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忆旧:贫穷年代的音响

《往事》139

《老漳州记忆》47

喇叭,学名叫扬声器,是一种把音频电流转换为声波的电声器件。六十年代发展有线广播,不少人家里安上了喇叭盒子,而那时还是稀罕品,喇叭就成了贫穷年代百姓家的第一件电器,也算是当今各款家庭音响的老祖宗。

一代音响:广播盒子

小时候常到世叔钟纯礼家玩,钟叔住在仰文楼边上的芳华北路,四五十年代开了漳州第一家无线电修理店。临街的大橱窗,摆着修好或待修的真空管收音机和扩音机,地上还放着高音喇叭,就是那种开大会或放电影时,挂在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我喜欢站在边上好奇地观看钟叔修理电器。高音喇叭外形像个大钟,喇叭口有脸盆大,中间是发音号筒,背后有个大磁铁,会把铁钉小刀吸住。后来延安路的无线电合作社(无线电厂前身),钟叔是头号师傅,我儿时很崇拜他。

高音喇叭

有一种铁皮做的喇叭,是带有手把的喊话筒,人对着喇叭喊话,声音集中能传得远。电影里,革命者手握大喇叭,在群众集会上慷慨激昂,让人印象深刻。小朋友也学着用纸板卷个喊话筒,玩打仗时高声喊:缴枪不杀!

土喇叭:喊话筒

大跃进年代常有庆祝游行活动,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踩街时表演大鼓凉伞、担金枣、桃花搭渡等乡土特色的节目,队伍中有一支漳州三中的“鼓吹队”特别气派,铜管乐队各式喇叭金光闪闪。据说这是原崇正中学的传统家底,洋乐器有小号、长号、圆号、黑管,盘在吹号手身上的大喇叭最引人入目。号手们有的手按音键,有的不停地伸缩铜管,行进中演奏雄壮宏亮的乐曲。很可惜,后来这支乐队不见了,80年代,后起之秀五中的铜管乐队在庆典活动时大出风头。

早期唱机叫留声机,上面有个大喇叭。有的商店柜台上摆着留声机。留声机靠手摇发条当动力,转盘上放上胶木唱片,有个带唱针的曲柄唱头,轻轻搁在转动的唱片上,唱针振动通过大喇叭发出声音。

当然,这些喊话筒、铜管乐器、留声机都不是电学的扬声器。

发条动力的留声机

60年代初我到厦门读书,住在双十中学,大哥宿舍里装了广播盒子,能听新闻,听音乐,但只能听一套节目,不能选台,不能调音量。不过有时播电影录音剪辑,犹如亲临其境,听得津津有味。我还动手用磁铁做了一个耳机,接在广播线上,也能听到广播,让小学生好得意!而漳州的家里较迟才装广播,主要是父亲舍不得每月要交广播站五角钱,差不多是家里一个月的电费。那时配的是舌簧喇叭,音质差。广播线连接家家户户,犹如当今的有线电视网络,而交的收听費相当于收视费吧。

后来到漳州三中念书,学校除了操场挂着高音喇叭,开大会做广播体操,还在每间教室装了动圈喇叭,听时事做眼保健操。小妹普通话较准有幸被选去校广播站当广播员。

1965年漳州三中广播站合影 前左1:辅导员杨阿凤,前左2为小妹

1966年全民激情燃烧,经常在马道底体育场举行庆祝或誓师大会,主席台和四周的高音喇叭是会场的主角,不停地播放《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和语录歌。每逢最高指示和重要社论发表,绑着大喇叭的宣传车大显身手,沿街广播做到宣传落实最高指示不过夜。后来派性争斗,两派都占领市区重要建筑设立广播站,架设高音喇叭。我家正对着百货大楼高分贝的喇叭,难得安宁。斗志昂扬的革命小将天天在广播里宣称自己是真正的革命派,揭露对方的倒行逆施。后来发展成真枪实弹的武斗,每当大喇叭响起“国际悲歌歌一曲”,武斗就要开始了。我曾目睹攻占延安路芗剧团据点的战斗,铁皮大门被炸药包轰倒,扩音机、高音喇叭成了战利品。古迹八卦楼是一派的据点和广播站,后也被对方炸药炸塌顶楼。

漳州古迹八卦楼,武斗中被炸塌顶楼

而更出名的“喇叭战”发生在厦金海峡。当年这里除了激烈炮战,还有各种形式的宣传战:广播、空飘、海漂等。厦门金门相隔几公里,双方都设置了大功率高音喇叭,向对方广播。大哥住的鼓浪屿美华海边,每天清晨都能清晰听到金门方向的广播,还有小邓的靡靡之音。大嶝岛上有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喇叭,直径3米,最大功率高达2万声瓦,传送声音的有效距离达12公里,是当时对金门进行广播宣传的主要工具。据说在广播时,人不可靠近喇叭口,否则高强度的声波会振破耳膜。

世界最大军事广播喇叭

躲在掩体里的大喇叭

亲临最前线

60年代末,我上山下乡长泰湖珠,插队的祖寮自然村,离大队七八公里远,不通公路,甚至连牛车路也还没开通。拉了一条裸铁线当广播线,用不花钱的大地当广播线的回路。仅有的喇叭盒钉在生产队的墙上,晚上大家到队间收听广播。有一次见到政治队长对着喇叭使劲大喊,原来那个广播喇叭也能充当与大队部通话的对讲机,原理如何,一直没有琢磨出来。后来农村推广了一种价廉的压电喇叭,纸盘中间贴一个压电片,两条引线,结构简单,每个就几角钱,农村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压电陶瓷片两端加上音频电压,瓷片就会振动发出声音,但声音小低音不足。

后来招工到煤矿,业余仍兴趣无线电,也摆弄高保真功放电路,追求低音浑厚,当年爱好者流行OTL、OCL功放,采用推挽式无输出变压器甚至无输出电容的功率放大电路,音质大大提高。需要配个好音箱,就请当木工的好友用炸药箱的木板,改制成音箱,装上10寸飞乐牌低音喇叭,引来矿友围观。1976年中秋夜,皓月当空,别开生面举行露天音乐茶会,用我的土制音响播放朝鲜人民军协奏团演出录音和歌剧《洪湖赤卫队》胶木唱片。非常讽刺,当年大家都被朝鲜音乐所陶醉,竟向往朝鲜人民莺歌燕舞的生活,而红色经典的《洪湖赤卫队》那时仍被当成毒草。

五角钱一个的压电喇叭

80年代的年轻人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一些大型群众场合,高音喇叭四处可见,简易的铁皮喊话筒已升级为大功率又轻便的手提半导体喇叭,激情的演说者都喜欢使用。而那幅手握半导体扩音器对年轻人喊话的经典画面,成为这位改革家最后的定格。

90年代之后,各种音像电器进入家庭,音响追求多通道音频组合和环绕立体声,前置后置音箱再加低音炮,配上高清电视机、录像机和DVD影碟,组成家庭影院系统,在家也能欣赏电影院的效果,一时音响发烧友相互攀比。娱乐场所KTV音响效果越来越高端。老夫也曾兴趣过一阵,但很快就落伍了,毕竟技术和观念都大大不如年轻人。

朝尘夕扫,回望喇叭变迁之路,过来人也许会有相同的感受,有兴趣历史的年轻朋友也能了解到一些时代的碎片。

高档音箱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金门   喇叭   音响   漳州   年代   留声机   广播站   高音   话筒   贫穷   声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