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再遭毒手!印度认为罚得不够,勒令小米等中企补缴900亿税款

前言

印度政府再次对中国手机企业进行打击。根据印度有关部门的通报,多家在印度投资设厂的中国手机企业,包括小米、联想等,被指控在2017年至2023年间存在逃税行为涉及商品和服务税以及关税,总额高达1109亿卢比。

这对这些中资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尤其是小米,不久前才遭受过555亿卢比的天价罚款,现在又面临近900亿的补缴,难以承受。

这已经不是印度政府首次针对中国手机企业进行打击。那么,印度政府此举究竟出于何种考量?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印度政府的连番打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印度对中国手机企业“开刀”

印度税务部门对多家中国手机企业提出指控,称其在2017年至2023年期间存在涉及“商品和服务税”以及关税的漏税问题,涉及金额累计高达900多亿卢比。

其中,小米遭受的“创伤”尤为严重,不仅继2022年被处以555亿罚单,现在又被追缴796亿关税。一场关于天文数字税务纠纷的“印度式杀猪宰羊”又一次上演。
早在2022年,小米就因为所谓的“特许使用费偷逃税”而被印度方面罚款555亿卢比。
尽管小米进行了多次申诉,结果都是被驳回。一家法国烈酒公司曾因税务纠纷与印度政府打了30多年的官司,但最终一无所获。

可以预见,小米要在印度“翻身”难上加难。无论小米如何申诉,印度政府都充耳不闻,丝毫不为所动。这让小米感到异常无力和愤怒。
所谓的“商品和服务税”,类似我国的增值税,对印度境内的各类商品征收。而对于跨地区经营的中资企业,则需要区分收入来源,按照不同税率缴纳。

一些企业通过转换跨地区业务为地区内业务来逃避税务,这也成为印度重罚的理由之一。印度政府对此充满警惕,一旦发现类似行为,就会毫不留情地开出天价罚单。


且印度存在“合理避税”空间。具有强关联性的进口贸易可以享受关税优惠。这样一来,外资企业通过印度境外分公司输入产品,可大幅减轻税负。
然而印度税务部门会通过事后追缴的方式,弥补本该获得的收入。

以OPPO被指在2021年仅缴纳10%税款为例,此消息直到2023年才曝光。如此一来,可追缴的税金利息就更多了。印度政府就是利用这种延迟揭露的手段,刻意蓄水池待放,以求打击力度更大。

印度之所以敢如此“杀猪宰羊”,源于巨大的市场蛋糕难以放弃。2022年小米在印度市场营收占比超过其年度总营收的25%。被追缴的900亿税金相当于中资企业去年印度营收的6%。印度政府明白中国企业已经深深依赖这个广阔的消费市场,所以不惮以最狠戾的手段收税。
廉价的劳动力也吸引着外资企业入驻印度,他们可以雇佣印度工人从事简单工作。
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已有15.5万雇员。

可以预见,尽管屡屡“被宰”,中国企业仍会面临留在印度与退出的两难。毕竟仅凭印度的劳动力红利,也足以让企业捏紧牙关忍受高压式的税务政策。

印度手机工业与中国竞争之困境

印度一直在“模仿”中国,但是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很难真正追上中国。印度想建设巨大的蓄水库,进行“内河联网计划”,解决用水短缺问题,但这个庞大工程需要对河流进行改道,大坝的建设难度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很难在短期内完成。

而中国的“南水北调”正是印度学习的对象,这项工程耗资巨大,用了近20年时间建成,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实力。

中国在印度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投入。中国在高铁、公路、港口、机场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导致建设速度迅猛,整体基础设施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与此相比,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与中国存在较大差距。印度的铁路和公路建设相对缓慢,导致在一些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这些基础设施的不足可能影响印度吸引外国投资和扩大业务的能力。

中国拥有数量充足且素质高的劳动力,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建树颇丰,很多工人都接受过系统培训。印度虽人口众多,但大部分工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手机制造业缺乏足够的专业培训,生产效率较低。

