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佳:一个奥运冠军的自我成长之路

徐莉佳。(受访者提供/图)

“我怎么样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媒体人、一个交流者……现在日常的学习都是围绕着这个来展开的。”

2023年6月底,2012年伦敦奥运帆船冠军徐莉佳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电话专访的时候,自己也在荷兰出差采访中。她那天的工作强度很大,一天工作下来嗓子都疼了,“采访了十几个水手”。

摄像师头一次跟她合作,按照工作流程摄像师本应该提前到位调试设备的,却因为各种原因延宕了行程,正式采访当天才匆匆就位,第一天的拍摄出了好多状况。平常轻言细语好脾气的徐莉佳少见地着急上火,“我后来直接跟他说了,我们不能用这么宝贵的采访来测试,这样显得太不职业了。”

2012年8月6日,伦敦奥运会,徐莉佳夺得女子单人艇激光雷迪尔级冠军。 (视觉中国/图)

不少顶级运动员退役后都尝试过媒体工作——早些年前体操奥运冠军莫慧兰、刘璇退役后都选择了新闻专业;乒乓名将杨影也曾成功转型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职业解说员;国际奥运会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杨扬离开赛场之初,也是从央视体育频道的镜头前开启自己的职业可能性尝试的。

与短期或长期入职机构媒体的前辈们不同,徐莉佳尚未踏出校门,自媒体时代便已风起云涌,她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2017年10月开播音频节目《帆船佳音》;2018年1月起,与上海五星体育广播合作,开启《体坛佳音》周播节目;同时广泛使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发布包含音频、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的原创内容。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徐莉佳发自东京奥运现场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力惊人,每个视频的平均播放量突破50万,圈内圈外都认识了这个认真做内容的奥运冠军。

2023年5月10日,瑞士洛桑,伦敦奥运会帆船金牌得主徐莉佳将当年用的比赛服和比赛鞋赠送给奥林匹克博物馆。(新华社/图)

退役后徐莉佳有很多选择,做教练、做教育、“做个小领导”等等,“但有的自己身体不足以支撑,有的感觉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在伦敦奥运会上为中国乃至亚洲拿到第一枚帆船奥运冠军的她喜欢大海和帆船,“当记者是可以继续留在这个领域的最好方式。”

2013年她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念的是热门专业工商管理。当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职业方向,她毫不犹豫地掉船转向,2019年在英国索伦特大学拿到了体育新闻硕士学位。

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徐莉佳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视觉中国/图)

语言即世界

徐莉佳可以娴熟地使用英语采访交流,并且她说一口非常典雅的英式英语发音,很多人以为她的外语是退役后去国外留学时掌握的,其实她从十来岁就开始自学。“那个时候没有今天这么方便的语言学习APP,我是花的笨功夫。”队友们打扑克、闲聊的时间,她都在啃《新概念英语》,“四册的课文我都背下来了,一口英腔是一句一句跟着复读机读出来的。”

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夺得了38枚金牌,取得了在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佳战绩。2012年8月6日,徐莉佳在夺冠后以流利的英语接受海外主流媒体采访的画面是那届奥运会的精彩瞬间之一,她也被视为新一代中国运动员开放、自信形象的最佳代表。

闭幕式当天徐莉佳接到通知,她将担任中国代表团伦敦奥运闭幕式的旗手,“我拿冠军我爸爸都没哭,听说我做旗手,他激动得流泪。”

对于国人来说,这个旗手来自一个不熟悉的小众项目,但帆船在海外却是绝对的主流运动,国外常有各国王室成员入围奥运代表团的佳话,马术、射击、帆船是王室选手参赛最多的项目。

英国帆船队是世界一流强队,徐莉佳夺冠的韦茅斯-波特兰港正是英国队的训练基地。徐莉佳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单人艇激光雷迪尔级冠军时,港口上漫山遍野都是热爱帆船运动的现场观众,这块金牌的分量可想而知。

“帆船运动对于亚洲人来说太陌生了,一个日本人要想拿到帆船世界冠军,就像一个欧洲人想要成为相扑好手一样困难。”一位著名的日本帆船选手曾这样感叹。徐莉佳当年一心想要学好英语的重要原因也是因为英语可谓帆船运动的官方语言。

船上的每个部件和运动术语都是英文的,复杂无比的竞赛和申诉规则是英文的,“最好的运动员和教练,都是英语世界的。”

她很快就成长为队里的小翻译。“出国比赛的时候,队友们遇到问题,需要申诉也会找我,因为我自己是运动员,能够把场上情况描述得更加准确,我也反复研究了厚厚的英文竞赛规则,我知道如何申诉是最有利的。”

语言不仅是她和队友们海外征战的有力工具,更是她完成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她自费买了很多杰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英文原版书,涉及到人物传记、运动心理、奥运参赛经验、帆船专业技术等多个领域。

“当运动员的时候收入不高,我爸妈看我花大价钱一堆一堆地买英文书,说我傻,书读得越多人越傻……”

买书怎么会亏呢?徐莉佳笑着说一本好书是作者的经历和心血的凝结,“他们用心总结出来的智慧,你可以通过一本书用很廉价的方式去获得,这是天大的礼物!”

