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苦练鸡娃本领,搞得孩子痛不欲生,却不知道性价比最低的方法

原创 汨罗江上一叶舟

聪明和愚蠢是两极,80%的孩子智力水平都差不多。孩子学业是否出色,往往取决于父母的认识水平和人生信念。

国外的精英家庭不鸡娃吗?真正的鸡娃,英语叫“intensive parenting”,意思是精细育儿,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父母舍得花时间来陪孩子,教授知识,给予情感支持:二是舍得投入金钱让孩子去发现到底在什么领域有真正的热情和天赋。谷爱凌的成长之路,就是典型的“鸡娃套路”。

很显然,我们很多家庭的鸡娃之路都搞错了方向,家长只负责孵蛋,然后送他们去各种鸡场学校使劲噗嗤学展翅高飞的本领,缺陪伴,缺情感支持的鸡崽子们,很难走完“成长的长征路”,要么倒在雪山上,要么掉进了沼泽地......

分享我的“精细育儿”之路的一些总结,你不缺网络上泛滥动听的大道理和方法,缺的是信念和执行力,希望对一些躺平的、想躺平的、无能为力的家长有所帮助。限于篇幅,这里只拆解学习部分,不涉及情商、兴趣爱好等其它内容。


家长必须掌握精细育儿的三大思维

一是成长思维

成长比100分更重要,我只要求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比如昨天错了3道题,明天争取少错1道。后天错了4道题,没关系,大后天争少错1道。我从不给孩子灌输100分、99分的概念,因为完美是天赋的眷顾,不是精心策划的结果。小孩子普遍都争强好胜,想拿第一,这是与生俱来的生存竞争意识,利用这个天性,让他自我驱动。

二是拆解思维

把一切看似复杂的东西,拆解成零件,了解它的功能和特性,再给它还原成原来的样子,还能自己玩出花样。学习知识就像拼积木一样,明白了这点,学习不会那么痛苦,反而会变得很有趣,因为你不是在学知识,而是拆解知识。

三是长远思维

替孩子做,教孩子做,陪孩子做,让孩子做(放手阶段),少一个环节,先后顺序乱了,结果都会事与愿违。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才能心想事成。可惜大多数家长都太着急了,把家变成“鸡飞狗跳”的斗兽场。

关于语文,先语感,再文法

6岁时孩子的名言:我去读书安静会心情。

启蒙的基本逻辑流程:

1、亲子绘本阅读

2、阅读中感受吃喝玩乐

3、中长篇幅的纯文字书

4、让孩子自己学会阅读

3个月大时,我用手舞足蹈,搞怪腔调给孩子念书。

2岁起引导孩子一起念书。他喜欢里面食物、玩具等给他买,带他去玩。

6岁时孩子自己看书。家里每个角落都放了书,孩子想看随手拿起来就可以看。

孩子识字多,语感好,口才好,很多学校和我都没有教过他的字都会写,在学校当领读。很多差生早期都是写字,造句的困难户,背后就是受阅读量及书写练习的匮乏。

现在他7岁,阅读这块我基本放手了,更多的是回答他感兴趣的疑问,用你的人生知识和阅历,帮孩子深入解读他所学到的知识,不会怎么办,找网络。倾听孩子学习到的知识,这点也非常关键,因为孩子虽小,也好为人师。

复述有利于孩子强化记忆,积累丰富的知识素材,产生卓越的联想能力。

我并不担心孩子将来的语文学习,从小学到高考的语文,抓住本质你才能不焦虑不恐慌,因为考试变的只是难度的升级,不变的只是考核能力。

重点来了,强烈建议家长看看近年来的高考题,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作文这几大块,无非就是考核知识的共性和差异,差异和是核心。比如阅读理解这个科目,给出A、B、C、D四个选项,让孩子去识别信息的真伪,本质上与小学考核的能力是一样的。

所以家长在孩子学习成长的早期,一定要让孩子做“咬文嚼字”的大侦探,在大脑中形成“识别思维”,即分辨知识点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归纳总结,避免学习停留在记忆思维,否则,高年级一定会掉进死读书的坑里。

最后说说高考作文,看似很难,但写作的套路就那么几种,也无非就是考核孩子的综合理解分析,归纳总结,提炼认知的能力。所以,家长早期与孩子的交流中,一定要提炼自己的认知观点。什么,我不会,照搬网络的内容总会吧?

关于练字,吃点苦,磨心智

6岁时孩子的名言:我对这个字不满意,我再写一个,我还能写得更好。

启蒙的基本逻辑流程:

1、孩子感兴趣的字

2、一天练三个字

3、一首诗的一句话,偏旁部首

4、一首诗,课本的字,孩子说的“名言”

5岁学前班上半年,引导孩子写自己感兴趣的字,如玩具、动画片、食物等名称。

下半年,每天陪孩子练三个字,拿着手机百度的字,一个字写三遍,写孩子感兴趣事物的字。重点来了:我写的不好,会擦了重写,孩子潜移默习也就得了“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6岁一年级,每天写一首四句诗,只写一句,挑出1-3个写得较差的再练1-2遍。周末挑选3个常用的偏旁部首,让孩子每个练习3遍。

