峒河流过张八寨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从吉首出发向东走,经高铁新城左转,路面极其宽敞平坦,单向双车道,与高速公路无异。行约20分钟,来到一处丁字路口,一大片大棚展现在眼前。路口旁,一堆堆村民架起小摊,吆喝着叫卖各自的特产,有葡萄,有黄桃,有西瓜,都是村民自己种的。

这里便是吉首市河溪镇张排村,也就是沈从文笔下的“张八寨”。

1956年,沈从文回到湘西考察,途径张八寨(今张排村),停车20分钟待渡。在这期间,他惊讶地发现,张八寨的渡口与他笔下的“边城”极其相似,他写到:“初初来到这个溪边的我,环境给我的印象和引起的联想,不免感到十分惊奇!一切陌生一切又那么熟悉。这实在和许多年前笔下涉及的一个地方太相像了,因之对它仿佛相熟的可能还不只我一个人。”

在这篇《新湘行记——张八寨二十分钟》里,沈从文以平实的笔调记录了张八寨的淳朴民风——有在沈从文上船时安慰他“不要忙,不要忙,稳到点”的善良渡客;有义务为客摆渡,却反问沈从文“这也算钱吗?你这个人——”的爽朗女孩;有询问沈从文“可见过武汉长江大桥?什么时候完工?”的好奇旅人。

如今,张排村流域的河面上已架起了公路桥,每天来往的行人和车辆络绎不绝。古老码头也已修缮,成了周边游客消暑赏景的圣地。东边那一道“长长的青苍崖壁”,现已生出苍劲的树木,树枝从崖壁上伸出,颇有迎客松的气势,树枝上缠着小孩手臂粗细的藤条,弯曲着垂向河面;树冠遮住了大片河面的阳光,留下一水的清凉。在树、藤和崖壁的掩映下,不远处的小桥若隐若现,却倒和马致远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十分相符;而西边“裸露着大片石头的平滩”,如今草长莺飞,已是一片葱茏的绿洲。在当地的建设下,这片绿洲里有雅致的亭台,有古朴的吊桥。河水流经的地方,两旁古木遮天,非常阴凉。小河边三三两两散落着垂钓人,在蝉鸣声中一动不动,画面怡静。

河水西岸绿洲里的吊桥,直接通往张排村的葡萄种植基地。这片数百亩的种植基地里,大棚林立。行走其间,如置身迷宫。

透过大棚的塑料膜和网眼,可见内部葡萄架上硕果累累。一串串葡萄圆润、饱满,深紫色里透着晶亮的光,让人一眼看去就充满了采摘和品尝的欲望。

“我家种了有二十几亩,有崇明玫瑰、金手指、夏黑各种品种。”葡萄园主人热情地和来客打招呼,招揽来客进棚采摘,“边尝边采,哪个好吃就采哪个!”

如今正是葡萄成熟的时候,前来葡萄园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来自吉首或泸溪的周边游客,有从长沙、武汉等地前来游玩的游客,还有一批由张排村的驻村后盾单位——中国电建中南院——引来的外国友人。这批来自阿根廷的客人在进入了种植基地后,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与惊喜。在尝了当地的葡萄后,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连连夸赞“好吃!好吃!”

“这里离吉首近,这些葡萄相当于是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种起来的,好吃又放心。”来自吉首市的游客龙女士说,“我上个星期刚来过一趟,葡萄摘回去自己吃一部分,送给亲戚朋友一部分,已经没有了,今天我要多带点回去。”

张排村处于土壤富硒带、植物亚麻酸带、微生物发酵带,种植出来的葡萄、黄桃、西瓜等水果都多汁而甘甜,十分受市场欢迎。连年来,张排村以“吉首的后花园”为定位,连续打造农文旅融合品牌,为全村迎来新一波的发展机遇。

峒河流过张八寨,其声潺潺。那河里的水也如岸上的人一般,百转千回,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吉首市   吉首   崖壁   吊桥   笔下   绿洲   河流   大棚   葡萄   好吃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