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搭建文体平台,充盈残障人士“第二人生”

“3胜1负,达到预期目标了,队员们都挺满意!”8月8—9日,广东省第13届残疾人健身周旱地冰壶、飞镖邀请赛在东莞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举办,来自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的1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潘燕飞就是旱地冰壶队的一员。

“参加群体运动,让残障伙伴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加上这几年广州的无障碍设施更完善,大家更愿意往外跑了。”她笑着说,正是因为广州为残障朋友提供这么多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的生活不断发生变化,“以前的我怎么也没想过可以像今天一样自如踏出家门,去逛街、饮茶、吃饭,融入社会,甚至成立自己的家庭。”广州已经搭起独具特色的文体平台,充盈着残障人士的“第二人生”。

群体运动现场

运动让他们走出家门,影响彼此

“群众体育活动季”品牌活动是广州市残联推出的系列活动,每年6-8月集中组织开展适合残疾人的群众体育项目,已经逐渐实现健身长效化、健身方式科学化、健身形式多样化。

“运动让他们走出家门,影响彼此。”据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简称“残体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在广州市残联指导下,残体中心在全市开展了15个体育健身活动点,发展乒乓球、羽毛球、旱地冰壶、坐式排球、飞镖、轮椅太极、围棋、象棋、啦啦操(排舞)、旱地冰壶等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的项目,参与人次共约8600人。

群体运动现场

潘燕飞就是这些体育活动的受益者之一。运动对于现在的潘燕飞来说,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在20岁出头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因为需要坐在轮椅上而宅家的内向女孩。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选入轮椅竞速队和轮椅篮球队,成为一名运动员。运动让她变得开朗、乐观、自信、神采奕奕,自然而然也改变了际遇。在运动员队伍,她中结交了许多未来在生活和工作上相互支持的朋友,也遇到了未来的伴侣。

群体运动现场

30岁时,为了照顾新生的孩子,潘燕飞退出了运动员的行列。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己可以越来越放开手,她又重新投入到运动中。“市残体中心在全市各区的多个运动场开展群众体育普及推广点,有很多运动项目,交通都比较方便,可选时段也多,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住在芳村的潘燕飞选择到海珠广场玩旱地冰壶,到沙面打羽毛球,偶尔还去下象棋。

“只要走出家门,就能认识很多朋友。”她结交了许多健全和残障朋友,还带动所住社区的其他残障朋友一起参加活动,“运动让大家的圈子越来越大,尤其是这几年广州的无障碍设施更完善了,大家更愿意往外跑。”

群体运动现场

艺术让他们找到方向感,融入社会

阳军是许多残疾人艺术爱好者心目中的榜样和标杆。天生右手残疾的他自小喜爱绘画,却只能用左手握笔,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他不但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道路,成为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并在2023年4月向中国美术家协会提交了入会申请。他同时还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美术教师,获得2023年“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称号。

自2011年起,残体中心启动潜能开发培育项目,累计先后开展了书画、美术、摄影、声乐、舞蹈、合唱、文学、戏曲等一批艺术培育班,已形成具有多个文化艺术潜能培育点的百企百艺公益平台。阳军也受邀成为版画班的老师,带动了一批残疾人书画爱好者。“艺术对于健全朋友和残障朋友来说都一样,都能提升个人的修养。”阳军说,他目睹了许多残障学员的改变,被他们眼里的光所打动,“他们通过学习,人生更加积极,主动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残疾人作品文创展现场

他曾经带领过的学员唐巧萍,虽然身体存在障碍,需要双手拄拐杖才能站立、行走,4年多来一直坚持学习版画,创作出精彩的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于今年加入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还有一名“轮椅女孩”黎纪彤,成功考上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如今已毕业成为一名职业插画师。

“版画难度比较大,要坚持下来不容易,更不用提对于身体有所不便的学员了。”阳军说,肯定是因为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和喜悦感,她们才会坚持下来,“我自己也有不方便,但有了艺术,人生有了追求、期待,有动力,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每个细胞都很幸福,他们肯定也有同样的感受。”

残疾人作品文创展现场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真的刻一幅画。”唐巧萍说,她最自豪的是不久前创作了一幅1.2米*0.9米的作品,“印版画特别耗体力,为了赶参展,阳军老师还特地找了朋友帮忙拓印。”2018年开始,计划退休后重拾书画梦想的唐巧萍来到残体中心,学习书法,2019年开始上版画课之后就彻底爱上,并且坚持至今。

