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百问百答(三)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百问百答(41-60)

相关阅读: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百问百答(1-20)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百问百答(21-40)

41.

操控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施飞行活动,应当遵守哪些行为规范?

应当遵守下列十项行为规范:

(一)依法取得有关许可证书、证件,并在实施飞行活动时随身携带备查;

(二)实施飞行活动前做好安全飞行准备,检查无人驾驶航空器状态,并及时更新电子围栏等信息;

(三)实时掌握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动态,实施需经批准的飞行活动应当与空中交通管理机构保持通信联络畅通,服从空中交通管理,飞行结束后及时报告;

(四)按照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的规定保持必要的安全间隔

(五)操控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应当保持视距内飞行

(六)操控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适飞空域内飞行的,应当遵守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关于限速、通信、导航等方面的规定;

(七)在夜间或者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飞行的,应当开启灯光系统并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八)实施超视距飞行的,应当掌握飞行空域内其他航空器的飞行动态,采取避免相撞的措施;

(九)受到酒精类饮料、麻醉剂或者其他药物影响时,不得操控无人驾驶航空器;

(十)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规定的其他飞行活动行为规范。

42.

操控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施飞行活动,应当遵守哪些避让规则?

应当遵守下列避让规则:

(一)避让有人驾驶航空器、无动力装置的航空器以及地面、水上交通工具;

(二)单架飞行避让集群飞行

(三)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避让其他无人驾驶航空器;

(四)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规定的其他避让规则。

为规范飞行秩序,尤其是在存在融合飞行的情况下的飞行秩序,《条例》核心确定了如下五项飞行避让先后的原则,以确保飞行安全:

(1)无人机需避让有人机;

(2)有动力装置的航空器避让无动力装置的航空器;

(3)空中飞行避让地面、水上交通工具;

(4)单架飞行避让集群飞行;

(5)微型无人机避让其他无人机。

43.

禁止利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施哪些行为?

利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八条禁令:

(一)违法拍摄军事设施、军工设施或者其他涉密场所

(二)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秩序或者公共场所秩序

(三)妨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四)投放含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内容的宣传品或者其他物品

(五)危及公共设施、单位或者个人财产安全;

(六)危及他人生命健康,非法采集信息,或者侵犯他人其他人身权益

(七)非法获取、泄露国家秘密,或者违法向境外提供数据信息;

(八)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44.

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操控无人驾驶航空器吗?

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操控无人驾驶航空器。但外国无人驾驶航空器或者由外国人员操控的无人驾驶航空器不得在我国境内实施测绘、电波参数测试等飞行活动

违反本条例规定,外国无人驾驶航空器或者由外国人员操控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在我国境内实施测绘飞行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测绘成果和实施违规飞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按照职责分工决定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45.

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室内飞行需要遵守条例的规定吗?

《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在我国管辖的其他空域内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室内飞行不适用本条例。但需要遵守相关的室内管理规定,如体育场馆,机场车站,商场酒店等。

46.

条例施行前生产的民用无人航空器还能使用吗?

《条例》为此专门做了过渡性安排。如果本条例施行前生产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不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动向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报送识别信息的,实施飞行活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提出飞行活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飞行

47.

操控仅供个人娱乐用途的微型/轻型无人机需要操控员执照吗?

如果仅供个人娱乐用途的微型/轻型无人机,只要你在适飞空域内飞行,不需要取得任何证件/执照。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操控微型、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无需取得操控员执照,但应当熟练掌握有关机型操作方法,了解风险警示信息和有关管理制度。

48.

多架无人驾驶航空器目视飞行时应遵循何种避让规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第七十一条规定,目视飞行时,航空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避让:

(一)在同一高度上对头相遇,应当各自向右避让,并保持500米以上的间隔;

(二)在同一高度上交叉相遇,飞行员从座舱左侧看到另一架航空器时应当下降高度,从座舱右侧看到另一架航空器时应当上升高度;

(三)在同一高度上超越前航空器,应当从前航空器右侧超越,并保持500米以上的间隔。

49.

无人驾驶航空器可以载人吗?

《条例》对此并无禁止性规定。但无人驾驶航空器所在的低空区域气象条件复杂,尤其是低空风切变等,严重影响飞行安全性。对气象环境的感知、决策及应对比较复杂,这对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是巨大的挑战。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 V1.0》,提出2025年、2030年及2035年将分别实现短、中、中长距离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探索应用的时间表。2022年2月,中国民航局发布了《亿航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明确了这一型号航空器系统的最大起飞重量、飞行高度、可搭载乘员数量、地面控制站全程对航空器的监视、机上乘员可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与地面语音、视频通信等。《专用条件》发布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先例。但民航局也指出,目前尚未对该类型航空器系统颁发适航规章。

50.

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需要买保险吗?

从事经营性飞行活动的个人和单位需要购买保险,使用大/中/小型无人机的也需要购买保险。通俗地说就是用来赚钱的不管多大都要买,使用大/中/小型无人机的就算不是用来赚钱的也要买。仅供个人娱乐用途的微型/轻型无人机则不需要购买。

《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经营性飞行活动,以及使用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非经营性飞行活动,应当依法投保责任保险。

(1)什么是责任保险?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2)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是什么?被保险人由于过失或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

(3)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什么?是责任风险,指公民和法人在经济、贸易、生产、经营、业务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因疏忽或过失造成第三者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而依法应对受害者承担经济赔偿的可能性现象。

51.