她从10岁就进入运动队的集体生活,海上行船(他们都喜欢称之为“跑船”)和看书是她完成自我教育的两大途径。“大海的教育是生命教育。人在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当你在疾风恶浪中颠沛起伏的时候,一张干净的床、一个热水澡都那么宝贵,人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少。”

“看书就跟‘跑船’一样,人会越来越谦卑,书读得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知道得太少。”

徐莉佳在英国学习期间。 (受访者提供/图)

自我的成长也需要学习

“学习改变命运!”徐莉佳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她身上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教育的自觉。

“评价一个运动员的影响力要看他(她)退役之后,”央视体育频道操盘手张斌采访过许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他的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的确,金牌之外,能够让一个人走得更远的是天然个性与继续教育的共同作用。

跟大多数从小进入专业队的中国运动员一样,很多年里徐莉佳的世界除了胜负,鲜有更丰富的层次和内容。

2023年温网,徐莉佳(左)和搭档夏飏一起到现场采访 (受访者提供/图)

她一直渴望能够系统学习,2006年她终于获得了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的机会。交大对运动员大学生采取宽进严出的管理方式,徐莉佳花了7年时间才拿下本科学位。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思想逐渐成熟、“精神自我”诞生的重要阶段。对于从小在运动队、一切为了夺金的徐莉佳来说,大学里的任务更重:要达到普通二十多岁年轻人的知识水平、社会化程度,还要处理奥运冠军这个身份带来的一系列特殊挑战。

赢得奥运冠军之后,自己未来的路要怎样走?名利围绕的时候如何把握自己?她没有任由生活徐徐展开,而是把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当作课题,认真研究,深思熟虑,谨慎选择。

她将中国奥运冠军当作一个研究人群,对36位优秀运动员进行访谈和调研,写出了毕业论文《优秀运动员后奥运冠军时期的自我管理》。“能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赛事冠军是我们的荣耀,但怎样去避免或减少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则是发起这篇论文研究的目标。”

“我自身也经历了奥运冠军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社会需求带来的身心压力。在奥运后期我们这些冠军都多多少少对各种社会需求产生了厌烦心理。”

不少运动员在达成竞技终极目标后陷入迷茫,对未来的人生选择也更多听从家人朋友的建议。“我爸妈也是希望我能做一份稳妥的工作,他们是反对我当记者的,你一个奥运冠军,还到处去求人(接受采访)。”

“当奥运冠军后,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身边说真话的人少了,直接说出你的问题的更是少之又少……”

她很幸运地结识了夏飏,两人2016年通过社交媒体相识,奇迹般地成为诤友。“夏飏把所有能说的真话都对我说了,但我身边只有一个朋友像她这样。”

徐莉佳在英国学习期间。(受访者提供/图)

夏飏本科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2023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体育英语专业,后来去英国念了一个酒店管理专业的硕士,“我们体育英语那个班里,到现在一个做体育媒体甚至体育相关产业的都没有了。”

性格爽利的夏飏讲话速度很快,对体育传播有放不下的热情。她与徐莉佳一拍即合,从音频时期就开始搭档,自2017年不间断地合作至今,徐莉佳在前面采访,她在后面做编辑。“帆船方面徐莉佳是行家,她自己策划就可以,其他体育项目我看得多一点,我们会一起讨论。”俩人做了很长时间都没有什么经济回报,“用爱发电”。

随着“徐莉佳传媒人”这个IP的逐渐成熟,广告代言和商业合作渐渐找了过来,夏飏也兼职做她的经纪人。“钱肯定要挣,但是不能只看钱,一方面徐莉佳非常自我,她不感兴趣的事情,是不会做的;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为了挣钱,我们都最好去做其他的,我也有我自己的公司。花时间精力做自媒体,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喜欢,觉得这个事情有价值。在这点上,从一开始,我们就是一致的。”

新冠疫情三年,她俩很少有机会在大赛中并肩作战。7月初2023温网开赛,夏飏终于可以飞到现场跟徐莉佳会合。中国网球军团已经成为了大满贯赛事上的一道风景,传统机构媒体却很少派出记者奔赴现场,“体坛佳音”推出的大量即时一手报道格外宝贵。

徐莉佳在东京奥运会报道赛事。(受访者提供/图)

诚实生活

徐莉佳的先生乔·埃米特是英国帆船队的教练。“他写的《Be your own sailing coach》(《做你自己的帆船教练》)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本书,”伦敦奥运周期徐莉佳通过社交媒体主动联系到乔请他做自己的教练。

徐莉佳听力天生障碍,“小时候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其实也是因为听不清同伴说话,让人家重复,人家说,‘好话不说二遍’……”

乔见到徐莉佳的第一天就对她说,“任何时候,你如果没有听清楚我说什么,都可以马上告诉我,让我再跟你说一遍。”

徐莉佳从他身上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接纳和鼓励,“他跟我说,你这么优秀,为什么不自信?你的自信应该达到你额头的高度,现在它还只在你的腰部。”

认识乔之后,徐莉佳渴望过一种更为谦卑和诚实的生活。“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妈妈,都会说‘sorry’,西方的长者都可以非常坦然地承认错误、表达歉意,在我的成长环境里这是非常少见的。”

2023温网报道结束后,徐莉佳要回到大海上“跑船”,参加7月23日开战的29人级帆船英国锦标赛。8月又将奔赴荷兰报道帆船世锦赛,然后回国报道杭州亚运会,大赛强烈地吸引着这个体育媒体人。

她已经习惯了英中两边穿梭的生活节奏,“我先生有时候会说,‘你把工作看得太重了,这样其实很傻,一个人要离开人世的时候,最珍贵的其实都是跟家人相处的时光。’”

“他说的是对的!但我就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她很诚实地自我检讨,尽管自己也想要多陪伴先生,但是工作一来,“我肯定还是工作优先,把家人朋友的需求摆在我自己的想法前面,对我来说还是需要慢慢去培养去改变的地方。”

从2016年结婚到现在,用徐莉佳的话说夫妻间已经是“老夫老妻”的生活模式,“但他还是会把我放在第一位,大事小事上都能体现出来,对此我很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伦敦   受访者   英国   帆船   英语   中国   运动员   奥运会   采访   自我   媒体   徐莉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