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缺斤短两怎么治?“挂警告黄牌”是个好思路

文|吴三川

球场上的“黄牌警告”,菜市场也可以有。

日前,在海南三亚某菜市场,多家商户被贴醒目的“缺斤短两”黄牌警告大牌子。7月31日,当地市监所回应,该项措施已施行半月左右,商户一旦被发现缺斤短两,就会被挂黄牌警告,须挂满一个月才能撤下,如不改正继续挂。

资料图片

这一做法并非当地首创。近段时间以来,贵阳、厦门、深圳等城市都有类似举动,持续引发关注,社会反响积极,不少网友表示:“值得全国推广!”

“缺斤少两”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也是消费投诉的重灾区。一方面,骗秤的套路多,隐蔽性强、不易取证;另一方面,由于交易数额较小,一些消费者选择息事宁人,不愿费力较真,这更助长了不良商家的嚣张气焰。

市场经济是信任经济,赏罚分明更能撬动“信用杠杆”。不难想见,“黄牌警告”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对偷奸耍滑的商家而言,“黄牌警告”是一种“声誉惩罚”,难免生意惨淡,可谓正中痛处;对守规矩的人来说,让公平竞争落到实处,避免“一粒老鼠屎弄坏一锅粥”,这也是一种无形的鼓励。

处罚从来不是目的,教育和警示才是重点。从这个角度看,“黄牌警告”也不失为一种柔性执法。不可否认,如何“罚得其所”,是摆在市场监管面前的一道难题:罚得过轻,蜻蜓点水,难免有人滋生侥幸心理;罚得太重,又容易掉入“以罚代管”“为罚而罚”的怪圈。而视商家的整改情况决定摘不摘牌,给不给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的惩戒或许更直击灵魂,令人心服口服。

有创新的监管,更要有好的落地。值得注意的是,“黄牌警告”的杀伤力不可小觑,执法人员虽然有一定的裁量权,但必须在法定程序内使用,切不可沦为另一种路径依赖。比如,无论是规则协议的制定,还是具体的执法过程,都必须做到透明和公正;又如,基于过罚相当的原则,对于不同程度的欺诈,不妨进一步细化执法的梯度,或前置一个警告环节,彰显执法弹性。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通知,决定自今年7月至12月组织开展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在此背景下,重点监管与长期整治双管齐下,“黄牌警告”式的创新值得更多期待:它用看得见的形式和方式,重申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在商业竞争的江湖里,诚信才能驶得万年船。

【作者】 高维

南方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缺斤短两   偷奸耍滑   缺斤少两   赏罚分明   商家   贵阳   黄牌警告   黄牌   菜市场   思路   日前   重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