如果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存在缺陷,如何维权?

《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投放市场后,发现存在缺陷的,其生产者、进口商应当停止生产、销售,召回缺陷产品,并通知有关经营者、使用者停止销售、使用。生产者、进口商未依法实施召回的,由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责令召回。

《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简称《召回规定》)已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召回规定》的实施,对进一步规范召回行为、强化召回管理、提升全社会质量治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消费品?什么是缺陷?《召回规定》明确,消费品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的产品;缺陷是指因设计、制造、警示等原因,致使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消费品中普遍存在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召回的措施都有哪些?生产者可通过修正或补充消费说明及警示标识、维修、更换零部件、换货、退货等方式,达到消除缺陷或降低、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具体采用哪种措施来消除缺陷,将由生产者综合考虑缺陷情况、配件准备情况、相关成本等因素自行选择最合理的方式,生产者将对召回措施消除缺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承担责任。

52.

以后申请后最高只能飞300米吗?

要分情况,融合飞行空域限高300米,隔离飞行(需获批)是没有高度300米限制的。

《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无人驾驶航空器通常应当与有人驾驶航空器隔离飞行。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轻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适飞空域上方不超过真高300米的飞行可以进行融合飞行。

融合飞行是不能超过300米的,还有一种情况是隔离飞行,获批空域里只允许一架无人机飞行,这种情况是没有高度300米限制的。

53.

可以自制或改制无人驾驶航空器吗?主要有哪些规范?

《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除微型以外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施飞行活动,操控人员应当确保无人驾驶航空器能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报送识别信息。

因此,组装的无人机必须具备广播式自动发送识别信息。除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外,组装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需要向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报送识别信息等功能才可以合规飞行。

《条例》第八条规定,从事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设计、生产、进口、飞行、维修以及组装、拼装活动,无需取得适航许可,但相关产品应当符合产品质量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以及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

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应当广播式自动发送识别信息。

54.

无人驾驶航空器致人损害的,如何确定责任及索赔?

2020年11月,一名无人机飞手在风景区的某块草坪上放飞无人机,无人机突发意外从空中坠落,砸中一个小女孩的头部。经诊断,受伤女孩头部右侧太阳穴被砸中,致右侧颞部创伤性脑内出血,右颞部颅骨粉碎性骨折。事后女孩父母与飞手王某就协商赔偿事宜未果,诉至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进行索赔。2022年5月17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理的首起无人机伤人引发的赔偿纠纷案件宣判了,法院判决飞手王某在事故中应该承担70%的责任,各项损失合计27.7万元,需赔偿受伤女孩19.4万元。

《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组织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主动采取事故预防措施,对飞行安全承担主体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八条 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发生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形时,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这与国际公约和世界上的通行做法是一致的。具体而言,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55.

铁路沿线可以放飞无人机吗?

在各地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铁路沿线两侧500米范围内禁止升放无人机、风筝、气球、孔明灯等低空漂浮物。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三十四条第二项规定:禁止在铁路电力线路(包括电气化线路供电接触网设备)导线两侧各五百米范围内飞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或者升放风筝、气球、孔明灯等低空飘浮物体。《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为确保铁路线路安全,铁路沿线两侧500米范围内禁止升放无人机、风筝、气球、孔明灯等低空漂浮物。如违反上述规定,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高能预警:铁路沿线两侧500米范围是不能放飞无人机的。

56.

无人驾驶航空器也会限速吗?

《条例》第三十二条(六)规定,操控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适飞空域内飞行的,应当遵守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关于限速、通信、导航等方面的规定;

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最大平飞速度不超过40千米/小时。

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最大平飞速度不超过50千米/小时。

轻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最大平飞速度不超过100千米/小时。

57.

无人驾驶航空器会限高吗?

《条例》除对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规定最大飞行真高不超过50米外,并没有限制可审批的飞行高度。如果有需求且满足审批条件,就可以进行申请。但是,无人驾驶航空器与有人驾驶航空器进行融合飞行时,经过批准的轻型和小型无人机飞行真高不得超过300米。

58.

酒后可以操控无人驾驶航空器吗?

《条例》第三十二条(九)受到酒精类饮料、麻醉剂或者其他药物影响时,不得操控无人驾驶航空器。根据《条例》规定,酒后操控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由民用航空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处暂扣运营合格证、操控员执照1个月至3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空中交通管理机构责令停止飞行6个月至12个月,由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吊销相应许可证件,2年内不受理其相应许可申请。

59.

无证操控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条例》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操控员执照操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由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60.

大疆消费类无人机属于微型无人机吗?

以市面上比较常见的DJI MINI/道通NANO系列为例,它的重量虽然不足249克( 250克),但最大平飞速度超过了40千米/小时,因此不属于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范畴了,而是属于轻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操控。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条例   航空器   无人驾驶   无人机   领导机构   低空   交通管理   缺陷   高度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