残疾人作品文创展现场

钟柱权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烈。他从小喜欢书画并开始自学,工作也与绘画相关——从事玻璃画的设计和刻制。然而,30岁左右,突然而来的疾病将他击倒,他足足有3年只能卧床。后来,广州市残联开始推动居家康复治疗,医护人员到家中为他治疗,1年后他才开始重新站起来,并慢慢恢复走路。

偶然的机会,他开始送作品参加残体中心的书画评选活动,2014年前后听说中心邀请专业书画老师开设培训班后,立即欣喜报名参加,且每一堂课都不落下。他谦虚说道:“以前自学画画,就像打‘盲拳’,不断摸索也不一定有结果,而有了专业的老师,可以系统、规范学习,进步自然快了起来。”2019年,残体中心为听障少儿举办书法课程,他担任了助教。1年后,带着尝试的心态,他担任起孩子们的老师。

残疾人作品文创展现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于他人来说是价值的。如果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无法实现自我,会有点颓废。”钟柱权说,在书画学习上不断有所进展,给他带来踏实的感觉,把自己学来的知识教给残障孩子们,授人以渔,让他感到自豪和满足,“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有意义。”

在残体中心,阳军看到的故事还有很多。除了绘画,还有很多艺术活动,比如朗诵、合唱、轮椅舞蹈......都能帮助残障学员获得提升:“其实他们真的很需要获得认同,获得生活的方向感。”

在残体中心举办的2023年全国轮椅舞蹈项目推广活动

两岁的时候,黄钟结因为高烧治疗不及时,留下小儿麻痹症。性格像假小子的她在学校时候很活跃,喜欢随着音乐跳“手舞”,但一直没想过自己也可能成为一名“舞者”。2015年,残体中心的老师到学校招生,带着好奇和期待,她加入了轮椅舞蹈项目。“轮椅舞蹈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黄钟结说,虽然学习的过程遇到很多困难,但是5、6年来,自己不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有很大提升,一个是轮椅技巧提高了,还有人的架型和气质有所改变,身体好了很多,而且好像慢慢从一个懵懂的‘假小子’变成一个性格更柔和、温和的‘懂事’的女性。

即使是在创业、组建家庭、生养孩子的过程,她也没有放下轮椅舞蹈:“它给我带来许多生活的乐趣,带领我去到更多地方,见识更多世面,认识更多朋友......”

残体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上半年,中心继续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文艺培育和训练,主要开设合唱、轮椅舞蹈、语言艺术、文学、古琴、粤语讲古、吉他、葫芦丝、粤剧、书法、国画、广彩、文创等28个潜能开发培育班,受益学员9568人次。

2023年全国轮椅舞蹈项目推广活动现场

探索他们的艺术、运动职业发展之路

在从事残疾人工作多年的周晓(化名)看来,艺术与运动是支持残障朋友更乐观、更有智慧面对生活的“良方”,切切实实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质量,而作为他们的支持者和服务者,还希望能支持一部分有能力的残障朋友可以通过艺术和运动,获得创收或就业。

这样的探索一直在进行着。广州市残疾人体育协会会长吴汉斌曾是广州市残疾人乒乓球队的运动员,退役后创业经营乒乓球馆,同时参与推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一直希望能探索残疾人运动员就业、创业的道路。最近,他的一个构想逐渐形成雏形。“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协会能发挥桥梁作用,引进一些适合大众的休闲运动,连接社会资源资金,为残障朋友提供就业岗位。”吴汉斌说,目前已经有一些新进展。他笑称自己想得很远很“大”:“我希望未来能在社区开设这种竞技运动馆,让残障朋友通过就业,进一步融入社区。”

残体中中心在利用潜能培育点普及文化推广的同时,也通过百企百艺公益平台链接各方资源,呼吁社会多方一同支持,推动残疾人文化艺术价值转化。其中设立于黄埔区文冲街康园工疗站的"幸福里剪纸工作坊",支持多种障碍的学员通过剪纸艺术获得创收;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的培育点设立广彩大师工作室,支持听障学生走上广彩创作之路;在广州图书馆和广州市艺术博物院设立的潜能班,在过去两年多中持续将心智障碍青年的作品转化为文创,为他们带来收入......

周晓说,社会各方合力,才能搭建一个支持体系,去支持残障人士鼓起勇气,撕下“残障标签”:“在我们看来,高质量的民生公共服务不仅仅是‘兜底’,更重要的是在兜底的基础之上,让每一位残障朋友也能享受人生,在无障碍的文化体育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第二人生’。”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映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残障   广州   旱地   版画   广州市   轮椅   残疾人   文体   人士   人生   艺术   朋友   平台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