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得了那英的病,却没有那英的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先锋谷影视娱评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网络流行语“正式确诊为那英”,被网友们疯传。

那英年轻时候的经典语录,也被网友们当做人生箴言。

“隔行如隔山,我祝她成功”等语录,被用在了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场所。

究其根本,年轻人喜欢这些发言是一种排解压力的方式。

也包含了对那英“真性情”的羡慕。

而提到“真性情”。

与那英多年好友的杨坤,也是榜上有名。

随着“刀郎事件”的发酵,被骂的不只是那英,还有杨坤。

细数杨坤干过的事,过河拆桥,见利忘义,就会觉得他被骂也不稀奇。

一、《中国好声音》让“老将”们翻红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新节目《中国好声音》

“转身选人”的设置,让这个节目从一开始就看点满满。

浙江卫视的这个设置,也是跟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对标。

当时,湖南卫视深陷“内幕”传闻。

而浙江卫视见缝插针推出的这一档节目,成功将观众的目光吸引到自己的身上。

伴随着导师名单的公布,大家对这档新节目的期待越来越多。

不同于之前的选秀节目,总是邀请一些“乐评人”

这一次邀请的导师,全部都是在歌坛有地位的“老将”

分别是:刘欢、那英、杨坤、庾澄庆。

四个风格迥异的人,成为了这档节目的中流砥柱。

而大家的目光,也因为这档节目重新聚焦到了这几名实力派歌手身上。

毋庸置疑,这四个导师个个都身怀绝技。

有作品的同时,也有自己的个人特色。

其中,杨坤的“烟嗓”,更是成为了个人的标志。

节目的看点,不仅仅是选手们的“炫技”

导师们的互动,也让大家看的很过瘾。

十分惜才的几位前辈,更是不愿意将优秀的选手让给别人。

于是那英和杨坤“互怼”的名场面,也就诞生了。

而那英和杨坤这两个“炸药包”成功为节目带来了热度和话题。

与那英“傻大姐”的形象不同的是,杨坤的性格更加的火爆。

两个人在节目中的精彩互动,让人们看到了多年好友之间的“铁哥们”感情。

脾气都十分“冲”的两个人,在“抢人”的时候谁也不让着谁。

这也让节目看点满满。

两人跟唇枪舌战的画面,让很多观众记忆犹新。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两个人在歌坛早有渊源。

二、叱咤歌坛的那些年

众所周知,娱乐圈讲究“圈子文化”

通俗易懂的来说,就是如果你想红就得入伙。

那英和杨坤都是“京圈”的,所以两个人关系一直非常好。

那英是正经的科班出身。

从出道开始,就受到主流音乐的认可。

而杨坤在北京打拼多年,人脉资源不比那英逊色。

当时他们已经有了名气,在歌坛的地位举足轻重。

两人原本就是好友,但一个人的出现,让他们两个更加团结。

这个人就是刀郎。

谁都想不到一个民间歌手,能够跻身于主流音乐圈。

刀郎的出现,打破了那英和杨坤垄断“最具影响力歌手”奖项的传统。

而刀郎自然成为了两个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自此,两个人多次在媒体面前否定刀郎的作品。

甚至对于颁奖方提出质疑。

那英和杨坤的“抱团”让刀郎错失了奖项。

杨坤甚至评价刀郎的音乐:“这就是垃J。”

而刀郎也因为没有后台没有团队。

慢慢的淡出了歌坛。

那英和杨坤在当时的歌坛,就是“顶流"般的存在。

而两个人的“联手”,也成功捍卫了他们的地位。

而走到这样的地位,对于杨坤来说,是十分不易的。

杨坤走上音乐这条道路,是“半路出家”

或许就是这样的经历,让杨坤身上多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三、“地下歌手”的岁月

杨坤出生于内蒙。

他的父母是钢铁厂的工人,

原本应该继承父母衣钵的他,因为热爱音乐。

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当地的文工团。

也误打误撞地来到北京参加活动。

来到北京之后的杨坤,才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音乐。

也逐渐明白自己真正热爱的其实就是舞台。

众所周知,那个信息闭塞、思想封闭的年代。

哪个父母会同意自己的孩子放弃“铁饭碗”,

而去搞什么音乐呢?