同时给孩子设立一本名言本,随机让孩子练写他自己当天说的最富哲理,或是很有玩味的一句话。孩子很喜欢这种练字方式,有成就感,你细品。寒暑假增加默写课本的字。

7岁暑假,每天练字一首诗;默写课本学过的字并组词。

这个阶段我基本放手了,负责提醒孩子先看字再练字,观察字形结构,找准比例关系。

划重点:很多孩子写了几年的字都没有进步,脱离描本还是写的字还是东倒西歪的,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练字的关键是找准等分关系,字形结构横找横,竖找竖,抓住这个突破点,没有比练字更简单的学习科目了。

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写字能力,但搞错了教育导向,为了写一手漂亮的字,在考试多拿两三分去折腾孩子,真没有那个必要。要知道,如果数学拉胯了,就算孩子练成王羲之体,有多大意义,以后当硬笔书法老师?估计违背了多数家长的初衷。

练字不是为了美观,是为了磨练孩子的心智,磨出观察力、耐心和毅力,磨练孩子的“吃苦”能力,因为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太缺乏吃苦的环境和机会。

关于英语,早学习,早省心

6岁孩子语名言:爸爸,你念的英语没有感情,看我的,我教你怎么念。

启蒙的基本逻辑流程:

1、26个字母歌

2、26个字母标准发音

3、48个音标口型发音训练

4、先单词后句子

5、简单口语应用生活

英语一定要早学,因为孩子早期记忆力好,不开发太浪费了,越早学越容易培养语感。

孩子5岁时我给他报了一个在线课程,遵循培养孩子的四步流程,替孩子做,教孩子做,陪孩子,让孩子做。

7岁时我基本放手了,让孩子自学。

他念复杂句子时,念一遍不丝滑,第二遍,第三遍,还念不丝滑,他才会叫我过去帮他忙。课程有配套课后练习册,我从不让孩子做,听说读写,只让孩子完成前3项就行。不少家长把精力花在做题上,扣每道题的细节,给自己扣出一道道焦虑,也给孩子扣出了一道道痛苦,有必要吗这样吗?

重点一:通过某马的英语课程,目的是培养孩子预习、学习、复习的意识,逐步养成习惯,后期加上其他科目的作业练习,让孩子头脑中形成这四步流程最基本的学习思维。

重点二:早期教孩子学习时,读一个单词卡壳,说一个句子不丝滑,我反复听,反复念,以身作则的背后是孩子潜移默化的模仿,你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也就形成了孩子自己后天的一种学习的天性。

记住,你想教孩子做什么,你做1遍给孩子看,比你苦口婆心教育他10遍更管用。重要的事情说一千遍,培养孩子一定要以身作则,没有比这个更快的捷径了。

重点三:在孩子学习英语前之前,搞了三个月的训练,先是反复让孩子听字母歌,然后带着孩子对每个字母进行准确地发音训练,接着训练音标,让孩子从最简单的英语元素开始,锻炼孩子口腔和舌头的灵活度,适应英语语言的发音方式。

关于数学,拆概念,图解题

6岁时孩子的名言:数学挺好玩的。

启蒙的基本逻辑流程:

1:趣味算数

2:拆解理解

3:周期练习

把计算转成实物计算,如蓝莓这种体积小的东西,计算完了,重要的是可以吃啊。少用练习本,带着孩子画图计算一段时间,再用练习册。

每天只让孩子做20道题,要求孩子根据老师教的口诀,念出来计算,做到眼到口到手到。

孩子计算时时不时会看错数字或加减的符号,第二天把这些“粗心大意”的算数重新写一遍,让孩子去计算。

重点来了,要设计3个以上简单或近似的数字,变化顺序和加减,通过阶段性训练,培养孩子的细心和耐心,观察力和思考力。如:

23+32-21+12;

32+23+12-21;

32-23-12+21……

应用题怎办?

在辅导孩子期间,刷一些应用题的教学视频,掌握一些基本的画图法辅导孩子的学习。

让孩子先念2-3遍的题目,自己做。做错了,辅导孩子理解概念的偏差,画横线,拆解需要着重理解的文字。一年级上学期辅导了孩子半年,下学期开始让孩子自己独立写作业,把不会的留到最后辅导。

应用题有些题坑孩子坑家长,表述的内容过于精简抽象,别说孩子看着蒙圈,连家长第一眼看了也会一头雾水。遇到这样的题,先逐字逐句拆解概念,逐一念理解,再整体理解。

学习就是“不断拆解再组合”,培养孩子大脑形成这个核心学习逻辑的条件反射。

比如一桶水共重22斤,共重画个圈,画个图,让孩子理解“共重”是指水和桶;

水桶倒了一半的水,剩下12斤,问水一共有多少斤。画图让孩子理解什么是一半,再延伸题目的画图。

然后把母体换个数字,让孩子再练习一遍,按之前拆解的方式,启发式提问孩子,了解孩子理解的程度。

第2天换个概念,一筐苹果共重多少,爸妈和你吃了一半……

第3天再换个概念,也可以稍作难度升级,买了一箱鸡蛋(孩子爱吃鸡蛋),共重多少。第一周吃了一半,第二天周吃了一半……

可以买辅导教材,每周只让孩子练习2个题型,周末再把这2个题型再练习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家长   孩子   英语   痛不欲生   本领   名言   性价比   思维   最低   流程   概念   重点   能力   方法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