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好经何以被念歪?

姜文来

这个夏天研学旅游不断升温,借素质教育东风,植文化资源基础,“名校参观”“非遗体验”“博物馆探秘”等研学活动成为中小学生暑期生活的新选项。(7月29日 新华网)

研学游本是一本好经,它将研究、学习和旅游有机融合在一起,在研究中学,在学习中玩,既增长了学识,身心又有了放松,可谓研、学、游三赢。但是现实中,这本好经却不知不觉地被某些不良从业者念歪了。

据媒体报道,研而不游、游而不学、费用奇高、安全性差、研学机构鱼龙混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活动设计粗制滥造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与社会对研学游的高期待不相匹配。有家长就表示,现在有些研学游价高质次,广告吹得厉害,实际不是那么回事儿。研学游几乎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真是让人感到愕然。那么,研学游好经为什么会被念歪?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钻进钱眼儿里。研学游作为新型旅游业态,在旅游中添加研学内容,让旅游增加了新的增长点,为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家长期待孩子在旅游中增长才识,催生了研学游市场。旅游市场提供高质量服务是研学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然而遗憾的是,个别提供服务的不良从业者却将其当作一块肥肉,眼睛掉进钱眼儿里,见钱眼开,将研学游搞成高档的消费品,赚取额外利润,引发民愤,玷污了研学游好理念。

二是研学质量不高。研学游是研、学和旅游的有机融合,处理好三者关系至关重要,这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不良从业者对研学走马观花,研学变成了打卡拍照,讲座演化成无讲无座,研学游成为“到此一游”。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学习难以满足孩子家长的高质量要求,参与者对此高度不满成为一种必然。

三是夸大宣传忽悠。不良从业者利用研学游好经,夸大宣传,给学生家长以很高的期待:孩子走进名校,与名教授有深入的交流研讨,既增加荣誉感,也能激发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同时还能增长其见识,一举多得。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少不良从业者给家长画了一块天花乱坠的“好饼”,结果拿出的却是难以下咽价格又高的“馊饼”,夸大其词,参与者自然感到上当受骗。

研学游好经被念歪,不良从业者将其作为生财之道,严重地背离了研学游初心,玷污了研学游市场,这是一种极其不正常的经营方式,是可忍孰不可忍。相关部门有必要对研学游加强监管,出台可操作性的标准和规范,让研学游走向正确的轨道,使之“研学有道”“研学有获”“游有所得”,构建从业者、孩子和家长多赢的新格局,让研学游走向正确的轨道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钱眼   业者   参与者   名校   可持续发展   不良   家长   期待   孩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