但即使父母不同意,他还是来到了北京。

似乎每一个有过“北漂”经历的人,都有一段独特的“地下室”回忆。

就像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拍出来的那样。

大家进入同一个小区。

北京人向楼梯上走,异乡人向楼梯下走。

而杨坤的“北漂”,就漂的更彻底了。

杨坤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透露:

地下室已经是很好的环境。

当时最困难的时候,连大街上都住过。

没有梦想的人,可能永远不懂梦想的力量。

记得郭德纲也形容过自己贫困潦倒的“北漂”岁月。

郭德纲说:

“当时我身上只有两块钱,上百里路我就走着回家。”

或许这就应验了那句名言:岁月蹉跎,不灭的是少年的理想。

采访的时候,杨坤笑盈盈的。

但那段岁月究竟有多痛苦,应该只有他自己知道。

那段跌到谷底的日子,让他触底反弹的力量更大。

当时的杨坤四处碰壁。

也因为性格原因,连酒吧歌手这样的工作都做不下去。

众所周知,酒吧属于服务行业。

即使是驻唱歌手,也需要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

但年轻气盛的杨坤,根本不愿意卑躬屈膝的去满足客人的要求。

他辗转了几个酒吧,都被辞退。

原因也是五花八门。

有的是因为殴打顾客。

有的是因为不服从领导的管教。

到处投靠无门的他,决定潜心创作。

他对自己的音乐,充满了自信。

多年的“北漂”经验,虽然没有给他巨大的财富。

但却让他积累了大量的人脉。

他联系了好友,筹备出专辑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能从酒吧舞台走出来的人,又有几个呢?

因此他决定好好利用自己的才华。

四、“传奇”与否,难以定义

2001年,杨坤发行了一张专辑

一曲《无所谓》,迅速打开了他在北京的知名度。

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

他这张专辑一夜卖了80多万张。

这个时候杨坤知道:成了!

一夜成名给杨坤带来的,除了名气,也有一身的戾气。

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方男人。

杨坤身上的“劣根性”很明显。

而这样的特点,其实也是很多“一夜成名”的人身上的共同点。

一夜之间,从无到有的落差,足够让人忘乎所以。

成名后的他,享受着名气给自己带来的生活。

也变得越来越自大,甚至自负。

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决定举办属于自己的演唱会。

即使仅仅凭借一首歌爆红。

他也有自信自己的门票会如数卖出。

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提

问:“你准备邀请那些嘉宾呢?”

杨坤的回答却十分的不屑一顾。

他回答:“除了那英,我谁都看不上。”

此言论一经发出,立即受到了媒体的抨击。

杨坤的行为,显然是在树敌。

歌坛的前辈那么多,他的一句“看不上”

既没有礼貌,也没有情商。

刚刚爆红就这样目中无人的杨坤,迅速被媒体打上了“见利忘义”的标签。

这样的标签,对于任何一个新人来说,都是避之不及的。

而杨坤的表现,却仿佛生怕自己的“黑料”不够多一样。

他的谜之操作,越来越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杨坤的那些“狂妄”事迹慢慢被观众遗忘。

但正所谓“狗改不了吃S”。

通过《中国好声音》爆红之后。

杨坤的那股“劲”又来了。

在某一次直播中,他的发言将自己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作为老一辈歌手,本应该更加和蔼,给后辈们树立榜样。

但他却公开吐槽刘德华不是歌手。

诋毁蔡国庆不懂音乐。

讽刺刀郎唱的歌只有农民才会听。

评论前辈王杰的歌不入流。

此番种种,让这个“老将”的风评一路跌到了谷底。

“真性情”也好,真心批评也罢。

作为娱乐圈的前辈。

他这些迷惑发言,也实在不能怪媒体评价他“狂妄”。

而这一次直播事件之后,杨坤就很少再出现在舞台上了。

时代的发展,让更多优秀的歌手被记得。

也让互联网变得有记忆了。

每次杨坤出现,网友们都会将他说的话回顾。

久而久之,观众连他的歌都不想听了。

或许杨坤自己也没有想到。

自己随便的“口嗨”会让自己的艺德尽失。

对于他来说,这些迷惑发言可能只是调侃。

但作为公众人物,每一句发言应该更谨慎。

正所谓“言多必失”,诚不欺我。

结语

每年的娱乐圈,不断有新人“出圈”。

也不断有前辈“塌房”

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作为演艺人员,更重要的是打磨自己,给观众好的观赏体验。

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作威作福。

你还知道有哪些像他一样“塌房”的明星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人脉   歌坛   北京   前辈   导师   观众   身上   节目   歌手   音乐   杨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