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赶到并行 中国空间科学如何逆袭

天气变化常常影响人们出行

但是您知道吗?

在距离地表30公里以上的空间环境里

还存在着

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空间天气”

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预计2025年飞上太空的

中欧合作“微笑计划”卫星

将如何为人类

破解“空间天气”之谜?

该计划首创的中欧空间合作“新范式”

到底“新”在哪儿?

为什么说

空间领域国际合作的大势不可逆?

作为中国空间科学“筑梦人”

王赤还参与了

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深空探测工程等

他见证了

中国空间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

谈及中国空间科学

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

他信心十足

争取2045年实现逆袭

与NASA并驾齐驱

见证中国空间科学突飞猛进的20年发展期

时间回到1990年。怀揣着对空间科学的热爱和向往,刚刚大学毕业的王赤来到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继续深造,并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彼时中国空间科学还处于起步阶段,鲜有第一手观测资料。“那时候,我们的梦想就是希望有自己的探测卫星。”

1993年,26岁的王赤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也让他更切实地感受到了中美两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发展差距。他在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作期间,则遭遇了不平等的对待。

2000年,王赤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回到祖国,“我们应该把学的本事奉献给自己的国家。而且我们国家也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我觉得祖国需要我们。”

回顾过去20年,王赤自豪地表示,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之快超出预期,“我们有了‘双星计划’,开启了空间科学卫星的新起点,特别是到2011年之后,我们有了空间科学卫星的先导专项。”他见证了中国空间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期,“我们迅速地从追赶进入到国际的前列。”

“期待有一天,自己的科学成果、科学发现能够被人类文明所记住”

围绕空间科学领域,美国每10年会开展一次天文学“十年调查”,欧洲航天局提出了“远航2050”战略,王赤表示,中国也将出台更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中国空间科学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是什么?王赤如是说。

在与中国空间科学携手并进的道路上,王赤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以及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说,攀登科学高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必须要学会忍受孤独。而在这个“攀登”道路上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收获无限快乐。

“我在美国参加‘旅行者2号’卫星项目时,1999年变到2000年的那一刻,‘旅行者2号’所有科学探测数据的处理软件都不工作了。我把所有的程序都看了一遍,几万行的程序代码,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些数据突然全部出来的一刻,心里的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达。”

参与“旅行者2号”让王赤感触最深的,是它发射升空时携带的那张金色唱片,上面刻着包括他博士导师在内的所有研制者的名字。“导师说,他最高兴的一件事情就是他的名字被刻在了那张光盘上。那张光盘保质期是40亿年,太阳系都没了,它会永存在宇宙之间,记载着那些对人类文明有贡献的名字。”

王赤也期待着有一天,他的科学成果能够被人类文明所铭记。

转自:鲁健访谈

来源: CCTV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空间科学   中国   旅行者   中欧   航天局   突飞猛进   美国   发展规划   科学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