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的智能手机零部件供应链,几乎所有关键部件都实现国产化,不依赖进口,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印度的零部件生态尚在起步阶段,主要零部件仍依赖进口,无法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中国规模效应明显,生产自动化水平高,制造成本较低。印度制造业基础建设不足,许多工序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产能有限,生产成本高昂。中国拥有完善的智能手机产业链和人才培养体系,涵盖设计、制造、营销等方面。而印度在这些方面与中国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企业在智能手机芯片、显示屏、摄像头等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让中国品牌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在技术创新上走在了前列。印度手机产业技术水平仍较低,仍处在模仿和跟随的阶段。

印度复杂的税制也为外资企业设置了障碍,各州税率标准不统一,征税范围模糊。许多公司利用税法漏洞减少税负,但印度税务部门往往会在几年后打击这些公司,导致企业面临巨额税款和罚金。这增加了外资企业在印度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尽管如此,外企仍积极进军印度市场,因为这里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消费市场之一。小米在印度设立多家工厂,产量居首。印度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对外资企业有巨大吸引力,可以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组装。这使得外企得以利用印度廉价的劳动力进行生产。

面对印度政府的处罚,小米进行了大规模裁员来应对财务困境。这对小米品牌形象造成一定影响,也体现出印度的监管环境对企业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

外企仍看好印度市场潜力,但也面临诸多困境。两国竞争之势已现。中国凭借制造业优势在印度占据主导地位,而印度正努力提升自身实力,争取与中国品牌形成有效竞争。外资企业也在印度本土寻找更多机遇。

中资企业如何在印度市场开拓出更大的商机

印度市场吸引了许多我国手机企业,尽管充满荆棘,但最主要的吸引力在于印度的低廉劳动力。印度工人最低工资仅16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大型手机企业可以高度匹配印度廉价劳动力进行流水线生产,产生了一定的中资企业集聚效应。

因此,小米、联想等中资企业纷纷进入印度市场,但也面临种种挑战。为生存下去,这些中资企业除利用合理成本优势外,还需适当改变经营策略,适应印度市场。中资企业要在印度取得成功,必须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

加强与当地企业合作可以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并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减轻印度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当压力。

同时,与当地媒体和组织合作,积极公开信息,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深入了解印度的法规和进行风险预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依靠技术实力和了解法律,中资企业才能在印度取得成功。

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还远远不够,中资企业还需更上一层楼,要主动出击采取进攻策略,比如与印度本地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专利授权让印度企业生产,或者直接收购印度知名品牌,快速占领市场份额。

企业还需深入了解印度市场特点和文化,在产品和市场营销上进行本土化调整,才能满足印度消费者。同时,要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市场和政策变化,以灵活应对。在竞争中,也需重视品牌建设,树立良好口碑。

中资企业还需要中资企业还需深入了解印度市场,关注印度政府扶持本土企业的举措,及时调整自身策略与之对抗。推出更具价格优势的产品抢占市场,或调整产品定位迎合印度消费者需求。

例如针对印度用户的审美喜好和使用习惯,对产品设计和功能进行优化。同时,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及时把握政策变化,以保持灵活应对。

可聘请当地专业人士,建立政策监测和风险评估机制,使企业能够快速做出对应决策。通过品牌建设扩大影响力。本地化的品牌和营销无疑能更好地打动印度消费者。

中资企业若想在印度开拓商机,必须善用当地廉价劳动力优势,但也要合作交流、遵守法规、适应市场、建设品牌、保持应变能力。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市场打开局面,对中资企业来说是一个综合运用策略的过程。

结语

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经营面临诸多困难,究其原因固然有印度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但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本地化并不到位。印度是一个复杂的大国,中国企业要在这里落地生根,不能简单依靠低成本优势,还需深入理解当地文化,与政府和民众建立互信。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下,任何试图通过封锁来孤立自身的做法终将失败。中印两国人民息息相关,两国企业合作互利共赢才是大势所趋。中国企业在印度遇阻不能退缩,而应更加审慎、灵活地应对,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融入当地。印度政府也需理性看待外来投资的重要性。

两国关系必须超越狭隘民族主义,建立在相互尊重与合作的基础上。中印企业界应超前规划,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坚实基础。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创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对于中印两国的发展,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印度   小米   中资   税款   毒手   中国企业   劳动力   中国   政府   手机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