原因。

雅虎中国就这样坐视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的崛起,在其他赛道上,阿里巴巴和腾讯也在发力狂飙。无奈的周鸿祎只能尽到自己的最大权限和能力,裁掉雅虎中国的很多频道,仅仅保留白领比较感兴趣的几个频道,雅虎中国旗下的独立搜索品牌一搜在音乐搜索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这些都不能掩盖在剧烈的文化冲突中,无法实现抱负的周鸿祎所感到的巨大失落。所以,在2005年5月,他就辞职离开了雅虎中国。

(作者为书评、时评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中国   阿里巴巴   公司   雅虎   中国市场   美国   实录   流量   好奇   模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